一种硅胶生产的冷却水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257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胶生产的冷却水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硅胶制造领域,螺旋挤出机很常用,但是由于螺旋挤出机中注入的硅胶温度较高,容易导致螺旋挤出机损坏,并且影响硅胶挤出的品质,因此需要在螺旋挤出机会在本体内部设置硅胶生产用冷冻水的输送装置,即在螺旋挤出机会在本体内部设置一层冷冻水供冷管路。通过在冷冻水供冷管路中通入冷却水对螺旋挤出机内部的温度进行冷却,而当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后,需要将冷却水导出。现在的螺旋挤出机的冷冻水供冷管路通常从管路一端通入冷冻水,冷却水的温度升高后从另一端输出,冷冻水供冷管路两端的温差较大,容易导致螺旋挤出机损坏,并且影响硅胶挤出的品质。传统的冷冻水的输送装置难以实现对其温度的实时测量,导致冷冻水温度难以调节,同时,也不利于冷冻水在冷冻水供冷管路内的按需分配及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的硅胶生产的冷却水输送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硅胶生产的冷却水输送设备,包括储水箱、循环水泵、制冷机和散热水管,储水箱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所述储水箱通过管路与循环水泵连接,循环水泵通过管路与制冷机连接,制冷机通过管路连接有分水器,该分水器通过进水管路与散热水管连接,该散热水管内设有隔板,该隔板将散热水管的内部腔体分隔成进水腔和排水腔,散热水管上设有与排水腔连通的排水口,该排水口通过管路与储水箱连接,进水腔侧壁用于装接设备的发热件,隔板一侧末端设有通水孔,进水腔侧壁设有凸出的弧形腔,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进水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电磁阀与控制器通讯连接,通水孔呈喇叭状,并且该喇叭状的通水孔的窄口端位于进水腔、广口端位于排水腔。

所述进水腔大于排水腔。

所述进水腔内还设有挡水板。

所述排水腔内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该排水腔侧壁还设有回水口,该回水口通过回水管与分水器连接。

所述排水腔的排水口的端口面积大于通水孔的广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冷却效率高,能够对冷却后的水进行回收利用,并且通过监控水的温度进行相应的及时处理,最大程度的使冷却水在散热水管中停留较长时间,实现较好的冷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硅胶生产的冷却水输送设备,包括储水箱1、循环水泵6、制冷机8和散热水管13,储水箱1通过管路与水源连接,所述储水箱1通过管路与循环水泵6连接,循环水泵6通过管路与制冷机8连接,制冷机8通过管路连接有分水器9,该分水器9通过进水管路与散热水管13连接,该散热水管13内设有隔板12,该隔板12将散热水管13的内部腔体分隔成进水腔132和排水腔131,散热水管13上设有与排水腔131连通的排水口14,该排水口14通过管路与储水箱1连接,进水腔132侧壁用于装接设备的发热件,隔板12一侧末端设有通水孔3,进水腔132侧壁设有凸出的弧形腔7,进水管上设有电磁阀11,进水腔13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4,该温度传感器4与控制器15连接,电磁阀11与控制器15通讯连接,通水孔3呈喇叭状,并且该喇叭状的通水孔的窄口端位于进水腔、广口端位于排水腔。所述排水腔131的排水口14的端口面积大于通水孔的广口面积。通过通水孔的结构设计,使得进水腔的水流到排水腔的水会比较缓慢,而排水腔的排水口的端口面积较大,因此,排水腔的水会排放的比较快,即换热过后的水会比较快速的排出,而刚进入到进水腔中用于起到主要冷却作用的冷却水的排出速度较慢。

另外,将进水腔132设为大于排水腔131,使得进水腔内可以填充较多的冷却水。进水腔132内还设有挡水板5,该挡水板132可以对进入的冷却水起到阻挡作用,延长冷却水在进水腔内的停留时间,使冷却水进行充分换热。

排水腔132内设有与控制器15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该排水腔132侧壁还设有回水口16,该回水口16通过回水管与分水器9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泵从储水箱中抽水送到制冷机中制冷,然后输送到分水器中分出,从进水管路输送到散热水管的进水腔中。进入过程中,被挡水板阻挡,延长冷却水在进水腔内的停留时间,达到充分冷却的作用。通过进水腔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地检测进水腔内水的温度,如果水的温度还低于设定值,则关闭进水管路的电磁阀,同时使排水口关闭,使冷却水在进水腔内保持,直到该冷却水的温度高于温度设定值,此时打开进水管上的电磁阀,同时使排水口打开,重新向进水腔内供水。同时也不断的利用排水腔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通过回水管排到分水器内直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