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卡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059发布日期:2018-11-09 22:13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卡死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设计中,其所生产的产品经常会有倒扣,因此采用常规的出模方式该产品无法正常出模,只能采用强脱的办法,即顶针对产品施加更大的顶出力使产品脱模,然而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产品的损坏,导致良品率急剧降低;若在现有的模具基础上增加二次顶出机构,则产品在脱模时需要进行复杂的工序,并且由于二次顶出机构的增加,使得整套模具的体积增加,结构更加复杂,因此,不仅提高了模具的生产成本,还因其故障率高,需要下机维修,浪费时间,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卡死模具。本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产品内部具有倒扣,倒扣分别与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接触;顶杆将顶板顶起进行一次顶出,使顶板朝向定模移动,顶板带动防卡死机构的推板对第二挡块施加作用力将定模顶起,使产品的倒扣与第一模仁脱离,此时,推板上的凸起将与第一挡块接触,在顶板带动推板移动的过程中,推板上的凸起将沿第一挡块上的斜面移动,使得推板围绕顶板背向第一挡块转动,使得推板背向推板的一端发生偏转;

因推板发生偏转因此推板将脱离第二挡块的水平部分背向第二挡块的竖直部分的一侧,并滑入到第二挡块的水平部分的端面上,此时顶针背向顶板的一端与产品的底部接触,而推板将与第二挡块的水平部分的端面接触;顶杆将顶板再次顶起进行二次顶出,使顶板朝向定模移动,由于推板的侧面与第二挡块的水平部分的端面接触,因此,顶杆和顶板的移动不会对第二挡块和定模产生作用力使定模移动,所以此时的定模是保持原位不动的,而顶针将因顶杆和顶板的继续移动而相对于定模移动使产品的倒扣与第二模仁脱离,进而使产品从第二模仁上顶起,实现产品的出模。

对于内部具有倒扣的产品,利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依次脱离产品,巧妙的解决了产品在出模时,倒扣卡在第一模仁或第二模仁,而造成产品损坏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同时,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工作过程非常简便、使用安全,因此大幅度保障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了故障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防卡死模具,包括模具和顶出机构;所述模具包括动模、定模、第一垫板、第二垫板、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述第一垫板位于所述定模的下方并与所述定模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垫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一模仁的另一端与所述穿过所述定模;所述第二垫板位于所述第一垫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模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模仁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模;所述动模、定模、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所围绕形成的空间用于注塑产品;

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杆、顶针、顶板和防卡死机构,所述顶板位于所述第二垫板的下方;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过模具的底座与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或接触,所述顶针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顶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模具的定模并与产品接触;所述防卡死机构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侧面。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卡死机构包括推板、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推板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垫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挡块连接;所述推板朝向所述第二垫板的一侧具有凸起,所述定模朝向所述第一垫板的一侧具有固定槽,所述第二挡块连接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推板背向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块接触。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板的一端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挡块背向所述第二垫板的一端具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凸起相互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凸起为梯台形结构,所述凸起的底面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凸起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挡块的斜面相互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挡块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挡块的水平部分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第二挡块的竖直部分背向所述水平部分的一侧与所述推板接触,所述第二挡块的水平部分背向所述竖直部分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垫板的侧面接触。

上述方案中,防卡死机构还包括摆动销钉,所述顶板的侧面具有凹槽,所述推板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摆动销钉的两端与所述凹槽的侧壁过盈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摆动销钉间隙连接,使所述推板能够围绕所述摆动销钉转动。

上述方案中,防卡死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推板背向所述第二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的侧面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防卡死机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顶出机构分别与所述顶板相对的两侧可转动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卡死模具,使第一模仁和第二模仁依次脱离产品,巧妙的解决了内部具有倒扣的产品在出模时,倒扣卡在第一模仁或第二模仁,而造成产品损坏的情况,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同时,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降低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工作过程非常简便、使用安全,因此大幅度保障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了故障率,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卡死模具中模具为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卡死模具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卡死模具中模具为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卡死模具进行一次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卡死模具进行二次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模具 2、顶出机构 3、产品 11、动模

12、定模 13、第一垫板 14、第二垫板 15、第一模仁

16、第二模仁 17、固定槽 21、顶杆 22、顶针

23、顶板 24、防卡死机构 25、凹槽 241、推板

242、第一挡块 243、第二挡块 244、凸起 245、斜面

246、摆动销钉 247、弹簧 31、倒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卡死模具,包括模具1和顶出机构2;模具1包括动模11、定模12、第一垫板13、第二垫板14、第一模仁15和第二模仁16,第一垫板13位于定模12的下方并与定模12的下表面连接,第一模仁15的一端与第一垫板13的上表面连接,第一模仁15的另一端与穿过定模12;第二垫板14位于第一垫板13的下方,第二模仁16的一端与第二垫板14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模仁16的另一端穿过定模12;动模11、定模12、第一模仁15和第二模仁16所围绕形成的空间用于注塑产品3;

顶出机构2包括顶杆21、顶针22、顶板23和防卡死机构24,顶板23位于第二垫板14的下方;顶杆21的一端穿过模具1的底座与顶板23的下表面连接或接触,顶针22的一端与顶板23的上表面连接,顶针22的另一端穿过模具1的定模12并与产品3接触;防卡死机构24可转动的连接在顶板23的侧面。

具体的,防卡死机构24包括推板241、第一挡块242和第二挡块243;推板241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顶板23的侧面上,第二垫板14的侧面与第一挡块242连接;推板241朝向第二垫板14的一侧具有凸起244,定模12朝向第一垫板13的一侧具有固定槽17,第二挡块243连接在固定槽17内,推板241背向顶板23的一端与第二挡块243接触。

进一步的,第一挡块242的一端与第二垫板14的一端的侧面连接,第一挡块242背向第二垫板14的一端具有斜面245,斜面245与凸起244相互匹配。

优选的,凸起244为梯台形结构,凸起244的底面与推板241连接,凸起244的斜面245与第一挡块242的斜面245相互匹配。

优选的,第二挡块243为L型结构,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与固定槽17的槽底连接,第二挡块243的竖直部分背向水平部分的一侧与推板241接触,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背向竖直部分的一侧与第一垫板13的侧面接触;;其中,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伸出固定槽17。

优选的,防卡死机构24还包括摆动销钉246,顶板23的侧面具有凹槽25,推板241位于凹槽25内,摆动销钉246的两端与凹槽25的侧壁过盈连接,顶板23与摆动销钉246间隙连接,使推板241能够围绕摆动销钉246转动。

优选的,防卡死机构24还包括弹簧247,弹簧247的一端与推板241背向第二挡块243的一端连接,弹簧247的另一端与顶板23的侧面连接。

优选的,防卡死机构24具有两个,两个顶出机构2分别与顶板23相对的两侧可转动的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产品3内部具有由对第一模仁15和第二模仁16进行注塑形成的倒扣31,倒扣31分别与第一模仁15和第二模仁16接触;第一垫板13的上表面与定模12的下表面相互贴合并连接,顶杆21将顶板23顶起进行一次顶出,使顶板23朝向定模12移动,顶板23带动防卡死机构24的推板241对第二挡块243施加作用力将定模12和第一垫板13顶起,使产品3的倒扣31与第二模仁16脱离,此时,推板241上的凸起244将与第一挡块242接触,在顶板23带动推板241移动的过程中,推板241上的凸起244将沿第一挡块242上的斜面245移动,使得推板241围绕顶板23背向第一挡块242转动,使得推板241背向第一挡块242的一侧发生偏转;

因推板241发生偏转因此推板241将脱离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背向第二挡块243的竖直部分的一侧,并滑入到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的端面上,此时顶针22背向顶板23的一端与产品3的底部接触,而推板241将与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的端面接触;顶杆21将顶板23再次顶起进行二次顶出,使顶板23朝向定模12移动,凸起244可沿第一挡块242的斜面245滑至第二垫板14的端面上,其中斜面245朝向推板241的一端与第二垫板14的端面平齐;

由于推板241的侧面与第二挡块243的水平部分的端面接触,因此,顶杆21和顶板23的移动不会对第二挡块243和定模12产生作用力使定模12移动,所以此时的定模12是保持原位不动的,而顶针22将因顶杆21和顶板23的继续移动而相对于定模12移动使产品3的倒扣31与第一模仁15脱离,进而使产品3从第一模仁15上顶起,实现产品3的出模。

其中,一次顶出和二次顶出的过程中,弹簧247均保持着对推板241的拉应力,使推板241能够紧密的贴合在第二挡块243上。

对于内部具有倒扣31的产品3,利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模仁15和第二模仁16依次脱离产品3,巧妙的解决了产品3在出模时,倒扣31卡在第一模仁15或第二模仁16,而造成产品3损坏的情况,提高了产品3的成品率;

同时,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工作过程非常简便、使用安全,可大幅度保障生产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