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洲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8015发布日期:2018-06-19 20:59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角洲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三角洲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角洲3D打印机所设计的Z轴打印最大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只能打印单一尺寸,如果要打印比该三角洲3D打印机的最大高度要大的产品时,该三角洲3D打印机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产品的打印工作,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在产品打印高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打印高度能够调节的三角洲3D打印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印高度能够调节的三角洲3D打印机,以打印不同尺寸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三角洲3D打印机,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还包括均匀设置在上支撑座、下支撑座之间的三组第一升降机构,每组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设置在上支撑座上并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下支撑杆的下端固定在下支撑座上,所述上支撑杆的下部与下支撑杆的上部活动连接在一起,通过驱动机构来带动上支撑杆相对于下支撑杆上下移动。

所述上支撑杆的下部与下支撑杆的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支撑杆的下部具有外螺纹,下支撑杆的上部为具有内螺纹的套管,所述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支撑杆通过绕该上支撑杆的轴线转动来相对于下支撑杆上下移动。

所述上支撑杆的下部为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下支撑杆的上部具有外螺纹,所述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支撑杆通过绕该上支撑杆的轴线转动来相对于下支撑杆上下移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上支撑座的外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上支撑杆的上端伸出上支撑座并设置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机驱动带动上支撑杆绕该上支撑杆的轴线转动。

每组支撑结构中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都为两根,两个上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杆的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两个上支撑杆的上端都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时与两个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三角洲3D打印机还包括设置于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之间的打印头和带动该打印头在上支撑座与下支撑座之间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杆、两个喉管、上滚轮、下滚轮、连接块、皮带和第二电机,两个喉管分别套设在两个上支撑杆上,且两个喉管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连接杆的一端与打印头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块连接,上滚轮安装在上支撑座内侧,下滚轮安装在下支撑座内侧,皮带安装在上滚轮、下滚轮上,连接块固定在皮带上并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在上支撑座内侧且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上滚轮连接。

所述三角洲3D打印机还包括设置于下支撑座上的载物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支撑杆能相对于下支撑杆上下移动来调节打印机的打印高度,以打印不同尺寸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角洲3D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的三角洲3D打印机,包括上支撑座10、下支撑座20和均匀设置在上支撑座10、下支撑座20之间的三组第一升降机构,上支撑座10和下支撑座20都呈三角形,三组第一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三角形的三个角部。每组第一升降机构包括上支撑杆31、下支撑杆32和驱动机构,上支撑杆31的上端设置在上支撑座10上并与驱动机构连接,下支撑杆32的下端固定在下支撑座20上,上支撑杆31的下部与下支撑杆32的上部活动连接在一起,通过驱动机构来带动上支撑杆31相对于下支撑杆32上下移动。这样通过上支撑杆能相对于下支撑杆上下移动来调节打印机的打印高度,以打印不同尺寸的产品。

上支撑杆31的下部与下支撑杆32的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杆31的下部具有外螺纹,下支撑杆32的上部为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上支撑杆31与下支撑杆32螺纹连接在一起,上支撑杆31通过绕该上支撑杆31的轴线转动来相对于下支撑杆32上下移动。

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3、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第一电机33设置在上支撑座10的外侧,第一电机33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齿轮34,上支撑杆31的上端伸出上支撑座10并设置有第二齿轮35(需要说明的是,上支撑杆的上端与上支撑座之间设置有轴承),第二齿轮35与第一齿轮34啮合,第一电机33驱动带动上支撑杆31绕该上支撑杆31的轴线转动。第一电机33转动带动第一齿轮3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35和上支撑杆31转动,由于上支撑杆31与下支撑杆32螺纹连接在一起,这样上支撑杆31转动就会相对于下支撑杆3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来调节打印机的打印高度。

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升降机构中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都为两根,两个上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两个下支撑杆的上部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两个上支撑杆的上端都设置有一个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同时与两个第二齿轮啮合,这样第一电机转动带动两个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共有三个第一电机,三个第一齿轮,六个第二齿轮,六个上支撑杆以及六个下支撑杆。

如图1和图3,该三角洲3D打印机还包括设置于上支撑座10与下支撑座20之间的打印头40和带动该打印头40在上支撑座10与下支撑座20之间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机构。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杆51、两个喉管52、上滚轮(图中未标出)、下滚轮53、连接块54、皮带55和第二电机(图中未标出),两个喉管52分别套设在两个上支撑杆31上,且两个喉管52通过连接板56连接在一起(参考图3)。连接杆51的一端与打印头40连接,连接杆51的另一端与连接块54连接,上滚轮安装在上支撑座10内侧,下滚轮53安装在下支撑座20内侧,皮带55安装在上滚轮、下滚轮上,连接块54固定在皮带55上并与连接板56固定连接,第二电机安装在上支撑座10内侧且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上滚轮连接。第二电机转动带动滚轮转动,进而带动皮带传动,进而带动皮带上的连接块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喉管沿着两个上支撑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打印头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升降机构中的两个上支撑杆上对应设置有两个喉管,共有六个喉管,每个喉管都通过一根连接杆与打印头连接。共六根连接杆,两两一组,共三组,这三组喉管均匀分布在打印头的三个方向。

如图1,该三角洲3D打印机还包括设置于下支撑座20上的载物台60,产品放置在载物台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支撑杆的下部为具有内螺纹的套管,下支撑杆的上部具有外螺纹,上支撑杆与下支撑杆螺纹连接在一起,上支撑杆通过绕该上支撑杆的轴线转动来相对于下支撑杆上下移动。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