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保持具、装饰具及花保持具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67232发布日期:2018-08-14 17:3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特别是用以装饰如不凋花等经保存加工后的花或人造花的花保持具、使用该花保持具的装饰具、及花保持具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的「不凋花」,因具有与鲜花几乎相同的外观且可长期鉴赏,故被用作为花艺素材。此情形时,可于不含水分的干燥状态下,使用插花时所用的海绵状支撑材(所谓的「插花海绵」)。

但是,将插花海绵放入玻璃容器使用时,因形状会变圆,使得外观不佳。虽亦可利用如包装纸或叶子等加以遮掩但耗时且无法自由地摆设。

又,例如当所插进的不凋花一旦移动,因插花海绵的插入口变宽而变得容易松脱,且松脱后因留有孔洞,而有难以再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花保持具,其可美丽且简单地摆设如不凋花等经保存加工后的花或人造花。再者,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本身外观美丽且如可重新摆设不凋花而容易再利用的花保持具、使用该花保持具的装饰具、及花保持具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特征在于:由凝胶体所构成,该凝胶体具备可自行立起的立体形态,且具有可将经保存加工的花或人造花的支撑轴插进并加以保持的硬度。花保持具亦可更具备放置凝胶体的盘体或台座。该凝胶体以流动石蜡80~95重量%及热可塑性弹性体5~20重量%的混合体为佳。该凝胶体具有透明性或透光性为特佳。

该花保持具中,该凝胶体具备侧面、顶面及底面,以侧面呈直立或往上或往下变狭的锥状为更佳。亦可为呈从侧面至顶面连续而成的凸弯曲面。又,以底面呈凹弯曲面之物为佳。以更于侧面形成凹凸模样之物为佳。

本发明的装饰具的特征为:由上述任一记载的花保持具、与插进并被保持于该凝胶体的经保存加工的花或人造花所构成。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含有流动石蜡80~95重量%及热可塑性弹性体5~20重量%的材料予以加热熔化后,倒入模具内,进行散热并使固化,再从模具取出。于此情形时,宜于将已熔化的材料倒入模具内之前,先将该模具加热至高于材料熔化温度的温度。又,亦可至少重复2次将熔化体的一部分倒入模具内并使其固化的步骤。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花保持具,因由具备可将经保存加工的花或人造花的支撑轴插进并加以保持的硬度的凝胶体所构成,故可容易且确实地插进并摆设如不凋花等经保存加工的花或人造花(以下,简称为不凋花等)。而且,因可自行立起,故不需填充花保持具的容器。此外,因具备立体形态,故依形状不仅于顶面亦可于侧面摆设不凋花等。于更具备放置该凝胶体的盘体或台座的花保持具的情形时,装饰性高且手持搬运容易。

于凝胶体为流动石蜡80~95重量%及热可塑性弹性体5~20重量%的混合体的情形时,因具有黏着性及弹性,故可更加稳定地保持所摆设的不凋花。又,于抽出不凋花等之后,即使再度插入不凋花等亦可保持。又,多次使用而留有许多不凋花的抽出痕迹的凝胶体,藉由再度加热而流动化并于模具内使固化后取出,而可再利用。

于凝胶体具有透明性或透光性的情形时,呈现好像装入水的玻璃容器的外观,可展现宛如插着鲜花的情境气氛。再者,进入内部的光中,有一部分的光从表面射出,同时有一部分的光于内面反射,而闪耀辉映,使得外观更为优美。

于该凝胶体具备侧面、顶面及底面,而侧面呈直立或往上或往下变狭的锥状的情形时,可使已固化的凝胶体容易从模具取出。模具可为具有刚性之物,亦可为具有可挠性之物。于凝胶体呈从侧面至顶面连续而成的凸弯曲面的情形时,可将不凋花等从侧面至顶面连续插入,可得到华丽的摆设。

于底面呈凹弯曲面状的情形时,利用凝胶体的弹性,可使底面具有吸盘的功能。因此,于放置于平滑的台座或容器时,除了凝胶体表面的黏着性外亦有吸附力作用,故可更加稳定地放置。又,于在侧面形成凹凸模样的情形时,凝胶体表面看起来像容器,可欣赏凹凸模样。又,于凝胶体为透明的情形时,看起来像装满水的透明容器,而达到因光的折射或反射所产生的闪耀美观效果。而且,凹凸模样使得如不凋花等的茎或如金属丝等的支撑轴(芯)或气泡变得不明显,故更为美观。

本发明的装饰具因使用上述花保持具,故容易将多朵不凋花等从不同方向插进并摆设,可达到优异的装饰效果。再者,于凝胶体具有透光性的情形时,可展现放入水中的鲜花的情境气氛。又,不凋花等的美丽极为醒目,可适用为如赠品等。

依据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可有效地制造花保持具的凝胶体。又,因凝胶体具有弹性,故可于无损外观下从模具取出。若于将已熔化的材料倒入模具内之前,先将该模具加热至高于材料熔化温度的温度,则于凝胶体内不易产生气泡,又即使产生亦容易消失。于至少重复2次将熔化体的一部分倒入模具内并使其固化的步骤的情形时,例如,可藉由利用第2次以后的倒入·固化,使于第1次的固化所产生的表面凹陷变小,而使其变得不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花保持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花保持具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图。

图4为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其他实施形态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花保持具的制造方法的概略步骤图。

图6为图4的花保持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其他实施形态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又一其他实施形态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形态的步骤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花保持具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混合体填充生产线的一例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花保持具

11凝胶体

12盘体

13顶面

14底面

15侧面

16装饰具

17凹凸模样

18凸条

19沟部

20、20a混合体

21罐子

22模具

23凹部

24凝胶体

25内面

26模具

27凹部

28凝胶体

29、29a沟部

30凹凸模样

31凸起

32凝胶体

33基座

40制造生产线

41模具

42输送带

43加热炉

f人造花

j支撑轴

s空间

t装饰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花保持具10,由具备上下颠倒的大致圆锥台状的凝胶体11所构成。除了以凝胶体11单独构成之外,为了提高装饰性,如图2所示,亦可放置于盘体12或板状的基座、台座等,而整体作为花保持具10。若放置于盘体12等,则易于移动或搬运。亦可将花保持具10单独放入透明箱体或将花保持具10置于盘体等后再放入透明箱体。盘体12或基座、台座等宜为透明的玻璃制,因具高级感。但亦可为合成树脂制或陶器制。盘体12可为圆形或角形。若放于箱体,可防止因如尘埃等所造成的脏污,并可加以保护。

图1的凝胶体11具备逆圆锥台状的形态,该形态包含:顶面13,平坦且大致圆形;底面14,小于该顶面,为平坦且大致圆形;及锥状的侧面15,介于顶面13与底面14之间。如图2所示,此花保持具10藉由将支撑不凋花f的如金属丝等的支撑轴j插入于凝胶体11的顶面13,而成为装饰具16。

凝胶体11采用透明(至少具有透光性)之物。除无色透明外,亦可为有色透明。若采用高透明度及高折射率的材料,则更能欣赏因光的反射或折射所带来的美观。但亦可为不透明或不具透光性之物。如图1的实施形态所示,若于侧面15形成凹凸模样17,则可于维持透明所带来的美观下,使不凋花等的支撑轴(图2的符号j)不明显。不凋花等因可长期保存,故凝胶体11以耐久性高之物为佳。

凝胶体11因成为所谓花器或花器的一部分,故宜为设计优良之物,最好准备能因应花的形状、所放置的盘体12或基座、配置的场所等而加以选择的各种设计之物。如此的设计可藉由模具的内面形状而制成。模具除了制作专用品之外,亦可利用玻璃、陶器或金属制的容器且其内面具有美丽凹凸模样之物来作为模具。于图1的凝胶体11的侧面15,形成由上下延伸的数个凸条18所构成的凹凸模样17。凸条18的剖面呈平缓圆弧状,于其间形成浅的沟部19。凸条18可形成为倾斜,亦可为平缓的螺旋状。

凝胶体11的大小及高度,依所摆设的不凋花等的朵数或大小而选择。就一般大小而言,例如若为两端距离20~50mm左右的不凋花,则以10~30mm左右厚度的凝胶体可充分支撑。又,凝胶体11的厚度若超过30mm,则于倒入已熔化的材料时,因从高的位置倒入,故容易产生气泡,即使进行去除气泡的操作仍容易残留。因此,宜设为30mm以下,特别是20mm以下。于进行20mm以上的高的凝胶体的成型时,以分成数次依序重迭的方式倒入为佳。

该凝胶体11可自行立起,只要为可插进如不凋花f等的支撑轴j的程度,且所插进的支撑轴j可被保持的程度的硬度即可。若太硬则不易摆设,若太软则无法自行立起,而不易使永生维持稳定。凝胶体11可使用例如由流动石蜡(白油)80~95重量%、热可塑性弹性体5~20重量%的混合体所构成之物。流动石蜡使用熔化温度为80~120℃左右之物。

热可塑性弹性体宜使用以聚乙烯嵌段与柔软的聚烯烃构造的弹性体嵌段所构成的以双嵌段与三嵌段2种类为基本的嵌段共聚物。如此的热可塑性弹性体,适合使用例如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制的加氢苯乙烯类热可塑性弹性体亦即septon(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的登录商标)。特别是因非晶质且拉伸弹性优良,以septon*3(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为佳。

凝胶体11中,除了作为该主成分的流动石蜡及热可塑性弹性体外,亦可适当添加一般所使用的添加剂,例如防止黄化的uv粉体等。为了形成凝胶体11,如图3所示,将前述材料熔化并混合,将流动化的混合体20以罐子(水壶)21倒入模具22内,进行散热并使固化,接着从模具22拆下。模具22可使用高设计性的玻璃制或陶器制的钵或深盘等容器。亦可使用金属制的容器或金属模具。

于图3的制造方法中,重复2次倒入及固化。流动化的混合体20于固化时体积缩减,若使于模具22内固化,则于顶面的中央部形成凹部23。因此,宜藉由第2次倒入及固化,将第1次所形成的中央的凹部23加以填埋,而成为平面状。倒入及固化亦可重复3次以上。

于如上述所制得的凝胶体11中,有时会混入微小气泡。微小气泡因可使不凋花的支撑轴变得不明显,故若为适度的数量或大小,则并无特别问题。但若数量过多,则会使凝胶体11的透明度下降;若气泡过大,则支撑不凋花的力量变弱。因此,于将流动化的凝胶体从加热用的容器倒入模具时,从靠近模具底面或沿着壁的内面等的低的位置,例如从30mm以下,特别是20mm以下的高度倒入。此时,以尽可能不卷进空气且温度不下降的方式快速倒入。

此情形时,起先加热至高于熔化温度10℃以上,最好为20℃以上的温度,接着静置使气泡减少,于下降至熔化温度之前,于例如80~110℃左右,特别是90℃前后,倒入模具内。藉此,使气泡数量变少,且残留气泡的大小变得较为微小。又,若于使材料混合熔化时,使用大的加热混合用容器(锅),而于细分至模具时,倒入具有注入口的罐子(水壶),仅以少量进行再加热,则更有效率。

如图2所示,藉由于凝胶体11的顶面13,插进并摆设多个不凋花f或人造花的支撑轴j,而成为装饰具16。凝胶体11因是透明看起来像水一样,故不须如插花海绵一样隐藏,即使从不凋花f等的间隙看见凝胶体11亦无妨。再者,于美丽色彩的凝胶体或有色透明凝胶体的情形时,更能享受积极展现的摆设。又,亦可部分组合与整体色彩为不同颜色的凝胶体而享受强调色的乐趣,具有凸显不凋花美丽的效果。如此,凝胶体11可摆设不凋花等的设计自由度为高,使用者可形成个人喜好设计的装饰具16。

不凋花f是将鲜花脱水处理后,浸泡于保存液并与残存的水置换,再使其干燥的周知的经保存加工而得的花。因为加工有时会造成褪色,故大多于保存液中添加染料。因此,甚至连原本为绿色的茎都与花一样染色,故不使用茎而以由合成树脂制的花萼或金属丝等所构成的支撑轴j来支撑花。染料除了花原本的颜色外,有时也使用色彩鲜艳的染料。如此的支撑轴j是采用花的位置较凝胶体11表面略高例如5~20mm左右之物。

亦可采用干燥花或干燥后以树脂进行硬化的花等施加可更长期保存的加工的花,来取代不凋花f。又,用布折成花瓣造型的人造花或塑料制的球状或多面体的装饰球t,亦可单独或与不凋花共同使用。如不凋花等的将鲜花保存加工品,会随时间流逝而终究会劣化,但凝胶体可藉由加热使流动化,再以模具成型取出,而再生作为保持具。如此,可插进新的不凋花而用作为装饰具。

于该实施形态中,水平的顶面13与倾斜的侧面15是以圆形棱线分隔,但如图4的凝胶体24所示,亦可设为从侧面15至顶面13滑顺弯曲而成的球面状或半球状的凸面。如此的凝胶体24,如图5所示,可藉由使用具有由弯曲凹面所构成的内面25的模具26,使熔化体固化,再翻转取出而制成。此物于固化步骤中,将具有上侧的凹部27的面作为底面14。因此,例如于放置于盘体12时,凹部27与盘体12间的空间s因本身重量而崩塌,藉由凝胶体11的弹性而用作为吸盘。因此,凝胶体24被固定于盘体12,即使令盘体12倾斜移动亦不会偏离。因此,有利于手持搬运。又,于如图2的往上而两端距离变大的凝胶体的情形时,因不会翻转,故直接于底面14形成凹部。例如,于模具的内底面事先形成与凹部相对应的凸部。又,亦可藉由如先将底面形成为平坦再于成型后予以削除等的方式,形成凹部。

图4所示的凝胶体24,因呈从侧面15至顶面13滑顺连续的半球状,故如图6所示,例如可从侧面15至顶面13插入不凋花f等,可简单摆设成整体为中央隆起的山的形态。此情形时,仅插进至花的根部,就可简单摆设使多朵花展开成球面状。图4所示的凝胶体24,因于侧面15亦摆设不凋花,故不须设置凹凸模样。又,凝胶体11除了圆锥台状或半球状或部分球状外,亦可采用多角柱、圆柱或椭圆柱等各种形态。又,大小亦无特别限定,如为直径或1边为数10mm至100mm以上等。亦可将多个小的凝胶体加以组合而形成。

于图1的实施形态中,凝胶体11的侧面15的凹凸模样较浅,而如图7的凝胶体28所示,亦可形成由剖面v字形的深的沟部29、29a所构成的切割玻璃造型的凹凸模样30,而提高装饰性。图7的凝胶体28,使于互为相反的斜向延伸的沟部29、29a彼此交叉,而排列多个四角锥状凸起31而成的凹凸模样30。于如此的深的凹凸模样30中,因凝胶体具有弹性,即使未使用分离模具等,亦可从模具拆下。

图1的凝胶体11具备逆圆锥台状的形态,但亦可依喜好或不凋花的形状等,使用如图8所示的广面积侧位于下方的圆锥台状的凝胶体32。此情形时,于倾斜的侧面15亦可摆设不凋花f。图8的花保持具10,将凝胶体32放置于板状基座33之上。

图9显示高生产效率的凝胶体的制造方法的实施形态。以既定量量测流动石蜡、热可塑性弹性体及uv粉体等添加物后,放入大的加热混合用的容器(锅)进行加热,于熔化状态下进行混合(s1)。于此情形时,加热至高温例如100℃以上特别是120℃以上,使易于混合。再加热至140℃~150℃、或150℃以上。藉此,得到均匀且高流动性的混合体。

与上述混合体不同,另以耐热性材料先形成模具,先将模具加热至高于混合体的熔化温度的温度,例如若熔化温度为120℃时则加热至130℃~165℃左右或140℃~160℃左右(s2)。接着,将已熔化的混合体倒入已加热的模具(s3)。接着,缓慢地,例如以45~60分钟左右、最好为60分钟以上先进行散热(s4)。藉此,混合体固化而得到凝胶体。其后,使凝胶体散热至容易处理的温度,例如30℃左右,再从模具取出(s5)。如此,若将模具预热,并使材料慢慢冷却,则所制得的凝胶体不易产生气泡。又,模具温度除上述外,亦可为与混合体相同程度。例如为了不使流动性更为下降等,依状况亦可使模具温度高于混合体,而为了更加安全等因素,亦可略为降低。又,模具温度依模具材质亦有所不同。

图10是显示凝胶体的制造生产线的一实施形态。此制造生产线40具备:耐热性输送带42,搬运模具41;及加热炉43,加热输送中的模具41。将模具41于加热炉43面前被放置于输送带42,以罐子21等将已熔化的混合体20倒入从加热炉43出来的模具41。再于输送带42缓慢搬运下慢慢冷却。藉此,混合体20固化而成为凝胶体24。最后,将凝胶体24从模具41取出。

将已加热熔化的混合体,从大的加热混合用容器(锅)直接填充至模具亦可。然而,因有时温度会于中途下降,且注入小的模具很繁琐。因此,若先倒入具备注入口的细分用的罐子(水壶),再从罐子注入模具则较有效率。又,于家庭内使凝胶体成型的情形时,将混合体加热至倒入所需的温度,例如80~110℃,特别是90℃前后,再倒入即可。藉此,可抑制必要的热量,较为安全。而且,因可防止如黄化等的凝胶体的劣化,故较佳。

使凝胶体材料熔化之后,于冷却·硬化时,可设置利用振动器或搬运输送带给予振动而去除气泡的脱泡步骤,或者,若於真空室内冷却,可抑制残留于凝胶体内的气泡。此等方法具有使凝胶体的透明度变高的优点。

于凝胶体成型时,亦可藉由喷砂加工或磨砂加工,而于模具表面附加云斑。但内面除了凹凸模样的部分外,宜为平滑。藉由使为平滑,可使凝胶体容易从模具剥除。再者,因喷砂加工或磨砂加工等所造成的微细凹凸,会成为气泡产生的原因,故最好至少于容器内面不要形成微细凹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