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04042阅读:4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泡海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



背景技术:

开孔海绵运用的领域十分广泛,用于汽车空气滤清器、重金属吸附载体,能完全解决空气净化中的除尘、除异味、抗菌、杀菌、催化分解有害气体、高效滤尘、静电除尘等问题,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产品具有或配有空气调节功能的家用电器制造以及各类空气净化环保工程当中,也可用于空气排风,水族过滤,光触媒过滤,机械滤芯,另外还可以作为陶瓷的成型骨架,用途十分广泛,国内外有很多企业都在开发开孔海绵,但是现在的技术开孔率均不超过70%,严重影响产品的性能发挥,要达到较好的效果,用更多的开孔海绵成了目前解决的办法,但是有的器具上受到面积体积的限制,不能用这种方式解决,显而易见提高海绵的开孔率成了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210272051.0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发泡后的海绵进行开孔的方法,其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海绵发泡,得到半成品;第二步,把半成品海绵放入到爆破箱中,所述的待爆破的海绵体积不小于容积箱的体积,盖好密封盖;对爆破箱进行抽真空度,真空度小于或等于0.06mpa,真空泵停止工作,同时打开排气阀,排气,关闭排气阀,重新抽真空,抽到原有的水平;第三步,注气,给爆破箱注入按一定比例的氧气和乙炔,所述箱体内的压力不大于0.12mpa,否则要抽气,使得氧气和乙炔达到0.12mpa,待爆时间等待不小于半小时,随着外界温度降低,待爆时间相应加长;第四,引爆,引爆后10分钟,打开排气阀排气,排气结束后,再启动真空泵,打开排气阀放入空气,等内外气体平衡后打开上盖,立即从密封箱中取出海绵体,单独放置12小时后,才能放入仓库或出厂,但是其并没有对半成品的海绵体进行检测,无法确定半成品海绵体的质量,更不能确定其生产的效率和原材料的利用情况,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然后对原材料进行配比;

s2:在电脑上模拟出发泡海绵的生产流程,然后根据电脑模拟的生产流程估算出海绵体的生产情况;

s3:然后根据模拟出的生产方案进行生产;

s4:先根据方案生产出发泡海绵的半成品,然后对半成品继续加工,并得出半成品的海绵体;

s5:对半成品海绵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将生产出半成品海绵体的数量与电脑上所估算生产情况进行对比;

s6:根据s5中所述,对对比结果进行判断,并得出生产的效率和原材料的利用率;

s7:对半成品的海绵体进行开孔,先将半成品海绵体放入爆破箱中,且待爆破的海绵体积不小于容积箱的体积,然后盖好密封盖,接着利用真空泵对爆破箱进行抽真空度,然后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完成后关闭排气阀继续抽真空,并抽到原有的水平,接着向爆破箱内进行注气,在注气的同时要保证爆破箱内的压力不大于0.12mpa,当注入的气体达到0.12mpa时,进行引爆,在引爆后10分钟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待排气结束后,再次启动真空泵,然后打开排气阀放入空气,等内外气体平衡后打开上盖,立即取出箱中的海绵体,并将海绵体单独放置12小时后,才能放入仓库。

优选的,所述s1中,原材料为氢氧化钠、木浆粕以及竹浆粕,并将木浆粕和竹浆粕按比例进行分配好。

优选的,所述s1中,准备检测仪器,利用检测仪器先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并挑选出质量上呈的原材料,然后根据比例对原材料进行配比。

优选的,所述s2中,先在电脑上模拟出多种发泡海绵的生产过程,然后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以及利用电脑进行的判断,得出最佳的一种生产方案。

优选的,所述s3中,根据电脑模拟出的生产方案,先进行浸泡,然后再进行静置,接着再进行混合。

优选的,所述s4中,将生产出来的发泡海绵的半成品进行通电并加热,直至发泡海棉的半成品进行凝固成型。

优选的,所述s5中,准备检测仪器,利用检测仪器对半成品海棉体进行质量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同步到电脑上,利用电脑对检测结果和电脑之前预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

优选的,所述s6中,根据电脑的对比结果,工作人员可以判断出生产的效率和原材料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对比结果进行对方案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s7中,在爆破箱内的真空度达到0.06mpa时,停止抽真空度,且注气时,注入的气体为一定比例的氧气和乙炔,引爆时间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而相应的延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氢氧化钠、木浆粕和竹浆粕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于得出碱纤维素块,通过电脑模拟出发泡海绵的生产流程,便于对后期出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便于后期生产的情况进行对比判断,本发明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便于对后期的生产情况进行判断,通过对半成品的发泡海绵进行检测,便于挑选出质量优越的半成品发泡海绵,有助于后期对发泡海绵进行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发泡海绵的开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然后对原材料进行配比;

s2:在电脑上模拟出发泡海绵的生产流程,然后根据电脑模拟的生产流程估算出海绵体的生产情况;

s3:然后根据模拟出的生产方案进行生产;

s4:先根据方案生产出发泡海绵的半成品,然后对半成品继续加工,并得出半成品的海绵体;

s5:对半成品海绵体的质量进行检测,并将生产出半成品海绵体的数量与电脑上所估算生产情况进行对比;

s6:根据s5中所述,对对比结果进行判断,并得出生产的效率和原材料的利用率;

s7:对半成品的海绵体进行开孔,先将半成品海绵体放入爆破箱中,且待爆破的海绵体积不小于容积箱的体积,然后盖好密封盖,接着利用真空泵对爆破箱进行抽真空度,然后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完成后关闭排气阀继续抽真空,并抽到原有的水平,接着向爆破箱内进行注气,在注气的同时要保证爆破箱内的压力不大于0.12mpa,当注入的气体达到0.12mpa时,进行引爆,在引爆后10分钟打开排气阀进行排气,待排气结束后,再次启动真空泵,然后打开排气阀放入空气,等内外气体平衡后打开上盖,立即取出箱中的海绵体,并将海绵体单独放置12小时后,才能放入仓库。

本实施例中,s1中,准备检测仪器,且检测仪器为海绵密度测定仪,利用检测仪器先对原材料的密度进行检测,并挑选出密度较大的原材料,然后根据比例对原材料进行配比,原材料为氢氧化钠、木浆粕以及竹浆粕,先将木浆粕和竹浆粕按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混合浆粕放进桶内,且混合浆粕中木浆粕占70%-80%,竹浆粕占20%-30%,然后在桶内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且氢氧化钠溶液与混合浆粕的重量比为2.0-3.0:1,s2中,先在电脑上模拟出多种发泡海绵的生产过程,然后根据工作人员的经验以及利用电脑进行的判断,得出最佳的一种生产方案,s3中,根据电脑模拟出的生产方案,先进行浸泡,将配制好的混合浆粕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并在浸泡一段时间后将材料通入压缩机内,利用压缩机对其进行加压,并挤出多余的氢氧化钠溶液,接着在对其进行静置并形成碱纤维素块,然后将静置后的碱纤维素块放入真空反应器内,使得其进行反应,并在真空反应器内加入催化剂,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并得出黄原酸脂,接着再进行混合,在黄原酸脂中再次加入木浆粕、竹浆粕以及大量的水,然后将黄原酸脂、木浆粕、竹浆粕以及大量的水输送到混合机内进行搅拌,使得其充分的进行混合,然后进行冷却,并制成粘胶料,且粘胶料中含有35%-45%的黄原酸脂、4%-8%的木浆粕、2%-4%的竹浆粕,其余全为水,然后将粘胶料与硫酸钠晶体、色粉色带进行混合,并制成发泡海绵的半成品,s4中,将生产出来的发泡海绵的半成品放入模型腔内,然后在对模型腔内的半成品发泡海绵进行通电并加热,直至发泡海棉的半成品进行凝固成型,s5中,准备检测仪器,且检测仪器为海绵密度测定仪和海绵空气透气率测定仪,利用检测仪器对半成品海棉体的密度和透气率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同步到电脑上,利用电脑对检测结果和电脑之前预估算的结果进行对比,s6中,根据电脑的对比结果,工作人员可以判断出生产的效率以及原材料的利用率,若是生产的效率增加,就可以确定原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方案实行起来比较完善,若是生产的效率没有达到预估算的效率,则可以确定原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了浪费,最后通过对比和判断的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s7中,在爆破箱内的真空度达到0.06mpa时,停止抽真空度,且注气时,注入的气体为一定比例的氧气和乙炔,引爆时间也会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而相应的延长,根据对半成品的发泡海棉进行质量检测,有助于后期发泡海绵的开孔,通过将氢氧化钠、木浆粕和竹浆粕按一定比例混合,便于得出碱纤维素块,通过电脑模拟出发泡海绵的生产流程,便于对后期出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便于后期生产的情况进行对比判断,本发明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便于对后期的生产情况进行判断,通过对半成品的发泡海绵进行检测,便于挑选出质量优越的半成品发泡海绵,有助于后期对发泡海绵进行开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