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552发布日期:2018-07-24 20:2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模具对其进行压制,而在压制的过程中,多数都是采用巨大的冲击力进行一次冲压,从而得到目标产品,然而对于一些材质较软的材料,由于放置不专业,在一次冲压的时候,表面的不平会被挤压成平面,而这样会使得目标产品的尺寸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设置在上模上的冲压机构,所述上模设置在下模的正上方,所述冲压机构设置在上模的下方;

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套筒、压垫、顶板和若干伸缩单元,所述套筒为竖向设置的圆柱形,所述压垫为弧面,所述压垫的外周与套筒的下端边缘无缝连接,所述压垫的中部的水平高度小于套筒的最小水平高度,所述顶板为圆形板,所述顶板设置在套筒的下端,所述顶板位于压垫和套筒之间,各伸缩单元横向并排设置在套筒内;

所述伸缩单元包括顶杆、弹簧和活塞筒,所述顶杆的一端位于活塞筒外部,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伸入活塞筒内,所述顶杆的伸入活塞筒内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活塞筒的内部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顶板上设有与伸缩单元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圆孔,所述顶杆位于活塞筒外的一端穿过圆孔与压垫连接。

作为优选,位于套筒中部的伸缩单元的顶杆的长度大于位于套筒内部边缘的伸缩单元的顶杆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筒内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弹簧位于空腔内,所述活塞筒内空腔的深度等于顶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合模时,能从中部向两侧渐进式施力,从而使得某处的不平能够在这种施力方式下,被逐渐抚平,从而保持原来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的伸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套筒,4、压垫,5、顶杆,6、活塞筒,7、弹簧,8、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和设置在上模1上的冲压机构,所述上模1设置在下模2的正上方,所述冲压机构设置在上模1的下方;

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套筒3、压垫4、顶板8和若干伸缩单元,所述套筒3为竖向设置的圆柱形,所述压垫4为弧面,所述压垫4的外周与套筒3的下端边缘无缝连接,所述压垫4的中部的水平高度小于套筒3的最小水平高度,所述顶板8为圆形板,所述顶板8设置在套筒3的下端,所述顶板8位于压垫4和套筒3之间,各伸缩单元横向并排设置在套筒3内;

所述伸缩单元包括顶杆5、弹簧7和活塞筒6,所述顶杆5的一端位于活塞筒6外部,所述顶杆5的另一端伸入活塞筒6内,所述顶杆5的伸入活塞筒6内的一端通过弹簧7与活塞筒6的内部连接,所述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顶板8上设有与伸缩单元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圆孔,所述顶杆5位于活塞筒6外的一端穿过圆孔与压垫4连接。

作为优选,位于套筒3中部的伸缩单元的顶杆5的长度大于位于套筒3内部边缘的伸缩单元的顶杆5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筒6内设有圆柱形空腔,所述弹簧7位于空腔内,所述活塞筒6内空腔的深度等于顶杆5的长度。

在合模时,受压件是位于下模2上,由于位于套筒3中部的伸缩单元的顶杆5最长,所以现有压垫4的中部接触下模2,首先受力的顶杆5则会回缩进活塞筒6内,随着上模1和下模2的距离的靠近,两侧的压垫4也会逐渐压在下模2上,直到所有的顶杆5回缩至活塞筒6内,此时,则是由顶板8通过压垫4直接作用在下模2,而在此过程之前,位于下模2上的受压件先是由中部开始受力,然后逐渐延展至两端,这个过程能够将一些不平进行抚平,从而使得较为软的受压件与下模2贴合得更好,这样在通过顶板8大平面施力,会不会产生褶皱或者将一些凸起压平,从而影响受压件的成型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内饰生产的渐进式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合模时,能从中部向两侧渐进式施力,从而使得某处的不平能够在这种施力方式下,被逐渐抚平,从而保持原来的尺寸精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