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051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分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的热流道系统中通常设置有分流板组件等部件,分流板组件包括阀针套和分流板,阀针套和分流板配合连接以对流体进行分流和控制。现有技术中的阀针套和分流板存在装配不方便的问题,不利于分流板组件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流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板组件装配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流板组件,包括:分流板,包括本体、安装腔和第一流道,安装腔和第一流道均设置在本体内,安装腔与第一流道连通;阀针套,阀针套包括套体和设置在套体内的第二流道,套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面,安装腔内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面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面,套体通过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的配合设置在安装腔内,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套体包括阶梯设置的第一套段和第二套段,第一套段的径向截面大于第二套段的径向截面,第一定位面设置在第一套段上。

进一步地,套体还包括第三套段,第一套段、第二套段、第三套段顺次连接,分流板组件还包括:紧固件,与第一套段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套段的外径小于第二套段的外径,紧固件与第一套段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分流板组件还包括:垫圈,设置在紧固件与第二套段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套段靠近第一套段的一侧设置有阶梯面,垫圈设置在阶梯面上。

进一步地,安装腔包括阶梯设置的第一腔段、第二腔段和第三腔段,第二定位面设置在第一腔段内,第一套段与第一腔段配合,第二套段与第二腔段配合,第三套段至少部分位于第三腔段内。

进一步地,紧固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三腔段内,紧固件靠近第二套段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腔段的直径,第一套段的外径大于第二腔段的直径。

进一步地,安装腔为多个,阀针套为多个,多个安装腔与多个阀针套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阀针套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流道的端部,多个阀针套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流道的中部,其中,位于第一流道的端部的阀针套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一开口位于套体的外侧面并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开口位于套体的端部;位于第一流道的中部的阀针套设置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分别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分别位于套体的外侧面的两侧并均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五开口位于套体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分流板组件、热咀和阀针,分流板组件为上述提供的分流板组件,其中,热咀的端面与阀针套的端面相抵接,热咀内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阀针顺次穿过阀针套和热咀。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阀针套的套体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定位面,并在分流板的安装腔内设置第二定位面,这样在将阀针套安装于分流板的安装腔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的配合快速对阀针套的周向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对应并连通,提高了装配效率。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流板组件装配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流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分流板组件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分流板组件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分流板组件中的阀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图6中的热流道系统应用于模具中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分流板;11、本体;12、安装腔;12a、第二定位面;13、第一流道;20、阀针套;21、套体;211、第一套段;212、第二套段;213、第三套段;21a、第一定位面;22、第二流道;30、紧固件;40、垫圈;50、热咀;60、阀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流板组件,该分流板组件包括分流板10和阀针套20。其中,分流板10包括本体11、安装腔12和第一流道13,安装腔12和第一流道13均设置在本体11内,并且安装腔12与第一流道13连通。阀针套20包括套体21和设置在套体21内的第二流道22。在套体21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定位面21a,在安装腔12内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面21a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面12a,套体21通过第一定位面21a与第二定位面12a的配合设置在安装腔12内,并且第二流道22与第一流道13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阀针套20的套体21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定位面21a,并在分流板10的安装腔12内设置第二定位面12a,这样在将阀针套20安装于分流板10的安装腔12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面21a与第二定位面12a的配合快速对阀针套20的周向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第二流道22与第一流道13对应并连通,提高了装配效率。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阀针套20和分流板10装配不方便的问题。并且,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第二流道22的开口与第一流道13的开口对齐连通,这样可以提高分流板组件的密封性,防止流体从第二流道22与第一流道13的连接处漏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22的直径与第一流道13的直径可以设置为相同的值,这样可以提高分流板组件的密封性和流体流动的稳定性。例如,第二流道22的直径、第一流道13的直径可以都设置为8mm、12mm或其他数值。流体是指注塑工艺中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料。分流板10和阀针套20均可采用钢铁材料制成。

如图3和图4所示,阀针套20的套体21包括阶梯设置的第一套段211和第二套段212,并且第一套段211的径向截面大于第二套段212的径向截面,第一定位面21a设置在第一套段211上。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套段211与分流板10的安装腔12的配合连接同时对套体21的周向和轴向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更方便和快速地将阀针套20与分流板10准确装配。而且,这样能够使第二流道22与第一流道13更准确地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分流板组件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22设置在第一套段211和第二套段212内。

如图5所示,可将第一定位面21a设置为第一套段211外侧的一个平面,同时,在安装腔12的侧面设置与第一定位面21a相匹配的第二定位面12a,便可通过第一套段211与安装腔12的配合对套体21的周向进行定位。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在保证定位效果的同时降低装置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套体21还包括第三套段213,并且第一套段211、第二套段212和第三套段213顺次连接。分流板组件还包括紧固件30,紧固件30与第一套段211连接。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紧固件30与第一套段211的连接将阀针套20固定在分流板10上,从而能够提高分流板组件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具体地,第一套段211的外径小于第二套段212的外径,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将阀针套20从分流板10的一侧穿入分流板10的安装腔12中。而且,紧固件30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第一套段21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紧固件30与第一套段21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阀针套20与分流板10的连接或拆卸。而且,此种连接方式能够减少连接件的数量并简化装置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分流板组件的制造成本。可选地,紧固件30靠近第二套段212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套段212的外径,这样便于通过紧固件30与分流板10的配合对阀针套20起到紧固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分流板组件还包括垫圈40,垫圈40设置在紧固件30与第二套段212之间。如此设置,能够在装配的过程中降低阀针套20的磨损,从而可以延长阀针套20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在紧固件30与第二套段212之间设置垫圈40可以提高分流板组件的密封性。

具体地,可以将垫圈40设置为铍铜垫圈,一方面铍铜材料比较耐磨,可以提高垫圈40的耐磨性,另一方面铍铜的热膨胀系数较大,在使用时铍铜垫圈受热膨胀可以封堵阀针套20与分流板10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提高分流板组件的密封性,防止发生泄漏。

具体地,第二套段212靠近第一套段211的一侧设置有阶梯面,垫圈40设置在阶梯面上。通过设置阶梯面能够便于垫圈40的定位和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2包括阶梯设置的第一腔段、第二腔段和第三腔段,其中,第二定位面12a设置在第一腔段内,第一套段211与第一腔段配合,第二套段212与第二腔段配合,第三套段2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三腔段内。如此设置,可将阀针套20与安装腔12严密配合,这样既能够起到对阀针套20进行定位和限位的作用,又能够保证分流板组件的密封性。

而且,紧固件30至少部分位于第三腔段内,紧固件30靠近第二套段212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腔段的直径,第一套段211的外径也大于第二腔段的直径。如此设置可通过紧固件30与安装腔12的第二腔段的配合限制阀针套20沿轴向的一个方向的移动,并通过第一套段211与安装腔12的第二腔段的配合限制阀针套20沿轴向的另一个方向的移动,从而对阀针套20进行可靠的定位和限位。

如图1所示,安装腔12为多个,阀针套20也为多个,多个安装腔12与多个阀针套20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以通过多个阀针套20将流体引流到不同的位置,从而便于分流板组件的使用并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多个阀针套20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流道13的端部,多个阀针套20中的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流道13的中部。其中,位于第一流道13的端部的阀针套20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二流道22连通,第一开口位于套体21的外侧面并与第一流道13连通,第二开口位于套体21的端部。位于第一流道13的中部的阀针套20设置有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和第五开口分别与第二流道22连通,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分别位于套体21的外侧面的两侧并均与第一流道13连通,第五开口位于套体21的端部。这样能够在同一个分流板10上设置多个阀针套20,一方面能够通过多个阀针套20将流体输送到不同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分流板组件的制造成本。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包括分流板组件、热咀50和阀针60,其中,分流板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流板组件。具体地,热咀50的端面与阀针套20的端面相抵接,并且热咀50内设置有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与第二流道22连通,阀针60顺次穿过阀针套20和热咀50。阀针60可相对热咀50移动,通过阀针60的移动打开或关闭第三流道的开口。通过上述设置可便于热咀50与分流板组件的连接或分离。若热流道系统发生泄漏,将分流板组件与热咀50分离便可查找产生泄漏的位置和原因。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将阀针套20的下端面和分流板10的下端面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可以将热咀50与阀针套20的下端面和分流板10的下端面同时抵接,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该热流道系统还包括主咀和中心座。其中,主咀位于分流板10的上部并与第一流道13连通,主咀用于向第一流道13输送流体。中心座位于分流板10的下部并与分流板10的本体11连接,中心座起支撑和定位作用。中心座可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钛合金材料耐高温并且导热率低,这样可以起到隔热作用,以减少分流板的热量散失。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阀针套20的套体21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定位面21a,并在分流板10的安装腔12内设置第二定位面12a,这样在将阀针套20安装于安装腔12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面21a与第二定位面12a的配合快速对阀针套20的周向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第二流道22与第一流道13对应并连通。并且热咀50的端面与阀针套20的端面相抵接便于热咀50与分流板组件的连接或分离。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分流板组件装配不方便的问题,并且能够便于热咀50与分流板组件的连接或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