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结合装置、方法及其产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80456发布日期:2018-08-28 23:2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料结合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料结合装置、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人们日益追求生活高质量,对产品的追求越来越关注其造型和外观装饰效果。现在产品的发展要求轻薄同时兼具高刚性强韧性。因此,目前3c行业的机壳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向薄轻量化/强韧化方向发展。如ultrabook超级本和商务机种开始采用高刚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gf含量40-55%;碳纤维cf含量20%),实现超薄轻量化。

在生产塑胶产品时,经常会有两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形成产品,因此会使用到insertmolding(嵌入成型或埋入成型)工艺过程。例如目前碳纤增强塑胶粒注塑成型的笔记本电脑为了解决天线问题,主要结合一个含玻纤增强的塑胶件,目前一种生产制程是采用insertmolding嵌件成型方式。所述insertmolding即将成型后的嵌入件放入注塑模具中,然后将熔融的塑胶材料注入成型注射件,使注射件与嵌入件紧密结合。insertmolding制程的方法流程为:第一部件成型→第二部件成型→打磨→喷漆→成品。

然而,采用该成型方法会存在如下缺陷:需要两台注塑机和两套模具成型;成型后的产品在其结合位置有接缝断差问题;后制程喷漆时无法直接遮蔽,需要打磨平整后再进行喷漆,耗时费工;结合线位置喷漆不好做到无缝外观效果,量产良率不好。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双料结合装置、方法及其产品,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料结合装置、方法及其产品,可以节省成本及工时,并且产品的外观效果好、量产良率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料结合装置,包括:

注塑机,其具有主注射台和副注射台,所述主注射台注射第一材料,所述副注射台延时注射第二材料,所述第一材料成型产品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二材料成型产品的第二部件;

模具,其安装于所述注塑机,所述模具具有主入料口和副入料口,所述主入料口连接所述主注射台,所述副入料口连接所述副注射台,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所述模具内成型并直接结合成所述产品;

其中,所述注塑机还具有变模温控制器,控制所述装置采用变模温成型技术进行成型,所述模具还具有时序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的注射时序。所述变模温控制器例如为rhcm控制器,所述变模温成型技术例如为rhcm成型技术。

可选的,所述主入料口与所述副入料口之间呈l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料结合方法,包括步骤:

(1)注塑机的主注射台由模具的主入料口向模具内注射第一材料,成型第一部件;

(2)由模具的时序控制器控制注射时序,注塑机的副注射台由模具的副入料口向模具内注射第二材料,成型第二部件,并与第一部件直接结合成产品;

其中,以上成型采用变模温成型技术,例如为急冷急热成型技术(rapidheatcyclemolding;rhcm)。

可选的,该方法于步骤(2)后还包括步骤(3)对双料结合的产品进行外观处理。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第一材料注射快结束时,所述第二材料延时注射。

可选的,所述第一材料为含碳纤维的塑胶材料。

可选的,所述含碳纤维的塑胶材料的碳纤维重量百分比为10%-50%,所述含碳纤维的塑胶材料的基材选自pa、pc、pps其中之一。

可选的,所述第二材料为高刚性塑胶材料。

可选的,所述高刚性塑胶材料是弯曲模量大于12gpa的玻璃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

可选的,所述玻璃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的树脂为与所述第一材料相匹配或相同类型的树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料结合产品,该产品为由该双料结合方法成型的产品。

可选的,所述产品的第一部件为含碳纤维的塑胶件,所述产品的第二部件为高刚性塑胶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可得到轻量化高质量的产品,并具备如下优点:

1、两件单射嵌件成型改为在注塑机上双料一体成型,提升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2、在现有注塑机后侧增加一组料管可根据需要移动到不同设备使用,副射台可依据产品不同的需求调整料管直径,可以满足多样化量产需求;

3、模具尺寸可以比双射注塑机的模具较小,流道长度较短,容易成型;

4、结合采用急冷急热成型技术(rapidheatcyclemolding;-rhcm)注塑成型,让产品外观更加均匀,减少浮纤且提升涂装附着性,同时减低应力和翘曲变形;

5、缩短成型周期,容易实现批量生产;

6、两个部件直接成型结合成产品,双料汇合结合位置的熔接更好,产品结合力提升20-30%,信赖性更高,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7、两个部件在一套模具中直接成型结合,产品无断差,减少打磨制程,制程更加环保,并且提升质量和良率;

8、应用产品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是其它需求两种异种塑料结合的嵌件产品。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发明的双料结合装置示意图。

图2绘示为图1中的模具结构示意。

图3绘示为发明的双料结合方法流程图。

图4绘示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1绘示为本发明的双料结合装置示意图、图2绘示为图1中的模具结构示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料结合装置,包括:

注塑机101,其具有主注射台102和副注射台103,所述主注射台102注射第一材料,所述副注射台103延时注射第二材料,所述第一材料成型产品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二材料成型产品的第二部件;

模具201,其安装于所述注塑机101,所述模具201具有主入料口202和副入料口203,所述主入料口202连接所述主注射台102,所述副入料口203连接所述副注射台203,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所述模具内成型并直接结合成所述产品;

其中,所述注塑机101还具有变模温控制器,控制所述装置采用变模温成型技术进行成型,所述模具还具有时序控制器201,控制所述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的注射时序。所述变模温控制器例如为rhcm控制器,所述变模温成型技术例如为rhcm成型技术。

其中,所述主入料口202与所述副入料口203之间呈l型。模具尺寸可以比双射注塑机的模具较小,流道长度较短,容易成型。

其中,若所述产品为13-17寸的笔记本电脑机壳,则所述副注射台的最大射出量控制在150克内为最佳。

请参阅图3,图3绘示为发明的双料结合方法流程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料结合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301:注塑机的主注射台由模具的主入料口向模具内注射第一材料,成型第一部件;

步骤302:由模具的时序控制器控制注射时序,注塑机的副注射台由模具的副入料口向模具内注射第二材料,成型第二部件,并与第一部件直接结合成产品;

其中,以上成型采用变模温成型技术,例如为急冷急热成型技术(rapidheatcyclemolding;rhcm)。采用急冷急热成型技术,让产品轻量化的同时,外观更加均匀,减少浮纤,减低应力。

其中,该方法于步骤302后还包括步骤303:对双料结合的产品进行外观处理。

其中,该方法可以应用的产品为notebook,平板或是其它双料结合的产品。

其中,所述步骤(2)中在所述第一材料注射快结束时,所述第二材料延时注射。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为含碳纤维的塑胶材料,较佳的,所述含碳纤维的塑胶材料的碳纤维重量百分比为10%-50%,所述含碳纤维的塑胶材料的基材选自pa、pc、pps其中之一;所述第二材料为高刚性塑胶材料,较佳的,所述高刚性塑胶材料是弯曲模量大于12gpa的玻璃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所述玻璃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的树脂为与所述第一材料相匹配或相同类型的树脂。

具体而言,请参阅以下三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pc+20%cf&pc+50%gf共射成型

第一部件采用第一材料(pc+20%cf)塑胶粒加热至280-290度在装有模具的注塑机上射出成型。

在第一部件射出快结束时,将在副注射台中的高刚性塑胶材料pc+50%gf从同一套模具中的副入料口中延时射出注塑成型第二部件,即可得到双料共射一体的产品。

可以通过外观处理方式得到客户需求产品,外观处理可以采用模内装饰工艺(imd:in-molddecoration)、喷漆或是模外装饰工艺(omd:outmoldingdecoration)方式进行。

实施例2:ppa+20%cf&ppa+50%gf共射成型

第一部件采用第一材料(ppa+20%cf)塑胶粒加热至290-320度在装有模具的注塑机上射出成型。

在第一部件射出快结束时,将在副注射台中的高刚性塑胶材料ppa+50%gf从同一套模具中的副入料口中延时射出注塑成型第二部件,即可得到双料共射一体的产品。

可以通过外观处理方式得到客户需求产品,外观处理可以采用喷漆或是模外装饰工艺(omd:outmoldingdecoration)方式进行。

实施例3:pps+20%cf&pps+45%gf共射成型

第一部件采用第一材料(pps+20%cf)塑胶粒加热至300-320度在装有模具的注塑机上射出成型。

在第一部件射出快结束时,将在副注射台中的高刚性塑胶材料pps+45%gf从同一套模具中的副入料口中延时射出注塑成型第二部件,即可得到双料共射一体的产品。

可以通过外观处理方式得到客户需求产品,外观处理可以采用喷漆或是模外装饰工艺(omd:outmoldingdecoration)方式进行。

请再结合参阅图4,图4绘示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示意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料结合产品,该产品为由该双料结合方法成型的产品。

如图所示,该产品400包括相互结合的第一部件401及第二部件40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401为含碳纤维的塑胶件,所述第二部件402为高刚性塑胶件。

需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