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膜加工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4617发布日期:2018-06-23 00:1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PVC膜加工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PVC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VC膜加工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PVC膜在加工过程中,需对PVC膜进行加热以保证PVC膜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褶皱,但是在加热的PVC膜的温度高,在加热之后及时采用加湿的方式加湿之后,温度也难以降下,因此会造成PVC膜快速变得干燥,在该温度下PVC膜的边缘会弯曲,造成PVC膜受损,因此在加热之后的工序中需对PVC膜进行高效的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高效降温的PVC膜加工冷却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VC膜加工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机构、冷却机构及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机构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冷却部件和向冷却部件填充冷却液的加液部件,所述加液部件与所述冷却部件通过一连接机构活动连接;本发明设置冷却机构可对PVC膜进行冷却处理,加快对PVC膜降温处理的效果,避免PVC膜快速干燥而造成PVC膜卷曲;设置驱动机构驱动冷却机构旋转可提高冷却机构的冷却效率,冷却部件可便于在该冷却部件当中填充冷却液,提高冷却效果;加液部件可向冷却部件当中添加冷却液,无需人工加液,同时该方式还可便于实现冷却部件当中的液体流通,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机构上的冷却件和设于所述冷却件上的入液开口;设置冷却件可便于向冷却件中填充冷却液,且该冷却装置的侧壁与PVC膜紧密接触,在降温的同时 还实现了将PVC膜进一步抹平;设置入液开口可便于冷却液从该入液开口中流入,便于保持冷却件内的冷却液的量保持稳定,保障其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加液部件包括用于向冷却件通入液体的加液件,该加液件部分穿过所述入液开口;设置加液件可向冷却件当中加入冷却液,加液夹部分穿入至入液开口当中,使冷却液全部都进入冷却件当中,避免冷却液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将所述加液件固定于所受冷却件侧壁上的固定部件和与所述固定部件相配合的防脱部件;设置固定部件和防脱部件可在使用时,将固定部件夹在冷却件的侧壁和防脱部件之间,使得固定部件无法左右偏移,保障了加液件设置稳定,不会发生晃动,而且将固定部件夹在中间,还能够实现对加液件与入液口进行密封,避免冷却件内的液体从入液口当中泄露出,提高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加液件上的固定件,该固定件与所述冷却件侧壁密封配合;设置固定件固定在加液件上,可通过对固定件实现固定而实现对加液件进行固定,保持加液件悬浮于入液口当中,避免加液件影响冷却液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防脱部件包括与所述固定件相配合的防脱件和设于所述防脱件与所述冷却件侧壁间的密封件,所述防脱件设于所述冷却件侧壁上;防脱件可对固定件实现限位,保障固定件所处的位置恒定不晃动;将密封件设在固定件与冷却件侧壁之间,可在固定件固定在冷却件侧壁上时,对固定件与冷却件的侧壁进行密封,提高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冷却件间设有第一耐磨件,所述防脱件与所述固定件间设有第二耐磨件;设置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既可避免固定件与冷却件侧壁、固定件与防脱件侧壁之间直接接触,避免固定件与冷却件、防脱件发生磨损,提高装置使用寿命,设置第一耐磨件可实现对固定件与冷却件侧壁之间的第一次密封,避免冷却件内的液体泄漏出,设置第二耐磨件可实现固定件与防脱件间的密封,实现二次密封,提高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耐磨件相配合的第一防漏凹部,所述防脱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耐磨件相配合的第二防漏凹部;设置第一防落凹部可对第一耐磨件进行定位,使得第一耐磨件在相对第一防漏凹部转动时,第一耐磨件转动平稳,不会从第一防漏凹部当中脱落;该设置方式可提高装置的稳性和密封性;同样的,设置第二防漏凹部可对第二耐磨件进行定位,保持第二耐磨件与防脱件配合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漏凹部上设有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面和与所述第一倾斜面对称设置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耐磨件相配合;设置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可便于耐磨件进入至第一防漏凹部当中时,其由面与面之间的接触变为面与点之间的接触,提高了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漏凹部上设有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第三倾斜面和与所述第三倾斜面对称设置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耐磨件相配合;设置第三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可便于耐磨件进入至第二防漏凹部当中时,其由面与面之间的接触变为面与点之间的接触,提高了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置冷却机构可对PVC膜进行冷却处理,加快对PVC膜降温处理的效果;设置驱动机构使冷却机构旋转可提高冷却机构的冷却效率,冷却部件提高冷却效果;加液部件可向冷却部件当中添加冷却液,该方式还可便于实现冷却部件当中的液体流通,提高冷却液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PVC膜加工冷却设备,包括支撑机构1、冷却机构2及驱动机构3,其中所述的支撑机构1为一金属架,所述的冷却机构2和驱动机构4分别设在该支撑机构1上;所述的驱动机构4为电机,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冷却机构2包括冷却部件21和加液部件22,在对PVC膜加工过程中,PVC膜通过与冷却部件21接触,PVC膜上的热量被冷却部件21吸收掉,从而实现PVC膜温度降低;具体的,所述的冷却部件21包括冷却件211、入液开口212及出液开口219,所述的冷却件211为内部中空的金属滚筒,该冷却件211的内部腔室为储液腔218,冷却液进入至储液腔218中临时存储,然后PVC膜与冷却件211的外壁接触,温度传递至冷却液中,从而实现PVC膜快速降温;所述的入液开口212在冷却件211的左端侧壁上,冷却液从入液开口212中进入储液腔218中;所述的出液开口219设在冷却件211的右端侧壁上,储液腔218内的冷却液从出液开口219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液部件22包括加液件221,所述的加液件221为一与水泵连接的金属管道,该加液件221的前端部从入液开口212穿过进入至储液腔218当中,从而冷却液在水泵的泵送下输送进储液腔218内;所述的出液开口219处连接有一金属管道,当加液件221中的冷却液送入至储液腔218之后,原储液腔218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液开口219处的金属管道排出,从而实现了储液腔218内的冷却液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机构3包括固定部件31和防脱部件32,所述的固定部件31包括固定件311,该固定件311为圆形金属块,该固定件311的中间为圆形通孔,固定件311穿入至所述加液件221当中并与加液件221的外壁无缝焊接;在所述的加液件221端部穿过入液开口进入至储液腔218内时,所述的固定件311侧壁与冷却件211侧壁相接触限制了加液件221持续进入至储液腔218内;所述的防脱部件32包括防脱件321和密封件322,所述的防脱件321为一直径大于固定件311的圆形金属片,该防脱件321活动套设在加液件221上,在所述加液件221从入液开口212穿入储液腔218内后,将防脱件321通过螺钉固定在冷却件211的侧壁上,在固定完成之后,所述的密封件322被夹在防脱件321和冷却件211侧壁之间,该密封件322为一橡胶块;同时在防脱件321安装完成之后,固定件311位于防脱件321与冷却件211侧壁之间,从而防脱件321有效的限制了固定件311向外脱落;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固定件311固定,所述的冷却件211侧壁中间设有第一凹部291和第二凹部292,所述的第一凹部291设在第二凹部292中间,所述的固定件311位于第一凹部291内,所述的防脱件321位于第二凹部292内,所述第一凹部291便于安装固定件311时对固定件311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凹部281便于安装防脱件321时对防脱件321进行定位,第一凹部291和第二凹部292的设置可提高安装效率。

为了固定件311与冷却件211侧壁接触造成磨损,在所述的冷却件211侧壁上设有第一防漏凹部201,该第一防漏凹部201为一圈凹环,所述的第一防漏凹部201上设有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面203和与第一倾斜面203对称设置的第二倾斜面204,在第一倾斜面203和第二倾斜面204上分别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08,该凸起部208为弧形设置;在所述的固定件311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部301,该第一定位部301为一圈凹环,在该第一定位部301上嵌有一第一耐磨件401,该第一耐磨件401为一圈耐磨塑料制成,所述的第一耐磨件401卡入至第一防漏凹部201内,且第一耐磨件401的端部与第一防漏凹部201的上的第一倾斜面203和第二倾斜面204相接触,在该连接方式下,第一耐磨件401的菱角卡在两相邻凸起部208之间,因此连在冷却件211转动下,固定件311和第一耐磨件401保持静止不动;以冷却件211为静止参照物的情况下,第一耐磨件401的菱角部分沿着两相邻凸起部208之间的缝隙相对冷却件211滑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防脱件321侧壁上设有第二防漏凹部402,该第二防漏凹部402为一圈凹环,所述的第二防漏凹部402上设有由上至下倾斜设置的第三倾斜面205和与第三倾斜面205对称设置的第四倾斜面,在第三倾斜面205和第四倾斜面上分别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部208,该凸起部208与第一防漏凹部401上的凸起部相同;在所述的固定件311侧壁上设有第二定位部302,该第二定位部302为一圈凹环,在该第二定位部302上嵌有一第二耐磨件402,该第二耐磨件402为一圈耐磨塑料制成,所述的第二耐磨件402卡入至第二防漏凹部402内,且第二耐磨件402的端部与第二防漏凹部402的上的第三倾斜面205和第四倾斜面206相接触,在该连接方式下,第二耐磨件402的菱角卡在两凸起部208之间,因此防脱件321随着冷却件211共同转动下,固定件311和第二耐磨件402保持静止不动,以冷却件211为静止参照物下,第二耐磨件402的菱角部分沿着两相邻凸起部208之间的缝隙相对冷却件211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件311活动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机构1上,该活动连接为冷却件31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体积较大的轴承,轴承的内环向外延伸之后和冷却件311的侧壁焊接在一起,轴承的外环和支撑机构1焊接在一起,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轻易就可实现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为了便于驱动机构4驱动冷却件311旋转,在所述的冷却件311端部上设有一圈齿环,所述的驱动机构4上设有齿轮,通过齿轮旋转环带动所述的冷却件311旋转,该实施方式为常规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