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眼科基材上的机器、以及用于生产眼科镜片的包括用于将预成型膜转移到基材上的方法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1406发布日期:2018-10-23 20:4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眼科基材上的机器、以及用于生产眼科镜片的包括用于将预成型膜转移到基材上的方法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眼科镜片的制造,所述眼科镜片包括基材和牢固地紧固至所述基材的弯曲面上的预成型功能膜。

本发明的目的特别是用于将这样的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这样的基材上的机器、以及用于制造这样的镜片的、包括使用这样的机器执行的转移方法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出于便于制造功能膜的原因,用来涂覆眼科镜片的这些膜有时在其初始状态下是平坦的,以及用于将初始平坦的功能膜转移到基材的弯曲面上的方法是已知的。

在这些方法中,为防止膜中出现缺陷,在将膜涂敷到基材上之前,使用一种冷或者优选地热(热成型)方法来使膜预成型以给予其合适的初始曲率。

特别地,美国专利申请US 2008/0314499所对应的法国专利申请2 883 984提出了将具有弯曲面的基材定位在腔室内的基材固持器上;将平坦的功能膜定位在腔室的上端处的膜固持器上,以便封闭这个腔室;将该腔室定位成与柔性压模竖直地对齐,以使它们各自的几何中心对齐;接着通过将该柔性压模施加至该膜上来将该功能膜预成型,从而将该膜热成型。

此外,接着提出了将该腔室置于负压下,使得基材和热成型功能膜通过它们各自的几何中心在基材的弯曲面侧上相接触,并且柔性压模竖直地平移,从而在功能膜与基材的弯曲面侧之间建立共形接触。

美国专利申请US 2010/0193112所对应的法国专利申请2 918 917本身提出了实施一种类似的转移方法,但在该方法中,通过膜固持器沿着环形周界直接固定膜被替换为固定初始平坦的可变形辅助薄膜,功能膜由被配置为使得功能膜的形状根据薄膜的变形而共形地变化的粘合层保持在辅助薄膜的一个面上,于是功能膜保持平行于辅助薄膜,只有辅助薄膜的周界被膜固持器固持,功能膜仅通过粘合层被固持以与辅助薄膜相接触。

通过如下方式实施法国专利申请2 918 917中所描述的转移方法的实现方式:

-如在法国专利申请2 883 984中,即,使用柔性压模来使功能膜预成型,从而给予其凸性转向基材的弯曲面的曲率;使功能膜的凸面的中心与基材的凸弯曲面的中心相接触;并且然后,使用柔性压模通过将其曲率倒置来涂敷功能膜,以使得功能膜与基材之间的共形接触从功能膜的中心径向地向其周缘扩散;或

-作为变型,不使用柔性压模,并且将腔室内的负压替换为正压,正压用于使功能膜预成型,由此给予功能膜一定的曲率,该曲率的凹性转向基材的弯曲面;使功能膜的凹面的中心与基材的凸弯曲面的中心相接触;然后,通过朝向膜驱动基材在不倒置其曲率的情况下涂覆该膜,以便使功能膜与基材之间的共形接触从该膜的中心径向地向至其周缘扩散。

在法国专利申请2 918 917中所描述的转移方法中,由于功能膜其周缘根本没有通过机械装置固持,所以在产生变形的同时,功能膜可以在薄膜上滑动,从而减小在功能膜中所产生的应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寻求能够在事先预成型功能膜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转移来制造眼科镜片。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将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眼科基材的弯曲面上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包括:

-被配置成接纳所述基材并将其固持在第一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接纳装置;

-与所述第一接纳装置不同、并且被配置成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接纳在第二预定位置上的第二接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纳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接纳装置还被配置成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固持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向所述功能膜的整个周界施加例如基本上均匀分布的预定压力;

-用于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被配置成将所述眼科基材的所述弯曲面放置成面向所述预成型功能膜,其中,所述眼科基材和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相应几何中心对齐;

-用于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移动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被配置成使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中心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的中心相接触、接着以某种方式将所述功能膜施加至所述眼科基材上,以使得所述功能膜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之间的共形接触从所述功能膜的中心径向地向其周缘扩展;以及

-控制与命令单元,所述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在所述功能膜和所述眼科基材相接触时至少控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

借助于这两个不同的接纳装置,以简单、方便且可靠的方式确保了基材和膜在这些装置中的位置。所述基材和膜还独立于彼此被定位在相应的装置上。第一移动机构自身允许通过将膜和基材的几何中心对齐来使膜和基材的位置相对于彼此居中。

向预成型膜自身(即,不存在相关的薄膜)的周界施加均匀且一致分布的力确保了向将膜施加至基材上期间所固持的膜的整个表面施加均匀且一致(各向同性)分布的应力。

应注意的是,向预成型膜的周界施加的力的大小可以例如约为大约5巴。

此外,这两个不同的接纳装置相对于彼此的受控移动使膜与基材相接触并将其施加至所述基材上,允许所述膜和基材的渐进且受控的层压,由此限制在所述膜中产生不均匀(各向异性)应力。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机器能够以特别简单、方便且有效的方式将预成型膜转移到基材上。

应注意的是,功能膜可以被配置成提供抗冲击功能、耐刮擦功能、反射功能(诸如减反射或镜像功能)、偏振功能、过滤功能,使得能够调制透射曲线,这种过滤是选择性的或非选择性的光致变色功能、电致变色功能、抗静电功能、防污功能、防雾功能或甚至防水功能、粘接功能、或这些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还应注意的是,眼科基材可以是:所谓的成品基材,即具有两个相反面的基材,这两个面具有眼科特性(被称为处方特性),或者是被称为半成品基材的基材,所述半成品基材具有两个相反面,这两个面中仅一个面包括眼科特性(被称为处方特性),而另一个面则不包括(并且可以被称为未完成的面)。

替代性地,基材可以支持非处方眼科镜片(通常被定义为用于例如形成非矫正太阳镜的平光镜片)。在适当的情况下,基材可以固有地包括预定功能,例如过滤功能。

还可以注意的是,基材的向其施加预成型膜的弯曲面可以是凹面的或凸面的。

因此,包括基材和施加至这个基材上的膜的组件形成以下组件:该组件形成(矫正或非矫正)眼科镜片。

膜的转移在此被描述为直接预成型到基材的弯曲面上。在本发明的背景内,必须理解的是,基材的弯曲面是裸露的、或者可以已经具有一个或甚至若干个初始膜或初始涂层;意味着所转移的膜可以与基材上的初始膜/涂层相接触。

这样的初始膜/涂层被施加至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并且被配置成赋予其至少一个功能,所述功能例如选自上文关于被转移的预成型功能膜所提及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转移机器在如此形成的眼科镜片需要在转移之后进行热处理时尤其有利。确切地,在构成镜片的这样的组件的热处理期间,基材的温度升高,并且当其温度接近制造所述基材的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所述基材软化使得它对所形成的组件(膜/基材)中存在的任何残余应力的抵抗力很小(如果有的话)。基材的柔软度是指组件中存在的残余应力可以放松,因此引起基材的轻微变形,例如小量扭曲。这样的变形可能导致小的光学缺陷或甚至导致镜片的光学功能的小变化。现在,如之前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机器能够限制这样的应力形成,尤其归因于膜和基材的准确定位和对齐、还有在膜的施加过程中的受控移动。

根据所述转移机器的某些有利特征,所述第二接纳装置、以及被固持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的所述预成型功能界定了第一封闭且密封腔室,并且所述机器进一步包括系统,所述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相对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产生正压力差,以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置于张力下。

因此,在第一腔室中产生的压力增大并且由此膜中的张力是指,可以向膜的整个表面施加相同的压力,从而使得这个表面上的应力分布均匀,以便限制与畸变现象相关的光学问题,尤其是由于那些在后续的镜片的热处理期间或之后残余应力放松引起的光学问题。

这种压力的增大可以被认为是第一腔室至少相对于第一腔室的外部的过压,或者是与第一腔室相比,这个腔室的紧邻的周围环境中产生减压。

所述第一腔室内相对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的正压力差(或过压)例如包含在0.1巴与1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0.1巴与0.5巴之间、并且更优选地等于大约0.25巴。

而且,第一腔室内部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之间的这种正压力差可以例如在膜和基材相接触之前产生。

这样的正应力差还可以被维持到转移过程结束,或者可以就在将膜施加到基材上之前通过排空封闭且密封的第一腔室被消除。

所述第二接纳装置可以具有:水平基部,所述功能膜沿着其周界搁置在所述水平基部上;以及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被配置成向所述功能膜的所述周界竖直且均匀地施加所述预定压力。

所述夹紧机构可以是由:多个铰接臂形成的,所述铰接臂各自具有末端夹持器,所述末端夹持器被配置成将所述功能膜的所述周界夹持到所述基部上;或者是由至少部分环形的构件形成的,所述构件被配置成有待被安装成使得其牢固地压靠所述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被配置成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保持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在所述预成型功能膜面向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时限定第二封闭且密封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尤其由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和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一个面界定,所述面面朝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并且所述机器进一步包括系统,所述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产生负压力差。

这尤其使得能够有助于在将预成型功能膜施加至眼科基材上时在所述功能膜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之间产生共形接触、同时将膜中的张力应力最小化。

应注意的是,与第一密封且封闭的腔室相比,第二腔室中的压力减小可以被认为是产生低气压区;并且,上文提及的过压可以在适当时相对于第二密封且封闭的腔室中的压力是相对的,因此后者形成第一腔室的紧邻的周围环境。

所述第二腔室内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负压力差例如包含在0.1巴与1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0.1巴与0.5巴之间、并且更优选地等于0.25巴。

此外,应注意的是,第二腔室中的低气压区可能由于第一腔室中产生的过压而产生,或者另一方面,第一腔室中的过压可能由第二腔室中产生的低气压区而产生。

根据所述转移机器的其他特征,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被配置成通过将所述功能膜的曲率反向来将所述功能膜施加至所述眼科基材上,以使所述功能膜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之间的共形接触从所述功能膜的中心径向地扩展远至其周缘。

应注意的是,当预成型膜具有使与基材的同样凸面相接触的凸面时,可以能发生预成型膜的曲率反向(也称为形状的倒置)。在适当时,膜直接通过其周界而被固持,并且在将膜施加至基材上期间这两个接纳装置的移动受到控制的这一事实,使得能够避免曲率发生太急剧(或快速)的变化(倒置),并且因此能够避免膜的所谓砰击到基材上的现象。应注意的是,一旦膜的、与基材相接触的大部分表面至少部分地符合所述基材的表面,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尤其限制这种砰击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机器的其他优选、简单、实用且经济的特征:

-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被配置成使得,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以及所述功能膜的旨在被施加至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上的这个面,在所述基材和所述功能膜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预定位置上时、在使所述基材和所述功能膜面向彼此之前,面向相同的轴向方向,并且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翻转以将其定位成面向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另一个、并且因此将所述眼科基材的所述弯曲面放置成使得所述弯曲面面向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旨在被施加至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上的所述面;

-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定中心机构,以用于将分别处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预定位置上的所述基材和/或所述功能膜自动地居中;

-所述第一接纳装置包括所述基材所处在的配对体;

-所述基材在其弯曲面具有初始层,所述初始层由展现出粘合剂特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控制与命令单元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被配置成以第一与第二接纳装置之间的恒定的预定闭合速度、尤其例如约0.05至20毫米/秒、优选地约0.3至0.5毫米/秒的关闭速度来将所述功能膜施加至所述眼科基材上;和/或

-所述控制与命令单元和所述第二机构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腔室中施加例如包含在0巴与5巴之间的、优选地包含在1.5巴与3.5巴之间的压力持续例如包含在30秒至10分钟之间的时长;以便在层压之后保持所述膜压靠在所述基材上并且还开始将这些元件粘接在一起的内在过程。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眼科镜片的方法,所述功能膜是预成型的并且粘接至所述基材的弯曲面上,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文所描述的转移机器来执行的用于转移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方法,所述转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基材安装在所述机器的第一接纳装置上并固持在第一预定位置上;

-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在所述机器的第二接纳装置上安装在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在通过所述第一接纳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接纳装置向所述功能膜的整个周界施加预定、并且例如基本上均匀分布的压力时固持所述功能膜;

-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将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定位成面向所述预成型功能膜,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移动所述机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基材和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相应几何中心对齐;

-使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中心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的中心相接触;并且

-使用所述机器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二移动机构,以某种方式来将所述功能膜施加至所述眼科基材上,以所述功能膜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之间的共形接触从所述功能膜的中心径向地扩展远达其周缘;所述使接触和所述施加是由所述机器的控制与命令单元控制的。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的、简单的、实用的且经济的特征:

-所述第二接纳装置、以及被固持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的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界定了第一封闭且密封腔室,并且所述转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相对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产生正压力差,以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置于张力下;

-所述第一腔室内相对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的正压力差例如包含在0.1巴与1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0.1巴与0.5巴之间、并且更优选地等于大致0.25巴;

-所述第二接纳装置具有水平基部,所述功能膜沿着其周界搁置在所述水平基部上,并且通过用于夹紧所述第二接纳装置的机构向所述功能膜的所述周界竖直地施加所述预定压力来执行所述将所述功能膜固持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的步骤;

-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被配置成将所述预成型功能膜保持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在所述预成型功能膜面向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时限定第二封闭且密封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尤其由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和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一个面界定,所述面面朝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并且所述转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二腔室内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产生负压力差;

-所述第二腔室内相对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负压力差例如包含在0.1巴与1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0.1巴与0.5巴之间、并且更优选地等于大约0.25巴;

-通过将所述功能膜的曲率反向以使所述功能膜与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之间的共形接触从所述功能膜的中心径向地扩展远达其周缘来执行所述将所述膜施加至所述基材上的步骤;

-按以下方式来执行所述将所述基材和所述功能膜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上的步骤: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以及所述功能膜的旨在被施加至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上的这个面面向相同的轴线方向,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接纳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倒置来执行所述将所述眼科基材的所述弯曲面放置成使得所述弯曲面面向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旨在被施加至所述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上的所述面;

-以受控的方式、以所述第一与第二接纳装置之间的恒定的预定闭合速度、尤其例如约0.05至20毫米/秒、优选地约0.3至0.5毫米/秒的关闭速度来执行所述将所述膜施加至所述基材上的步骤;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在所述将所述功能膜施加至所述眼科基材上的步骤之后,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施加例如包含在0巴与5巴之间的、优选地包含在1.5巴与3.5巴之间的压力持续例如包含在30秒至10分钟之间的时长的步骤;

-所述转移方法的步骤全部都在基本上等于环境温度的温度下执行;

-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尤其通过热成型来预成型所述功能膜的方法,以在实施所述转移方法之前给予所述功能膜一定曲率;

-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对在所述转移方法结束后获得的所述眼科镜片进行热处理;和/或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从多个预成型功能膜中选定所述预成型功能膜的步骤;从多个基材中选定所述眼科基材的步骤;以及提供所述转移机器以实施将所述选定的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所述选定的基材的所述弯曲面上的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展示现将以下文中通过说明和非限制性实例并且参考附图给出的对其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来继续,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被配置成将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眼科基材的弯曲面上的机器的透视图;

-图2至图6是图1所展示的机器的部分视图,即机器的多种不同构型的透视图或截面视图,以继续将膜转移到基材上;

-图7是类似于图1的、膜已经转移到基材上的视图;

-图8至图14是类似于图1至图7、并且在此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被配置成将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眼科基材的弯曲面上的机器;

-图15是图8所展示的机器的实施例的替代性形式的部分透视图;

-图16至图22是图15所展示的机器的部分视图,即机器的多种不同构型的透视图或截面视图,以继续将膜转移到基材上;

-图23是类似于图15的、膜已经转移到基材上的视图;并且

-图24和图25是展示了用于制造眼科镜片的方法中的不同步骤的框图,各自使用图1至图23的机器之一来实施转移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7展示了被配置成将预成型功能膜2转移到眼科基材3上的机器1。

预成型功能膜2具有第一面4、与其第一面4相反的第二面5、以及其周缘处的圆形周界6(图1至3)。

预成型功能膜2可以提供抗冲击功能、耐刮擦功能、反射功能(诸如减反射或镜像功能)、偏振功能、选择性或其他过滤功能、光致变色功能、电致变色功能、抗静电功能、防污功能、防雾功能或甚至防水功能、粘接功能、或这些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眼科基材3本身具有弯曲的第一面7、与其弯曲的第一面7相反的第二面8、将其弯曲的第一面7和其弯曲的第二面8相连的周缘边缘面9(图1至图3)。

在这种情况下,基材3的弯曲的第一面7是凸面的,并且其第二面8同样是弯曲的并且更特别地是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基材3形成“半成品”产品或“成品”产品,如上文定义的。作为替代方案,所述基材可以支持平光镜片。

膜2的第一面4被设计成被应用于基材3的弯曲且凸面的第一面7。作为替代方案,基材的弯曲的第一面可以是凹面的而不是凸面的。

机器1在此是紧凑型的并且例如可以被放在桌子或工作表面上。机器1包括安装在可调整支脚11上的结构10。

机器1包括控制与命令单元箱12,所述控制与命令单元箱安装在结构10的后部并且具有正面13,在所述正面中容纳了例如由触摸屏形成的图形界面14以及用于打开和关掉机器1的开关15。

控制与命令单元箱12具有容纳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内部空间、以及电源系统(均未展示),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例如微处理器和存储器。

机器1包括控制与命令单元条16,所述控制与命令单元条安装在结构10的前部、更一般地与控制箱12形成机器1的控制与命令单元。这个控制与命令单元条16在此设有多个控制按钮17、以及指示灯18。

机器1包括安装在结构10上、在箱12与条16之间的盖件19、以及也安装在结构10上、在盖件19与条16之间的底板20。底板20在其侧面上设有第一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21、并且在顶面上设有第二流体入口和出口联接件22。

机器1进一步包括:被配置成接纳基材3并将其固持在第一预定位置上的第一接纳装置23;第二接纳装置24,所述第二接纳装置与第一接纳装置23不同、并且被配置成将膜2固持在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位于底板20的第一侧;第一移动机构25,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被定位在底板20的第二侧(即,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那侧)、并且被配置成移动第一接纳装置23;以及第二移动机构26,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被定位在底板20的第一侧并且被配置成移动第二接纳装置24。

现在将参考图2和图3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接纳装置23、第二接纳装置24、第一移动机构25、以及第二移动机构26。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纳装置由夹持器23形成,所述夹持器设有本体30、部分地被容纳在本体30中形成的切口中的轨道31、以及牢固地固定至轨道31上并且被定位成面向彼此以预定距离间隔开的两个夹爪32。轨道31不能在本体30的切口中自由地实现平移移动。夹爪3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将夹爪32定位在轨道31上来适配。

夹爪32被配置成将基材3接纳在第一预定位置、并且经由其边缘面9将其固持成使得基材3可以在夹持器23中自动地居中。

第一移动机构25包括:中央轴承35,所述中央轴承固定在底板20的第二侧并且从其上面竖直地延伸;移动臂36,所述移动臂通过位于轴承35的一端的枢轴连接件37机械地固定至中央轴承35上、背离底板20一定距离;以及被安装在底板20上与中央轴承35相邻的角支架部件38。

移动臂36具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中央部分42;从中央部分42的第一端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固定部分40,并且移动臂36通过该固定部分固定至轴承35上;以及支撑部分41,所述支撑部分从中央部分42的与其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沿背离固定部分40的纵向方向延伸。

夹持器23的本体30牢固地固定至移动臂36的支撑部分41上,并且所述支撑部分还设有手动致动手柄43。

角支架部件38具有水平第一腿部45,所述第一腿部被安排成与固定部分40基本上对齐、至少部分地面向后者延伸、并且设有面朝第二接纳装置24的自由端。

角支架部件38还具有竖直第二腿部44,所述第二腿部从水平第一腿部45延伸并且搁置在底板20上。

角支架部件38在其第一腿部45和第二腿部44中的每一个上都设有止挡构件46(例如,是可调整且减震的)以及位置检测器47。

止挡构件46和位置检测器47(均位于水平第一腿部45上)被配置成与移动臂36的固定部分40的面相协作,而止挡构件46和位置检测器47(均位于竖直第二腿部44上)被配置成与移动臂36的中央部分42的例如在支撑部分41从其延伸的第二端处的面相协作。

第二接纳装置24和第二移动机构26在此被安排在同一组件中,所述组件包括固定至底板20上的本体50;能够相对于本体50移动并且形成用于接纳膜2的水平基部的头部51(还被称为碗形件);环形环52,所述环形环被设计成部分地覆盖头部51以将膜2固持在位;至少暂时支撑环52的套环53;以及通过凸缘55固定至本体50上并且被配置成移动套环53的致动器54。

这种安排允许膜2自动地或者至少非常精确地在头部51上居中。

头部51具有侧壁64,在所述侧壁中形成了通向头部51的内部空间并且与第三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56连通的多个孔口(未展示),这些联接件通过管道57联接至第二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22上。

每个致动器54设有稳固地固定至套环53上的移动杆58。

套环53在此具有半圆形形状并且设有用于支承环52的座。

本体50包括:机械地固定至底板20上的固定部59;安装在固定部59中并且设有杆61的中央致动器60,所述杆相对于本体50可移动并且通过一端63稳固地固定至头部51的端壁62上以驱动头部进行竖直平移移动。

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导销65,所述导销部分地安装在本体50的固定部59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其中这些导销65牢固地固定至头部51的圆形凸缘66(被形成为从其侧壁64突出的突出部)上;以及止挡构件67(例如在此为涉及触杆的机械类型),所述止挡构件部分地安装在本体50的固定部59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其中,这种机械止挡件67稳固地固定在头部51的端壁62下方。

应注意的是,当膜2在头部51中被接纳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被环52固持在位时,因此形成了第一封闭腔室34(可以比作密封腔室)。

现在将描述上文所描述的并且图1至图7中可见的机器1的五种不同构型的操作。

在图1中,机器1处于闲置构型,其中,膜2和基材3分别没有安装在头部51和夹持器23上。

在这种闲置构型中,移动臂36处于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支撑部分41并且因此夹持器23相对于地板20是悬臂式的。

因此,夹持器23是可容易触及的,并且可以简单、方便且正确地将基材3安装在夹持器23的夹爪32之间的第一预定位置。

在这种闲置构型中,致动器54的移动杆58处于伸出位置。套环53及其支承的环52因此处于升高位置,从而留下将预成型膜2放在头部51上其第二预定位置的空间。

在图2和图3中,机器1处于夹紧构型,在所述夹紧构型中,膜2和基材3分别安装并固持在头部51和夹持器23上、在其相应的预定位置。

因此,基材3处于第一预定位置、被夹紧件23的夹爪32夹紧。

膜2的周界6被安排在头部51的上边缘33上。

致动器54的移动杆58处于缩回位置,由此使套环53进入降低位置。

环52本身处于其升高位置与套环53的降低位置之间的某个中间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上,所述环搁置在头部51的上边缘33上、部分地覆盖其侧壁64、并且在向周界6施加预定压力下夹紧膜2的这个周界6,其中这个力围绕这个周界基本上均匀地分布。

在所述夹紧构型中,基材3的弯曲面7以及膜2的第一面4(旨在施加至这个弯曲面7上的面)各自面向同一轴向方向。

机器1被配置成使得穿过膜和基材的几何中心的圆的中心沿着枢轴连接件37的轴线,所述连接件在此被定位成距这些几何中心中的每一个的距离相等。

在所述夹紧构型中,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尤其经由联接件21、22和56以及管道57在第一密封且封闭的腔室34内相对其紧邻的周围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为环境空气)产生正压力差,以将预成型功能膜2置于张力下。

第一腔室34内相对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的正压力差例如包含在0.1巴与1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0.1巴与0.5巴之间、并且更优选地等于大致0.25巴。

因此在第一腔室34中产生的压力的增大以及所得的膜2的张紧允许向膜2的整个表面施加相同的压力,由此使跨这个表面的应力分布均衡。

这种压力的增大可以被认为是第一腔室34至少相对于外部的加压,或者是与第一腔室34相比,这个腔室的紧邻的周围环境中产生减压。这种压力的增大还被认为是相对于膜2的第一面4(面朝第一腔室34外部)的至少相对加压。

在图4中,机器1处于倒置构型,在所述倒置构型中,使得基材3的弯曲面7面向膜2的第一面4、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其中基材3和预成型功能膜2的相应几何中心对齐(图4中的虚线所示的线)。

为了实现这点,通过控制与命令单元来自动地、或者使用手柄43来手动地致动移动臂36,以使之围绕中央轴承35旋转,直至固定部分40与位于角支架部件38的水平第一腿部45上的止挡构件46和位置检测器47相接触并且抵接。因此,移动臂36从第一位置(图2)移动至第二位置(图4)。

在图5和图6中,机器1处于层压构型,在所述层压构型中,膜2的第一面4的中心与基材3的弯曲面7的中心相接触。

这种接触允许通过以下方式来将功能膜2施加至眼科基材3上:将功能膜2的曲率反向以使得功能膜2与基材3的弯曲面7之间的共形接触从功能膜2的中心径向地扩展远达其周缘(其周界6的区域)。

为了实现这点,控制与命令单元在此被配置成作用于中央致动器60上,以使移动杆61处于伸出位置,并且因此使头部51朝向夹持器23并且朝向基材3竖直平移移动。

移动杆61的伸出伴随着基本上U形楔入构件69的展开,所述楔入构件延伸进入U形的内部空间中。

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以受控的方式、例如以头部51与夹持器23之间的恒定的预定关闭速度、尤其例如约0.05至20毫米/秒、优选地约0.3至0.5毫米/秒的关闭速度来移动头部51。

特别注意的是,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以上文所指示的速度、至少在膜2和基材3彼此相距仅几厘米时和/或当它们已经相接触时移动头部51。

膜2施加至基材3上并且膜2的曲率倒置本质上在第一腔室34内产生了压力,所述压力被控制且调节为例如上述值,例如0.25巴。

应注意的是,在层压步骤结束时(在膜的曲率倒置结束时),可以以某种方式将压力控制并调节成例如包含在0巴与5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1.5巴与3.5巴之间持续例如包含在30秒至10分钟的时长。

控制第一腔室34中的压力的这样的步骤尤其可以允许在层压之后保持膜2牢固地压靠在基材3上,由此开始这些元件之间的固有粘合过程,特别是在基材3至少部分地涂覆有压敏粘合剂层的情况下。

在层压期间,移动臂36例如通过在此介于移动臂36的固定部分40与角支架部件38的水平第一腿部45之间的楔子49而保持在其第二位置上。

在图7中,机器1再次处于其闲置构型,并且由预成型功能膜和基材3构成的组件形成眼科镜片68。

为了实现这点,已经将环52从头部51上移除,已经致动臂36来使其与被层压组件一起返回至其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中央部分42与止挡构件46和位置检测器47相接触并且与之抵接,这些构件位于角支架部件38的竖直第二腿部44上,并且从夹持器23的夹爪32上移除由此形成的眼科镜片68。

作为替代方案,在层压结束时,夹爪32打开,臂36被致动返回而被层压组件不返回至其第一位置,并且接着从头部51上移除环52以释放由此形成的眼科镜片68。

图8至图14展示了被配置成将预成型功能膜102转移到眼科基材103上的机器100。

预成型功能膜102和眼科基材103在此类似于参照图1至图7所描述的预成型功能膜2和眼科基材3。

机器100包括升降系统170,所述升降系统设有基部171以及底架,所述底架具有安装在机器100的安装板173上的固定部172以及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72移动的移动部174。

机器100包括:若干个控制与命令子单元115,它们更全面地形成机器100的控制与命令单元、具有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例如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电源系统(均未展示)。

机器100包括:移动板175,所述移动板被安排成能够经由驱动构件178在升降系统170的移动部分174上旋转并且其上稳固地附接了第一支撑板176,所述第一支撑板从移动板175朝向机器100的第一侧延伸;以及在机器100的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反的那侧)、稳固地附接至支撑板173和/或升降系统的固定部172上的第二支撑板177。

机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一接纳装置123,所述第一接纳装置被定位在机器100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板176上、并且被配置成接纳基材103并将其固持在第一预定位置上;以及第二接纳装置124,所述第二接纳装置与第一接纳装置123不同、被定位在机器100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板177上、并且被配置成将膜102固持在第二预定位置上。

驱动构件178以及移动板175在此形成第一移动机构125,并且升降系统170在此形成第二移动机构,其中这些第一和第二机构各自被配置成移动第一接纳装置123。

机器100包括安装在升降系统170的移动部174的自由端(与基部171相反的那端)处的锁定致动器180。

这个锁定致动器180具有本体181以及头部182,锁定指形件183从所述头部突出、被配置成在移动板175从第一位置(图8)移动至第二位置(图11)时配合在所述移动板中形成的孔口179中。

机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一位置检测器185,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器安装在第一凸缘184上,所述第一凸缘固定至移动部174的自由端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紧密接近锁定致动器180的头部182。

机器100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第二凸缘187上的第二位置检测器186,所述第二凸缘自身安装在角支架188上,所述角支架固定至升降系统170的移动部分174上;以及被定位在角支架188上的止挡构件189。

角支架188被定位在移动部174上,使得当移动板175处于其第一位置上时,第一支撑板176与第二位置检测器186和止挡构件189相接触并且与之抵接。

现在将参照图8至图10来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接纳装置123和第二接纳装置124。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接纳装置由夹持器123形成,所述夹持器设有本体130、部分地被容纳在本体130中形成的切口中的两条轨道131、以及两个夹爪132,这些夹爪各自牢固地固定至这些轨道131之一上并且被定位成面向彼此以预定距离间隔开。这些轨道131不能在本体130的切口中自由地实现平移移动。夹爪13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将夹爪132定位在轨道131上来适配。

本体130牢固地固定至第一支撑板176的一端上、并且可以具有与第一入口与出口联接件(未描绘)连通的孔口。

夹持器123进一步包括:定中心构件190,所述定中心构件安装在轨道131上、在这两个夹爪132之间;以及形成支撑基材103的配对体(counter-form)191,所述配对体被放在定中心构件190上并且被夹在这两个夹爪132之间。

这些夹爪132还被配置成将基材103接纳在第一预定位置上、并且经由基材的边缘面109固持基材,使得基材103可以在夹持器123中自动地居中。

配对体191具有弯曲的外面192,所述弯曲的外面符合基材103的第二面108。

第二接纳装置124包括:钟形壳体193,所述钟形壳体安装在第二支撑板177的上面上并且大致形成碗形件以接纳膜102;安装在钟形壳体193的上边缘上的盘194;介于并且被夹在盘194与这个上边缘之间的第一密封件(未描绘);以及安装在盘194的肩台上的第二密封件195。

钟形壳体193具有壁,在所述壁中形成了通向钟形壳体193的内部空间并且同第一入口与出口联接件(未展示)连通的孔口(未展示)。

第二接纳装置124进一步包括由多个铰接臂197(在这种情况下,四个)形成的夹紧机构196,所述铰接臂各自具有末端夹持器198并且被定位在第二支撑板177的上面上;并且大致在第二支撑板177的下面这侧(与其上面相反的那侧)上安排了中央致动器199,所述中央致动器经由第二支撑板177中形成的孔作用于铰接臂197上。

每个铰接臂197在第一端设有调整构件139(在这种情况下为插入在铰接臂197中形成的插孔中的螺钉弹簧系统)并且被配置成调整末端夹持器198相对于臂197的位置,并且因此将膜102的周界106夹在这个夹持器198与安装在盘194的肩台上的第二密封件195之间。

这种安排允许膜102在碗形件193上自动地、或至少非常精确地居中。

每个铰接臂197在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进一步设有倾斜装置206,所述倾斜装置包括滚轮和弹性返回装置。

中央致动器199包括本体209以及相对于本体209移动的杆201。这个杆201在自由端202设有端件203,所述端件具有致动凸片204(在这种情况下为四个),这些致动凸片设有前缘205,所述前缘被配置成与每个相应的铰接臂197的倾斜装置206、特别是滚轮相协作。

应注意的是,当膜102在钟形壳体193中被接纳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被盘194和铰接臂197固持在位时,由此形成了第一封闭腔室134(可以比作密封腔室)。

现在将描述上文所描述的并且在图8至图14中可见的机器100的五种不同构型(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机器1的构型)的操作。

在图8中,机器100处于闲置构型,在所述闲置构型中,夹持器123没有夹持基材103(图中不可见),并且铰接臂197处于分开位置,并且膜102(图中不可见)没有安装在钟形壳体193中。

在这种闲置构型中,移动板175处于其第一位置上,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一支撑板176和因此夹持器123位于机器100的第一侧。

因此,夹持器123是可容易触及的,并且可以简单、方便且正确地将基材103安装在夹持器123的夹爪132之间的第一预定位置。

在这种闲置构型中,中央致动器199的杆201处于伸出位置(不可见),并且杆201的端件203的凸片204的前缘205不抵抗弹性返回构件的动作而作用于铰接臂197的倾斜装置206上,因此这些弹性返回构件将臂197推到分开位置。

在图9和图10中,机器100处于夹紧构型,在所述夹紧构型中,膜102和基材103分别安装并固持在钟形壳体193和夹持器123上、在其相应的预定位置。

因此,基材103在配对体191上被安装在其第一预定位置、并且被夹紧件123的夹爪132夹紧。

膜102的周界106被放在密封件195上,所述密封件安装在钟形壳体193的盘194上形成的肩台中。

在这种夹紧构型中,中央致动器199的杆201处于缩回位置,并且杆201的端件203的凸片204的前缘205抵抗弹性返回构件的动作而推动铰接臂197的倾斜装置206上、并且使臂197移动进入闭合在一起的位置,在所述位置上,末端夹持器198与膜102的周界106一致。

而且,末端夹持器198通过调整构件139的动作而朝向膜102被推动以将这个膜102竖直地夹在末端夹持器198与盘194的密封件195之间。

在所述夹紧构型中,基材103的弯曲面107以及膜102的第一面104(旨在施加至这个弯曲面107上的面)各自面向同一轴向方向。

机器100被配置成使得穿过膜和基材的几何中心的圆的中心穿过移动板175的在驱动构件178区域中的旋转中心,所述旋转中心在此被定位成距这些几何中心中的每一个的距离相等。

在所述夹紧构型中,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尤其经由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和管道(未展示)在第一密封且封闭的腔室134内相对于其紧邻的周围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为环境空气)产生正压力差,以上文参照图1至图7所描述的方式将预成型功能膜102置于张力下。

在图11中,机器100处于倒置构型,在所述倒置构型中,使得基材103的弯曲面107面向膜102的第一面104、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其中基材103和预成型功能膜102的相应几何中心对齐(图11中的虚线所示)。

为了实现这点,移动板175自动地经由控制与命令单元被致动,以相对于升降系统170的移动部174翻转,直至移动板175从其第一位置(图9)移动至第二位置(图11)。

移动板175的第二位置可以由位置检测器185检测到,并且锁定致动器180的指形件183可以进入移动板的孔口179中,因此使移动板175在其第二位置上固定不动。

在图12和图13中,机器100处于层压构型,在所述层压构型中,膜102的第一面104的中心与基材103的弯曲面107的中心相接触。

这种接触允许通过以下方式来将功能膜102施加至眼科基材103上:将功能膜102的曲率反向以使得功能膜102与基材103的弯曲面107之间的共形接触从功能膜102的中心径向地扩展远达其周缘(其周界106的区域)。

为了实现这点,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作用于升降系统170上以使其移动部174并且因此移动板175上的第一支撑板176相对于其固定部173并且因此相对于第二支撑板177移动,以使夹持器123并且因此基材103朝向钟形壳体193并且因此朝向膜102进行竖直平移移动。

夹持器123的夹爪132的自由端至少部分地被容纳、基本上压在铰接臂197的末端夹持器198上。

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以受控的方式、例如以钟形壳体193与夹持器123之间的恒定的预定关闭速度、尤其例如约0.05至20毫米/秒、优选地约0.3至0.5毫米/秒的关闭速度来移动升降系统170的移动部174。

将膜102施加至基材103上并且将膜102的曲率反向固有地在第一腔室134中产生压力,所述压力以与上文所指示相同的方式被控制且调节成例如0.25巴,并且另外在层压步骤结束时(在膜的曲率反向结束时),可以以中方式将压力控制并调节成例如包含在0与5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1.5与3.5巴之间持续例如30秒至10分钟。

在图14中,机器100再次处于其闲置构型,并且由预成型功能膜102和基材103构成的组件形成眼科镜片168。

为此,中央致动器199的杆201返回至伸出位置(不可见),并且杆201的端件203的凸片204的前缘205不抵抗弹性返回构件的动作而作用于铰接臂197的倾斜装置206上,由此这将臂197和夹持器198推到分开位置。

此外,锁定致动器180的指形件183已经从移动板175的孔口179移除,并且移动板已经被致动以使其与被层压组件一起返回至其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一支撑板176与第二位置检测器186和止挡构件189相接触并且与之抵接;并且已经从夹持器123的夹爪132上移除如此形成的眼科镜片168。

图15至图23描绘了图8至图14所示的机器100的实施例的替代性形式。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重复用于类似元件,但是增大了数字100。

机器200包括类似于机器100的升降系统270、移动板275、第一支撑板276和第二支撑板277、锁定致动器280以及位置检测器285和286。

机器200还包括:若干控制与命令子单元,它们更全面地形成控制与命令单元、具有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例如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以及电源系统(均未展示)。

机器200进一步包括:第一接纳装置223,所述第一接纳装置被定位在机器200的第一侧的第一支撑板276上、并且被配置成接纳基材203并将其固持在第一预定位置上;以及第二接纳装置224,所述第二接纳装置与第一接纳装置223不同、被定位在机器200的第二侧的第二支撑板277上、并且被配置成将膜202固持在第二预定位置上。

驱动构件278以及移动板275在此形成第一移动机构225,并且升降系统270在此形成第二移动机构,其中这些第一和第二机构各自被配置成移动第一接纳装置223。

机器200进一步包括安装在移动部274和/或移动板275上的压力传感器345。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与机器100的第一接纳装置123和第二接纳装置124显著不同的第一接纳装置223和第二接纳装置224。

第一接纳装置223包括圆柱形外壳332,所述圆柱形外壳由环形密封环333覆盖在顶上并且从第一支撑板276的上面延伸。

第一接纳装置223通过机械地固定至第一支撑板276的下面上的螺母331来固定至这个第一支撑板276上。

第一接纳装置223包括定中心套环334,所述定中心套环部分地且侧向地被环形密封环333围住;所述套环334在此设有形成基本上弹性舌片356的多个槽缝和孔口355、并且被配置成将基材203接纳并夹紧以使得所述基材可以自动地居中。

第一接纳装置223包括移动活塞335,所述移动活塞被定位在圆柱形外壳332内、在每端设有至少一个密封装置336、并且被配置成与环形密封环333相协作。

第一接纳装置223进一步包括固定液压缸337,所述缸被移动活塞335侧向地包围住并且延伸穿过在第一支撑板276中形成的孔口。

液压缸337设有两个流体运送管道338,这两个管道沿着缸337在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339之间延伸,这些联接件位于螺母331的区域中并且联接至外部管道342上。因此,液压缸337设有孔口(未描绘),所述孔口在这些管道338的与联接件339相反的这端打开。

第一接纳装置223进一步包括配对体291,所述配对体形成基材203的支撑件并且稳固地固定至液压缸337上并且至少部分地被夹紧在套环334中。

配对体291设有圆形凹槽360(密封构件340被容纳在其中)以及若干个孔341,所述孔在配对体291的厚度的每侧上是开放的并且与液压缸337的输送管338的孔口连通。

应注意的是,配对体291中的孔341、管338、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339、以及管道341用于在基材203下方抽真空以通过吸力将基材固持在位。

配对体291具有弯曲的外面292,所述弯曲的外面符合基材203的第二面208。

第二接纳装置224包括:圆柱形部件、被称为碗形件350,所述圆柱形部件安装在板351上,所述板牢固地固定至第二支撑板277上;环形套环352,所述环形套环部分地覆盖碗形件350并且牢固地附接至其上;第一密封件361,所述第一密封件被容纳在这个套环352中形成的肩台中并且旨在接纳膜202;安装在套环352的上边缘上并且牢固地附接至其上的垫圈353;以及介于套环352的上边缘与垫圈353之间的第二密封件354。

这种安排、特别是套环352、或其肩台以及第一密封件361限定了用于膜202的壳体,所述膜因此自动地居中或者至少非常精确地定位在碗形件350上。

孔口(未描述)可以形成在碗形件350的一个壁中并且通向其内部空间。如果适当的话,这些孔口可以同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未展示)连通。

应注意的是,当膜202在碗形件350中被接纳在其第二预定位置上并且固持在位时,因此形成了第一封闭腔室234(可以比作密封腔室)。

现在将描述上文所描述的并且在图15至图23中可见的机器200的五种不同构型的操作,非常类似于上文所描述的机器100的构型。

在图15中,机器200处于闲置位置,在所述闲置位置上,装置223没有夹持基材203(图中不可见),并且膜202(图中不可见)没有安装在碗形件350中。

在这种闲置构型中,移动板275处于其第一位置上,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一支撑板276和因此装置223位于机器200的第一侧上。

因此,装置223是可容易触及的,并且可以简单、方便且正确地将基材203安装在其第一预定位置上、被夹在套环334的舌片356之间。

在图16和图17中,机器200处于夹紧构型,在所述夹紧构型中,膜202和基材203分别安装并固持在碗形件350上和在套环334中其相应的预定位置上。

因此,基材203在配对体291上被安装在其第一预定位置、并且被夹在装置223的套环334中。

膜202的周界206被放在第一密封件361上,所述密封件安装在套环352中形成的肩台中。

在所述夹紧构型中,基材203的弯曲面207以及膜202的第一面204(旨在施加至这个弯曲面207上的面)各自面向同一轴向方向。

机器200被配置成使得穿过膜和基材的几何中心的圆的中心穿过移动板275的在驱动构件的区域中的旋转中心,所述旋转中心在此被定位成距这些几何中心中的每一个的距离相等。

在图18中,机器200处于倒置构型,在所述倒置构型中,使得基材203的弯曲面207面向膜202的第一面204、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其中基材203和预成型功能膜202的相应几何中心对齐。

为了实现这点,移动板275自动地经由控制与命令单元被致动,以相对于升降系统270的移动部274翻转,直至移动板275从其第一位置(图16)移动至第二位置(图18)。

移动板275的第二位置可以由位置检测器285检测到,并且锁定致动器280的指形件283可以进入移动板的孔口279中,因此使移动板275在其第二位置上固定不动。

在倒置构型中,移动活塞335在装置223的圆柱形外壳332内处于缩回位置。

在图19和图20中,机器200处于预层压构型,在所述构型中,使移动活塞335从其缩回位置移动至伸出位置,从而使其附带环形密封环333,直至环形密封环经由端边缘355与膜202的周界206相接触并且与装置224的垫圈353上的第二密封件354实质上接触。

因此,第二封闭腔室348形成(可以比作密封腔室)并且由基材203的弯曲面207和膜202的第一面204界定。

在预层压构型中,控制与命令单元可以被配置成尤其经由流体入口与出口联接件和管道(未展示)在第一封闭腔室234内相对其紧邻的周围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为环境空气)产生正压力差,以上文所描述的方式将预成型功能膜202置于张力下。

在预层构型中,控制与命令单元还被配置成例如经由抽吸系统(未展示)通过吸力、尤其经由套环334中的槽缝和孔口355在第二密封且封闭腔室348内相对于第一腔室234产生负压力差。

在图21和图22中,机器200处于层压构型,在所述层压构型中,膜202的第一面204的中心与基材203的弯曲面207的中心相接触。

这种接触允许通过以下方式来将功能膜202施加至眼科基材203上:将功能膜202的曲率反向以使得功能膜202与基材203的弯曲面207之间的共形接触从功能膜202的中心径向地扩展远达其周缘(其周界206的区域)。

为了实现这点,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作用于升降系统270上以使其移动部274和因此移动板275上的第一支撑板276相对于其固定部273和因此相对于第二支撑板277移动,以使装置223并且因此基材203朝向碗形件350和因此朝向膜202进行竖直平移移动。

装置223的外壳332的移动引起移动活塞335从其伸出位置移动至中间或半缩回位置,其中环形密封环333保持与装置224的垫圈353的第二密封件354相接触。

控制与命令单元被配置成以受控的方式、例如以碗形件350与装置223之间的恒定的预定关闭速度、尤其例如约0.05至20毫米/秒、优选地约0.3至0.5毫米/秒的关闭速度来移动升降系统270的移动部274。

将膜202施加至基材203上并且将膜202的曲率反向固有地在第一腔室234中产生压力,所述压力以与上文所指示相同的方式被控制且调节成例如0.25巴,并且另外在层压步骤结束时(在膜的曲率反向结束时),可以以中方式将压力控制并调节成例如包含在0与5巴之间、优选地包含在1.5与3.5巴之间持续例如30秒至10分钟。

在图23中,机器200再次处于其闲置构型,并且由预成型功能膜202和基材203构成的组件形成眼科镜片268。

为了实现这点,锁定致动器280的指形件283已经从移动板275的孔口279移除,并且移动板已经被致动以使其与被层压组件一起返回至其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第一支撑板276与第二位置检测器286和止挡构件289相接触并且与之抵接;并且已经从装置223的套环334上移除如此形成的眼科镜片268。

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将膜2、102或202直接转移到基材3、103或203的弯曲面7、107、207上。

所述弯曲面可以具有由具有粘合特性的材料形成的初始层,所述膜被转移到所述初始层上。

在本发明的背景内,必须理解的是,基材的弯曲面是裸露的、或者涂覆有粘合剂、或在裸露的和/或粘合剂涂覆后的面上可以已经具有一个或甚至若干个初始膜或初始涂层。

所转移的膜因此可以与初始粘合剂层和/或与基材上的初始膜/涂层相接触。

这样的初始膜/涂层被施加至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并且被配置成赋予其至少一个功能,所述功能例如选自上文关于被转移的预成型功能膜所提及的功能。

图24和图25是展示了用于制造眼科镜片68、168、268的方法中的不同步骤的框图,各自特别是使用上文所描述的机器1、100、和200来实施转移方法。

在图24中,用于制造眼科镜片68、168、268的方法包括:尤其通过热成型来使功能膜2、102、202预成型的方法E1,以给予功能膜一定曲率;接着根据上文给出的描述,使用机器1、100、200来将预成型功能膜2、102、202转移到眼科基材3、103、203上的方法E2,并且所述方法的这些步骤可以在环境温度下实施,以获得眼科镜片;然后对在转移方法结束后获得的眼科镜片68、168、268进行热处理E3(例如,退火)。

应注意的是,转移方法中的步骤对应于转移机器的各种构型,即转移方法的装载、夹紧、倒置、预层压、层压、以及去除步骤分别对应于机器的闲置、夹紧、倒置、预层压、层压、还以及闲置构型。

根据本发明的转移机器在如此形成的眼科镜片需要在转移之后进行热处理时尤其有利。确切地,在构成镜片的这样的组件的热处理期间,基材的温度升高,并且当其温度接近制造所述基材的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所述基材软化使得它对所形成的组件(膜/基材)中存在的任何残余应力的抵抗力很小(如果有的话)。基材的柔软度是指组件中存在的残余应力可以放松,因此引起基材的轻微变形,例如小量扭曲。这样的变形可能导致小的光学缺陷或甚至导致镜片的光学功能的小变化。现在,上文所描述的机器能够限制这样的应力形成,尤其归因于膜和基材的准确定位和对齐、还有在膜的施加过程中的受控移动。

在图25中,用于制造眼科镜片68、168、268的方法包括:从多个预成型功能膜中选定预成型功能膜2、102、202的步骤S1;从多个基材中选定眼科基材3、103、203的步骤S2;以及提供转移机器1、100、200以实施将选定的预成型功能膜转移到所选定的基材的弯曲面上的所述方法的步骤S3。

在未展示的实施例的替代形式中,向第一腔室施加正压力差仅是可选的和/或可以在层压和/或预层压步骤之前或期间更一般地执行,并且可以持续层压的整个时长或仅一部分时长。

更普遍地应想到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和所示出的这些实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