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复位顶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527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复位顶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复位顶针结构。



背景技术:

顶针是用于顶出模具中成型的制品,传统的模具顶针是一根外径相等的圆柱体顶杆,圆柱形顶针杆设有圆柱形顶针沉头,这种结构的模具顶针安装在模具中的安装孔内,当需要顶出成型制品时,模具顶针的顶针杆从安装孔内伸出,将产品顶出。

现有技术中的顶针结构如图3所述,其包括模板1、模仁2、顶针板3和顶针4,顶针4安装在顶针板3上随顶针板3往复运动,顶针4穿过模板1和模仁2,位于模仁2的表面处,用于将成品顶起。

但是,在顶出较大的产品时,由于顶针长度长、直径小,在顶出时顶针的有受力容易变形,易断;此外,使用多个顶针同时顶出大型的产品时,在顶出和回退由过程中,顶针的受力方向不同,易产生受力不平衡而使顶针卡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复位顶针结构,其具有使顶针不易变形、断裂,且具有自动复位防止卡死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复位顶针结构,包括模板、模仁、顶针板和顶针,所述模板和模仁设置有供顶针穿过的安装孔,所述顶针拆分为上顶针和下顶针,所述安装孔位于上顶针处的内壁同轴设置有让位孔,所述上顶针位于让位孔内的外圆周壁设置有可与让位孔的底面相抵的定位块,所述让位孔内设置有供上顶针穿过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让位孔的顶面和定位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下顶针的直径大于所述上顶针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下顶针的长度为所述上顶针长度的1.5-2倍。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为通过螺纹与上顶针连接的自锁螺母。

优选的,所述上顶针的顶端同轴设置有与模仁的表面齐平的推块,所述安装孔内同轴设置有与限位块轮廓一致的限位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顶出产品时,下顶针在顶针板的驱动下对上顶针施加推力,同时,上顶针上的定位块对弹簧进行压缩积累弹性势能,在将产品推出后顶针板回退,下顶针复位,上顶针在弹簧的弹力下自动复位,上顶针退回时为个体退回,不受整体模具变形度的影响,有效防止卡死;下顶针的长度大于上顶针长度,且直径也比上顶针大,下顶针能承受更大的力而不变形,两段式的顶针能有效防止因顶针细长而变形损坏;通过在上顶针的顶端设置推块,在上顶针复位时能对上顶针进行定位,使推块表面与模仁表面保持齐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背景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板;2、模仁;3、顶针板;4、顶针;41、上顶针;411、定位块;412、推块;42、下顶针;5、安装孔;51、让位孔;511、弹簧;52、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复位顶针4结构,参照图1和2,其包括模板1、模仁2、顶针板3和顶针4,模板1和模仁2设置有供顶针4穿过的安装孔5,顶针4拆分为上顶针41和下顶针42;下顶针42的直径大于上顶针41的直径,下顶针42的长度为所述上顶针41长度的1.5-2倍,下顶针42较粗,不易弯折变形,上顶针41相对下顶针42较短,亦不易发生弯曲。

安装孔5位于上顶针41处的内壁同轴设置有让位孔51,让位孔51直径大于安装孔5,让位孔51分为对接的两个上、下孔,分别设置在模仁2和模板1上,以便于加工;上顶针41的底端穿过让位孔51至模板1内,上顶针41位于让位孔51内的外圆周壁设置有可与让位孔51的底面相抵的定位块411,定位块411为位置可调节的自锁螺母。

上顶针41的顶端同轴设置有与模仁2的表面齐平的推块412,安装孔5内同轴设置有与限位块轮廓一致的限位孔52,在上顶针41复位时,推块412自动进入至限位孔52内,对上顶针41进行定位,使推块412的顶面与模仁2的表面齐平。

工作原理如下:在顶出产品时,下顶针42在顶针板3的驱动下对上顶针41施加推力,同时,上顶针41上的定位块411对弹簧511进行压缩积累弹性势能,在将产品推出后顶针板3回退,下顶针42开始复位,上顶针41在弹簧511的弹力下回退,直至推块412进入至限位孔52内,上顶针41自动复位完成;通过转动自锁螺母可调节弹簧511的松紧程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