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可移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2285发布日期:2018-07-10 23:4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钢打包带挤出机,尤其涉及一种筒体可移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相互连接的加热筒体、安装在机架上的动力机构、与动力机构相连接的设置在加热筒体内的螺杆和设置在螺杆一端之上的加料机构。上述结构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当一批物料加工结束,需要更换物料时,需要对螺杆进行清洗,就需要拆卸挤出机头,将螺杆从机头拔出方可清洗操作;而现有的某些挤出机虽然采用将筒体设置为可移动的方式,但由于螺杆长度较长,使得筒体位移量大,从而增大了整个挤出机的体积和占地面积,另外,当螺杆与筒体之间就杂质时,筒体很难移动,因此,单向的移动筒体无法快速将螺杆与筒体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筒体可移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其具有将筒体与螺杆快速分离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筒体可移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包括相配合的筒体和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螺杆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丝杆电机、套设在所述丝杆电机输出轴上的丝杆齿轮组、与所述丝杆齿轮组的输出轮啮合的连接器;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通过所述连接器同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一端与其相配合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丝杆套筒;所述第二丝杆套筒上设有一端与其相配合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杆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末端分别设有限位块。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丝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筒体长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驱动机构可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作用,带动筒体和螺杆反向移动,从而缩短了筒体和螺杆分离的行程,实现了快速分离,便于清洗筒体;由于缩短了分离时的行程,也节省了厂房所需安装空间,提高了厂房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体可移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筒体和螺杆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螺杆;3.驱动机构;4.第一丝杆;5.第二丝杆;6.丝杆电机;7.丝杆齿轮组;8.连接器;9.第一连杆;10.第二丝杆套筒;11.第二连杆;1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的筒体可移动的塑钢打包带挤出机,包括相配合的筒体和螺杆,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螺杆平行设置的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丝杆电机、套设在所述丝杆电机输出轴上的丝杆齿轮组、与所述丝杆齿轮组的输出轮啮合的连接器;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通过所述连接器同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一端与其相配合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套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丝杆套筒;所述第二丝杆套筒上设有一端与其相配合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杆有多个。优选为两个。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末端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二丝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筒体长度。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驱动机构可拆式连接。

通过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作用,带动筒体和螺杆反向移动,从而缩短了筒体和螺杆分离的行程,实现了快速分离,便于清洗筒体;由于缩短了分离时的行程,也节省了厂房所需安装空间,提高了厂房空间利用率。

需要分离筒体和螺杆时,丝杆电机工作,带动丝杆齿轮组工作,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连接器转动,连接器转动带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转动,且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丝杆套筒朝相反方向平稳移动;且由于采用丝杆连接方式,当筒体和螺杆之间有杂质阻碍分离时,在丝杆电机的强扭力作用下,杂质阻碍力将被克服,使得螺杆和筒体分离容易,无需人工进行敲打即可自行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