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治具贴标取件的模内贴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776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单治具贴标取件的模内贴标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模内贴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单治具贴标取件的模内贴标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商品贴标是已成为商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现在商品标签的材质、形状很多,被贴标对象的类型、品种也很多,贴标要求也不尽相同,而且对贴标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单靠人工手工贴标签,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慢慢的,贴标签由人工手工贴标转化到自动化的机械控制贴标、已即通过模内内标系统来完成。这样就改善了很多生产方面的问题。贴标机是产品包装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根本保证,因此模内贴标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441116u、名称为《模内贴标系统》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的模内贴标系统。模内贴标系统包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标仓、可沿纵向(纵向是指垂直于注塑机开模方向的方向,横向是指注塑机的开模方向)移动的主手臂,连接在主手臂上的治具底座和设置在治具底座上的标签治具。现有的模内贴标系统存在以下不足:治具只有一个用于贴标的治具,使用时移动标签治具到标仓下方将标签取下,在注塑完成后通过移动主手臂到治具位于处于开模状态的模具内,然后通过使主手臂沿横向移动使得治具上的标签贴到模具空出的一半的型腔内(以下称为贴标),位于模具另一半内的注塑好的注塑件需要通过其他机构进行取下(以下称为取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治具贴标取件的模内贴标机,以解决模内贴标系统只能够贴标不能够取件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单治具贴标取件的模内贴标机,包括机架和治具,所述机架设有标仓和主手臂轴,所述主手臂轴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线轨、滑动连接在线轨上的主手臂和驱动主手臂沿线轨延伸方向移动的手臂平移机构,所述治具包括治具底座、治具板、设置于治具板的若干转移治具部吸盘座、设置于转移治具部吸盘座的转移治具部吸盘和驱动治具板在治具底座上沿垂直于线轨的方向平移的治具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转移治具部吸盘上取走物品的产品转移机构、竖置旋转气缸和沿线轨延伸方向平置的平置旋转气缸,所述竖置旋转气缸的缸体同主手臂连接在一起、旋转头同所述平置旋转气缸的缸体连接在一起,所述平置旋转气缸的旋转头同所述治具底座连接在一起。使用时,本发明以线轨垂直于注塑机开模方向的方式安装在注塑机旁,治具在主手臂的作用下纵向移动到位于标仓旁,然后通过两个旋转气缸调整转移治具部吸盘的方向同标仓的出料口对齐,再通过治具驱动结构驱动转移治具部吸盘去吸附着标签,治具复位,主手臂轴驱动治具移动到模具内,在旋转气缸的作用下转移治具部吸盘同模具需要贴标签的部位对齐,治具驱动结构驱动转移治具部吸盘输出而将标签抵接到模具的型腔内、另一个转移治具同模具另一半内注塑形成的注塑机产品抵接在一起而固定住注塑机产品,再使两个转移治具合拢,合拢的结果为标签残留在模具内而注塑件产品被取下。如此循环进行贴标和取件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转移治具部吸盘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线轨的延伸方向。进行吸附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驱动结构包括主动同步皮带轮、从动同步皮带轮、将主动皮带轮的动力传动给从动皮带轮的同步皮带和驱动主动皮带轮转动的治具驱动电机,所述治具板同所述同步皮带连接在一起。提供了一种治具驱动结构的具体结构。

本发明还包括底座主体、底座部滑轨、调节机构和固定装置,所述底座部滑轨沿横向延伸,所述底座部滑轨固定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机架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底座部滑轨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螺纹套和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丝杆,所述丝杆同所述底座部滑轨平行,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内,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主体上的滑套和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滑杆,所述滑杆穿设在所述滑套内切同所述底座部滑轨平行,所述滑套连接有可顶紧在所述滑杆上的顶紧螺丝。使用时,本发明以滑轨沿注塑机开模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注塑机旁,需要停止机架的横向位置时,松开顶紧螺丝,然后转到丝杆,丝杆通过螺纹套驱动机架在滑轨上平移,当平移到位后在拧紧顶紧螺丝使得滑杆不能够相对于滑套滑动,从而将机架同底座主体固定在一起而防止机架产生移位。移动时不需要将机架搬起,故省力。丝杆进行转动实现平移,位置能够联系调整,调整时的精度高。设置固定装置,能够防止调整后机架产生移位,可靠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主体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包括支撑底板和设置在支撑底板上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有螺纹段,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螺纹段同所述底座主体螺纹连接在一起。使用时能够同转动支撑脚来改变机架的高度和调整水平。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脚还包括支撑在所述支撑底板下的垫板,所述垫板设有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螺纹连接有同底座主体抵接在一起的纵向顶头,所述第二立板螺纹连接有同底座主体抵接在一起的横向顶头。能够通过转动纵向顶头和横向顶头在水平面上摆动机架,以便于将调整机架相对于注塑机的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提高了本发明安装时的方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产品转移机构包括纵向滑轨、滑动连接在纵向滑轨上的滑动座、朝下伸缩的油缸、物料固定吸盘和驱动滑动座在纵向滑轨上滑动的平移机构,所述油缸的缸体同滑动座连接在一起,油缸的活塞杆同物料固定吸盘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固定吸盘设有电热管,所述电热管内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进口端通过柔性管道同所述油缸的无杆腔连接在一起,所述柔性管道设有控制通道和油缸的通断的控制阀,物料固定吸盘进行吸附前通过电热管对物料固定吸盘的内部空间进行加热,吸附上注塑件后使油缸的油从通道内通过对物料固定吸盘的内部空间进行降温。本技术方案转移走注塑件时的可靠性好。通过升降缸内的油来实现冷却,无需另外设置冷却液原,方便性好。且升降缸处于伸长状态时无杆腔内的液压油是有压力的,故无需另外设置力源也能够使得油流入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管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和位于内管内的电热丝,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所述通道,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若干导热针导热性连接在一起。能够缩短降温升降,降温时间的缩短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为加热可以在物料固定吸盘升降滑动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而降温必须降低设定要求后才能使得物料固定吸盘进行运动。

作为优选,产品转移机构还包括聚油箱,所述聚油箱设有进液嘴,所述冷却液的出口端设有弹性连接嘴,所述弹性连接嘴的内表面为锥面,当物料固定吸盘下降而吸附住注塑件时所述进液嘴密封插接在所述弹性出口嘴内。能够防止油散出而导致环境脏污和产生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通道以进口端高出口端低的方式倾斜。有利于通道内的油的排出,以通过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转移治具部吸盘座设有同转移治具部吸盘所围成的空间连通的调压腔,所述调压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调压活塞,所述调压活塞同活塞驱动机构连接在一起。能够改变吸盘的压力,进行吸附物体和释放物体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驱动机构包括连接板、位于连接板一侧的偏心轮、驱动偏心轮转动的驱动马达和驱动连接板同偏心轮抵接在一起的驱动弹簧,所述调压活塞通过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板的另一侧上。结构紧凑。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实现同时完成取件与贴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主手臂轴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治具的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的产品转移机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的治具的示意图。

图中:底座主体1、调节机构11、螺纹套111、丝杆112、摇柄113、固定装置12、滑套121、滑杆122、滑杆连接座123、顶紧螺丝124、底座部滑轨13、支撑脚14、支撑底板141、支撑杆142、螺纹段1421、垫板143、第一立板1431、第二立板1432、纵向顶头144、横向顶头145、底座部连接板15、竖置旋转气缸16、平置旋转气缸17、主手臂轴3、固定梁31、连接板32、线轨33、滑块34、主手臂35、手臂平移机构36、伺服电机361、机架4、标仓41、产品转移机构6、纵向滑轨61、滑动座62、油缸63、油缸的缸体631、油缸的活塞杆632、无杆腔633、出油口6331、控制阀6332、柔性管道6333、物料固定吸盘64、底壁641、橡胶吸附环642、电热管643、内管6431、外管6432、电热丝6433、通道6434、柔性管道6435、弹性连接嘴6436、平移机构65、丝杆651、平移电机652、聚油箱66、进液嘴661、治具7、治具底座71、治具部滑轨721、治具梁722、治具板723、转移治具部吸盘座724、调压腔7241、转移治具部吸盘725、治具梁部滑块726、治具驱动结构73、主动同步皮带轮731、同步皮带732、治具驱动电机733、活塞驱动机构74、连接板741、偏心轮742、驱动马达743、驱动弹簧744、调压活塞75、连接杆7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可贴标取件的模内贴标系统,包括机架4、底座主体1、固定装置12、竖置旋转气缸16、平置旋转气缸17和治具7。机架2设有主手臂轴3、标仓41和产品转移机构6。

主手臂轴3包括固定梁31、连接板32、线轨33和主手臂35。固定梁31通过连接板32同机架4连接在一起。线轨3固定在固定梁31的下方。线轨33沿纵向延伸。主手臂35滑动连接而悬挂在线轨33下方。竖置旋转气缸16的缸体同主手臂35连接在一起、旋转头同平置旋转气缸17的缸体连接在一起。平置旋转气缸17的旋转头同治具底座71连接在一起。

治具7包括治具底座71、转移治具72和治具驱动结构73。

标仓41位于线轨33一侧的上方。标仓41的出料口位于标仓的底面上。产品转移机构6位于线轨33另一侧。产品转移机构6包括固定在机架2上的纵向滑轨61、滑动连接在纵向滑轨上的滑动座62、朝下伸缩的油缸63、物料固定吸盘64和平移机构65。平移机构65包括丝杆651和驱动丝杆转动的平移电机652。丝杆螺纹连接在滑动座62内。油缸的缸体同滑动座62连接在一起,油缸的活塞杆同物料固定吸盘64连接在一起。

底座主体1上固接有两条底座部滑轨13。两条底座部滑轨13平行。底座部滑轨13沿横向延伸。机架2可滑动地支撑在底座部滑轨13上。

参见图2,还包括调节机构11。底座主体1设有支撑脚14。四只支撑脚14设置在底座主体1的四个角上。支撑脚14包括支撑底板141、支撑杆142和垫板143。支撑杆142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撑杆142的下端同支撑底板141固接在一起。支撑杆142的上端设有螺纹段1421。支撑杆142贯穿底座部连接板15且通过螺纹段1421同底座部连接板15螺纹连接在一起。底座部连接板15同底座主体1固接在一起。垫板143支撑在支撑底板141的下侧上。垫板143设有第一立板1431和第二立板1432。第一立板1431螺纹连接有纵向顶头144。纵向顶头144同底座主体1抵接在一起。第二立板1432螺纹连接有横向顶头145。横向顶头145同底座主体1抵接在一起。调节机构11包括螺纹套111和丝杆112。螺纹套111同机架2固接在一起。丝杆112同底座主体1转动连接在一起。丝杆112同底座部滑轨13平行。丝杆112螺纹连接在螺纹套111内。丝杆112设有摇柄113。固定装置12包括滑套121和滑杆122。滑套121有两个。滑套121同底座主体1固接在一起。滑杆122同丝杆112平行。滑杆122的两端通过滑杆连接座123同机架2固定在一起。滑杆122穿设在滑套121内。滑套121连接有顶紧螺丝124。

参见图3,主手臂轴3还包括手臂平移机构36。手臂平移机构36包括伺服电机361。伺服电机361通过减速机驱动同步皮带轮连接在一起而驱动安装在同步皮带轮上的同步带传动,同步带同滑块34固定在一起、使得同步带转动是驱动滑块34沿纵向移动移动从而实现主手臂35的平移、进而驱动治具7沿纵向平移。

参见图4,转移治具包括治具部滑轨721、治具梁部滑块726、治具梁722、治具板723和转移治具部吸盘座724。治具部滑轨721有两条。两条治具部滑轨721平行。治具部滑轨721沿横向延伸(即使用时注塑模具的开合模方向)。治具部滑轨721固接在治具底座71上,具体为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治具梁部滑块726同时滑动连接在两条治具部滑轨721上而悬挂在治具部滑轨721上。治具梁722有两根。两根治具梁平行。两个治具梁722沿上下方向分布。治具梁722沿纵向延伸。治具梁722的一端同治具梁部滑块726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治具板723固接在一起。转移治具部吸盘座724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12个,具体只要能够满足能够吸附着物体进行转移时物体不产生掉落即可。转移治具部吸盘座724上设有转移治具部吸盘725。转移治具部吸盘的吸附方向垂直于线轨的延伸方向。

治具驱动结构73包括主动同步皮带轮731、从而同步皮带轮(图中被遮挡住开不见)、同步皮带732和治具驱动电机733。主动同步皮带轮731和从而同步皮带轮转动连接在治具底座71上。主动同步皮带轮731的轴线沿纵向延伸。同步皮带732安装在主动同步皮带轮731和从而同步皮带轮上。治具驱动电机733为伺服电机。治具驱动电机733固定在治具底座71上用于驱动主动皮带轮转动。治具梁部滑块726都同同步皮带732固定在一起。

使用时,参见图1到图4,使用时,本发明以底座部滑轨13沿注塑机开模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注塑机旁,通过转动横向顶头145和纵向顶头144在水平方向上摆动底座主体1使得底座部滑轨13能够精准地沿注塑机开模方向延伸。通过转动支撑底板141驱动支撑杆142转动来实现对机架2的调整水平和高度条件。松开顶紧螺丝124,通过拿着摇柄113转动丝杆112,丝杆112通过螺纹套111驱动机架2在底座部滑轨13上平移,当平移到需要的位置(及治具的两个转移治具分开时能够同时完成贴标和取件)后在拧紧顶紧螺丝123使得滑杆122不能够相对于滑套滑动,从而将机架2同底座主体1固定在一起而防止机架产生移位。

通过主手臂轴3驱动治具在标仓与注塑机的模具之间移动,当治具位于标仓之间时先通过产品转移机构6将治具7上的注塑机取下,然后通过竖置旋转气缸16和平置旋转气缸17调整治具7的位置同标仓41的出口对齐,然后通过治具取下标签;当治具位于开模的模具内时,先通过治具7将贴标到模具内,然后通过竖置旋转气缸16和平置旋转气缸17改变治具的位置,通过治具将模具内的注塑件吸附着取出。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5,产品转移机构还包括聚油箱66。聚油箱66固定在机架4上。聚油箱66设有进液嘴661。物料固定吸盘64包括底壁641和连接在底壁上的橡胶吸附环642。底壁641设有电热管643。油缸63的无杆腔633设有出油口6331。出油口设有控制阀6332。控制阀6332的出口端通过柔性管道6333同电热管643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6,电热管643包括内管6431、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6432和位于内管内的电热丝6433。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通道6434。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若干导热针(图中没有画出)导热性连接在一起。冷却通道的进口端同柔性管道6435对接在一起。冷却通道的出口端设有弹性连接嘴6436。弹性连接嘴为橡胶制作而成。弹性连接嘴的内表面为出口端大的锥面。

参见图5和图6,转移注塑件的过程为,在吸附前,电热丝得电发热,热量经过内管和导热针传递给外管,发热的结果为对橡胶吸附环所围成空间也即物料固定吸盘的内部空间进行加热,加热的结果为物料固定吸盘的内部空间的气压上升气体变得稀薄。当注塑件被治具送到设定位置时,油缸驱动物料固定吸盘下降而吸附并按压住注塑件以便产品治具能够同注塑件分离(此时进油嘴661密封插接在弹性连接嘴内),吸附住注塑件后电热管停止加热,控制阀开启,升降杆内的油从通道流过实现对外管的降温、使得物料固定吸盘的内部空间内的负压效果更好。降温完成后且产品治具离开后控制阀关闭,油缸上升。然后平移机构65驱动滑动座移动,从而实现对注塑件的转移。

参见图7,治具7还设有活塞驱动机构74。活塞驱动机构74包括连接板741、位于连接板一侧的偏心轮742、驱动偏心轮转动的驱动马达743和驱动连接板同偏心轮抵接在一起的驱动弹簧744。驱动马达743固定在治具底座71上。

每一个转移治具部吸盘座724都设有调压腔7241。调压腔7241同转移治具部吸盘725所围成的空间连通。调压腔7241内密封滑动连接有调压活塞75。调压活塞75通过连接杆76同连接板741连接在一起。调压活塞75和偏心轮742位于连接板741的两侧。

使用时,若干需要吸附物体,则先通过驱动马达7243驱动偏心轮742转动,偏心轮742驱动连接板741并配合驱动弹簧744从而实现调压活塞75位置的改变使得调压腔7241同转移治具部吸盘725连通部分的空间较小(但是不要调整到最小,最小后则后续没有调整的空间了),然后转移治具部吸盘725对物体进行吸附;吸附上后通过活塞驱动机构74驱动活塞沿图中向左移动(已即使得调压腔7241同转移治具部吸盘725连通部分的空间变大)起到降低转移治具部吸盘725内部的气压、增加吸附力的作用。需要取下转移治具部吸盘725上的物体时,则通过活塞驱动机构74驱动活塞沿图中向右移动(已即使得调压腔7241同转移治具部吸盘725连通部分的空间变小)起到增大转移治具部吸盘725内部的气压、降低吸附力的作用,使得被吸附的物体便于取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