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梃对中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470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PVC(硬聚氯乙烯)型材焊接机中对中梃型材的自动对中、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中梃焊接在门窗生产领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当前市场上的门窗焊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焊接中梃时要手动拆除靠模挡板,焊接不同规格的中梃型材需要手动调节靠板,还需要人工找正中梃型材的位置。显然在当今自动化要求较高的门窗焊接设备中是不经济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梃对中夹紧装置,可实现夹紧块的对中和对型材的夹紧,快速地定位并夹紧中梃型材,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梃对中夹紧装置,包括设置于焊接机工作台前端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纵向导轴,所述导轴上设有沿导轴轴向滑动的主滑块;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可相对安装板横向滑动的两个第一滑块,所述两个第一滑块上均固定有用于夹紧中梃的夹紧块,两个所述夹紧块对称地分别与所述主滑块通过连杆连接形成四杆连接机构,对称中心线位于所述工作台的纵向中心截面上。

优选地,所述主滑块连接第一气缸并在第一气缸控制下滑动。

优选地,所述主滑块内设有与导轴相配合的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横向设有一导轨,所述两个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工作台前端面的底板,所述安装板为可相对于所述底板纵向滑动的滑动板。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固定至少一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有凹槽,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导轨。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块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由第二气缸控制进行纵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与由PLC控制的电磁阀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外套设有防护外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紧装置通过双气缸、导轨滑块、导轴直线轴承和连杆的组合运动来实现夹紧块的对中和对型材的加紧,可以快速地定位并夹紧中梃型材,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并且可以在四头焊机、五头焊机等门窗焊接设备上使用,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梃对中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板;2-底板;3-滑动板;4-第二滑块;5-第一滑块;6-第二气缸;7-第一气缸;8-导轴;9-连杆;10-夹紧块;11-主滑块;12-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梃对中夹紧装置是一种可以在四头焊机、五头焊机等门窗焊接设备使用的一种新型装置。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中梃对中夹紧装置,包括支板1、底板2和安装板3,底板2通过支板1固定于焊接机工作台12前端面,安装板3上具有两个第二滑块4,并与底板2通过凹槽与导轨的配合纵向滑动连接,可由第二气缸6来控制安装板3相对于底板2的上下滑动,其中导轨的截面形状可为燕尾型或圆形,当然第二滑块4的个数不限于2个,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只是2个第二滑块的滑动更为稳定或成本较低。

安装板3上设有横向导轨和纵向导轴8,导轴8上连接沿导轴8轴向滑动的主滑块11,主滑块11内设有与导轴8相配合的直线轴承,当然即使主滑块11内没有直线轴承也可以实现滑动,只是会造成滑块与导轴连接处的磨损,主滑块11的滑动是由第一气缸7控制的。

横向导轨可为燕尾型或圆形,其上设有两个第一滑块5,所述的两个第一滑块5具有与横向导轨相配合的凹槽,且两个第一滑块5上均固定有用于夹紧中梃的夹紧块10,两个夹紧块10对称地分别与主滑块11通过连杆连接形成四杆连接机构,对称中心线位于工作台12的纵向中心截面内,即与中梃对中的位置一致。

将上述的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6与由PLC控制的电磁阀连接,可实现自动对中。

使用时,将中梃型材放置到两个夹紧块10的中间,通过第二气缸6的伸出运动来控制安装板3的向上运动,从而间接控制夹紧块10伸出上端面;第一气缸7的缩回运动和连杆9的作用来控制夹紧块10横向夹紧运动,通过沿导轴8轴向滑动的主滑块以及夹紧块的对称设置来保证夹紧块做对称动作,从而实现夹紧块的对中和夹紧。

焊接完成后,第一气缸7做伸出动作,将夹紧块10向外做分离释放动作,第二气缸6做缩回动作,将安装板3和其上安装的夹紧块10等向下做收回动作,以便为下次再次焊接做准备。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安装板3设置为固定形式,而不做上下滑动,只要夹紧块10设置超出工作台上端面,同样可以实现夹紧块10对中梃的对中夹紧作用,

在一较优实施例中,可在上述夹紧装置套设有防护罩,可以保护操作者免于被夹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