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模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8087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模胚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胚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注塑模具的模胚组件。



背景技术:

模胚,又叫模架,是模具的基座,用于安装模具,起支撑、保护、连接模具的关键部件(模芯)的作用。在模胚内安装匹配的流道、气密件等就能构成完成生产需求的模具。

现有工业生产中,用于产品成型的模具分为冲压模具、注塑模具以及其他特殊模具。而注塑模具是现有工业生产中常见及使用的模具。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注塑成型的产品也日益增多,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塑胶件也成为生产中常见的手段,对应也就需求各种类型及功能的注塑模具。模胚是注塑模的主体部件,而模仁则将注塑料形成为具有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塑胶制品。随着注塑产品量及相应的市场规模的不断增长,对于相应注塑模的精密程度、使用寿命、维护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现有的模胚组件存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装配不便以及精度低等问题,注塑的汽车灯灯罩质量不高,影响了生产厂家的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模胚组件,该模胚组件结构精简、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模具的模胚组件, 包括底板,所述底板X方向的两侧边边缘上设两方铁,所述底板上两方铁间隔的区间上安设活动的底针板与面针板,所述两方铁上端设有沿Z方向延伸的导柱和拉杆,所述导柱上端自下朝上依次穿设下模板、上模板、水口板及顶板,所述拉杆向上贯穿所述下模板、上模板并与水口板连接,其中,所述下模板固设在所述方铁的上端面上,所述底针板和所述面针板置于所述下模板与底板在Z方向上间隔的区间上,所述底板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导柱和内顶柱,所述第一导柱向上贯穿所述底针板和面针板并与所述下模板连接,固接的底针板和面针板可沿所述第一导柱上、下滑动,所述内顶柱向上贯穿所述底针板和面针板并抵止于所述下模板;所述面针板的四角通过压簧与所述下模板连接,而所述面针板上阵列有若干顶针,所述若干顶针向上贯穿所述下模板并顶住和/或顶入模仁,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开制容置模仁的容置空间,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对接处设有若干卡扣组件,上模板和下模板合模/脱模,所述卡扣组件匹配锁扣/解锁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顶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水口板连接,并且所述水口板的一旁侧还设一拉块与所述下模板固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模胚组件上设四所述卡扣组件,且四卡扣组件分布在模胚组件的四侧面上;其中,每一卡扣组件包括安设在所述下模板上的卡座/锲扣和安设在所述上模板上的锲扣/卡座,所述锲扣扣入所述卡座内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定位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方铁上设有四根所述导柱,且所述下模板、上模板、水口板及顶板的四角上开制有匹配所述导柱穿设的导柱孔;所述导柱外侧壁上与所述下模板、上模板及水口板的导柱孔相匹配的位置上设导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还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底针板的支撑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板的四角分别设有一定位柱,所述上模板的四角正对所述定位柱位置处设匹配的定位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中心处开制定位环的安装孔,所述水口板上正对所述安装孔的位置处设有唧嘴孔,所述上模板上正对所述唧嘴孔位置处设导流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侧边上还开制有若干注塑原料注入的水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的模胚组件在装配成模具后,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合模稳定,各模板在注塑过程中的晃动小,注塑的产品品质好、精度高;同时,本新型的模胚组件还具有组装方便、装配快捷,合模定位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模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模胚组件分解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新型模胚组件分解示意图之二。

图中,1.底板,2.方铁,3.底针板,4.面针板,5.导柱,6.拉杆,7.下模板,8.上模板,9.水口板,10.顶板,11.导柱孔,12.导套,13.第一导柱,14.内顶柱,15.压簧,16.顶针,17.卡扣组件,18.拉块,19.支撑钉,20.定位柱,21.水口,81.导流槽,101.安装孔,171.卡座,172.锲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3实例了本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本新型为一种注塑模具的模胚组件,它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X方向的两侧边边缘上设两方铁2,所述底板1上两方铁2之间的区间(即两方体2的X向的空间内)上安设活动的底针板3与面针板4,所谓活动是指底针板3和面针板4可以在Z向方向上移动。参考附图2-3,所述两方铁2上端设有沿Z方向延伸的导柱5和拉杆6,所述导柱5上端自下朝上(Z方向)依次穿设下模板7、上模板8、水口板9及顶板10,所述拉杆6向上贯穿所述下模板7、上模板8并与水口板9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方铁2上设有四根所述导柱5,且所述下模板7、上模板8、水口板9于顶板10的四角上开制有匹配所述导柱5穿设的导柱孔11,所述导柱5外侧壁上与所述下模板7、上模板8及水口板9的导柱孔11相匹配的位置上设导套12,也就是说,所述下模板7、上模板8、水口板9及顶板10四角设导柱5,装配模胚/模具时,导柱5作支柱,而装配好模具及模胚时,所述下模板7、上模板8、水口板9上的导柱孔11内对应设有匹配的导套12。

其中,所述下模板不仅是穿设在所述导柱5上的,同时在装配完成,其还相对固设于所述方铁2的上端面上,实际中,导柱5的下端置入所述方铁2对应开制的孔中,并从所述底板1的底端向上穿入螺栓(图中未标号)且贯穿所述方铁2而使其与底板1固定,再从底板1底端向上穿入螺栓并贯穿方铁2直至插入下模板7中(下模板7上对于位置设有相应的孔)使下模板7相对方铁2固定。

参考附图2-3,所述底针板3和所述面针板4置于所述下模板7与底板在Z方向上间隔的区间上,所述底板3上阵列有若干第一导柱13和内顶柱14,所述第一导柱13向上贯穿所述底针板3和面针板4并与所述下模板7连接,固接的底针板3和面针板4(本实施例中,底针板3和面针板4通过螺栓/螺丝锁固在一起)可沿所述第一导柱13上、下滑动,而所述内顶柱14向上贯穿所述底针板3和面针板4并抵止于所述下模板7,也就是所述内顶柱14的最高端平齐所述下模板7的底端面;所述面针板3的四角上设有压簧15(柱状弹簧/模具弹簧),压簧15两端分别连接面针板3和下模板7,且实际中,压簧15是套设在拉柱上的,而拉柱的是设置在底针板3上,从而使得面针板4可以向上沿拉柱移动,通过将压簧15套设在拉柱上,使的压簧15在被压缩或是回弹过程中产生水平方向的弹性形变,从而使面针板4的上下移动稳定,而所述面针板3上阵列有若干顶针16,所述若干顶针16向上贯穿所述下模板3并顶住和/或顶入模仁(附图中未显示)。而在所述上模板8和下模板7上开制容置模仁的容置空间,具体的,是在所述上模板8上向上(Z方向)内凹上凹槽,在所述下模板7上向下内凹下凹槽,上凹槽和下凹槽匹配形成对应的容置空间。为保证上模板8和下模板7合模后固定牢固,在所述上模板8和下模板7对接处设有若干卡扣组件17,本实施例中,模胚组件上总共设有四个卡扣组件17,而四卡扣组件17分布在模胚组件的四侧面,具体为上模板8和下模板7的四侧面上,并且每一卡扣组件17包括卡座171和锲扣172,而卡座171和锲扣172对应设置在上模板8和下模板7上,其设置位置可更换,所述锲扣172扣入所述卡座171内使所述上模板8和下模板7定位固定,上模板8和下模板7合模/脱模,所述卡扣组件17匹配锁扣/解锁上模板8和下模板7。所述顶板10是通过螺栓(图中未标示)与所述水口板9连接的,并且所述水口板9的一旁侧还设一拉块18与所述下模板7固接,当然,该拉块18是可相对所述顶板10和下模板7脱离的,实际使用中,会在合模后将拉块18与下模板7和顶板10锁死,拉块18连接下模板7和顶板10,如此使得下模板7、上模板8、水口板9及顶板10是固定的,而同时用于下模板7与底板1通过方铁2连接,下模板7相对底板7固定,从而使得合模后的整个模胚组件各组件均相对固定,保证注塑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还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底针板3的支撑钉19(也叫垃圾钉),该支撑钉19具有形成少量容纳垃圾的间隙,确保推出机构稳定推进及顺利复位的作用;所述下模板7的四角分别设有一定位柱20,所述上模板8的四角正对所述定位柱20位置处设匹配的定位孔(图中未显示)。而所述顶板10中心处开制定位环的安装孔101,所述水口板9上正对所述安装孔101的位置处设有唧嘴孔,所述上模板8上正对所述唧嘴孔位置处设导流槽81;所述上模板8和下模板7的侧边上还开制有若干注塑原料注入的水口21。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