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注塑模具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7733发布日期:2018-07-31 23:0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五金注塑模具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五金注塑模具中的冷却系统的目的是使产品均匀冷却,并在较短时间内顶出成型,冷却系统中水路排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塑件成型及成型周期。塑件成型主要表现在产品表面的光洁度、热弯曲等;成型周期中,缩短冷却时间就是提高成型效率。

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圆形塑件的注塑过程中,通常在静模型腔的上设置多道冷却水道,冷却水道与冷却水道之间通过水管等连接件连通,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对塑件进行冷却。此种结构的冷却系统结构复杂,密封性能差,暴露在外的水管等连接件不仅占用空间,而且容易损坏,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五金注塑模具用冷却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金注塑模具用冷却系统,包括静模垫板、静模型腔、动模、支脚和底座,所述的静模垫板固定在静模型腔上方,所述的动模设置在静模型腔下方,所述的支脚设于动模与底座之间,还包括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所述的静模型腔上至少设有两根贯穿静模型腔左右端面的冷却水道,所述的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上均至少设有一组沉孔,每组沉孔为两个,位于一组中的两个沉孔之间设有相连通的循环水道,所述的沉孔与冷却水道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的循环水道与冷却水道依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左循环板的沉孔为四组,左循环板上的每组沉孔竖向布置,所述的右循环板的沉孔为三组,右循环板上的每组沉孔横向布置,所述的冷却水道为八根,其中两根冷却水道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头作为进口和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左循环板的沉孔为两组,左循环板上的每组沉孔竖向设置,所述的右循环板的沉孔为一组,右循环板上的每组沉孔横向设置,所述的冷却水道为四根,其中两根冷却水道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头作为进口和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沉孔的外周设有“o”形槽,所述的“o”形槽内设有o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设有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的静模型腔的左右侧面上设有与上述固定孔对应的螺孔,所述的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静模型腔的左右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均为长方体结构,其中右循环板上侧两端的具有缺口,所述的缺口的位置与上述连接头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料板、动模载板和动模垫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脚为两个,分别固定在动模垫板的下方两侧,所述的底座固定在支脚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顶出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循环水道一端上设有堵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用采用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冷却水道的水管等连接件,不仅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而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另外冷却水道可根据不同的加工模具设置不同数量和结构分布的冷却水道对模具进行冷却,其使用更加灵活,冷却效果更好,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静模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循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示意图。

图5为右循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截面示意图。

图7为水循环流向示意图。

图中1-6中1、静模垫板;2、静模型腔;3、动模;4、支脚;5、底座;6、左循环板;7、右循环板;8、冷却水道;9、沉孔;10、循环水道;11、连接头;12、进口;13、出口;14、“o”形槽;15、固定孔;16、螺孔;17、缺口;18、脱料板;19、动模载板;20、动模垫板;21、顶出板;22、堵头。

其中图7中a-o的标号仅代表图7中不同的冷却水道和循环水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五金注塑模具用冷却系统,包括静模垫板1、静模型腔2、动模3、支脚4和底座5,所述的静模垫板1固定在静模型腔2上方,所述的动模3设置在静模型腔2下方,所述的支脚4设于动模3与底座5之间,还包括左循环板6和右循环板7,所述的静模型腔2上至少设有两根贯穿静模型腔2左右端面的冷却水道8,所述的左循环板6和右循环板7上均至少设有一组沉孔9,每组沉孔9为两个,位于一组中的两个沉孔9之间设有相连通的循环水道10,所述的沉孔9与冷却水道8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的循环水道10与冷却水道8依次相连。

本发明在使用的时候,将其中两根冷却水道的一根作为入水端,另一根作为出水端,然后从入水端通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流经左循环板上的循环水道后通过另一个冷却水道流向右循环板上的循环水道(冷却水道只有两个,则直接从另一个冷却水道作为出口流出,可以不经过右循环板),然后在从右循环板上的循环水道流回冷却水道,依次循环,直至冷却介质从作为出水端的冷却水道上流出,完成一个完整的冷却循环。本发明用采用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冷却水道的水管等连接件,不仅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而且不易损坏,便于后期的清理疏通,使用寿命长,另外冷却水道可根据不同的加工模具设置不同数量和结构分布的冷却水道对模具进行冷却,其使用更加灵活,冷却效果更好,使用更加方便,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所述左循环板6的沉孔为四组,左循环板6上的每组沉孔竖向布置,所述的右循环板7的沉孔为三组,右循环板7上的每组沉孔横向布置,所述的冷却水道8为八根,其中两根冷却水道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头11作为进口12和出口13。

实施例2,所述左循环板6的沉孔为两组,左循环板6上的每组沉孔竖向设置,所述的右循环板7的沉孔为一组,右循环板7上的每组沉孔横向设置,所述的冷却水道8为四根,其中两根冷却水道8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头11作为进口12和出口13。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冷却介质流向原理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循环水道和冷却水道数量不同,循环水道和冷却水道数量主要根据模具型腔的冷却要求来设置,这里以实施例1为例,对水循环的线路和原理作说明。首先冷却介质从作为冷却介质进口的冷却水道a进入,然后依次流经循环水道b、冷却水道c、循环水道d、冷却水道e、循环水道f、冷却水道g、循环水道h、冷却水道i、循环水道j、冷却水道k、循环水道l、冷却水道m、循环水道n,最后从做出冷却介质出口的冷却水道o流出,完成一个完整的冷却循环,如图7中所示,图7中箭头方向代表介质流向。

在本发明中,所述沉孔9的外周设有“o”形槽14,所述的“o”形槽14内设有o形密封圈,o形密封圈用于提高冷却水道与循环水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防止出现渗漏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左循环板6和右循环板7设有贯穿的固定孔15,所述的静模型腔2的左右侧面上设有与上述固定孔15对应的螺孔16,所述的左循环板6和右循环板7通过螺栓固定在静模型腔2的左右侧面上,左循环板6和右循环板7采用可拆式的连接方式,便于后期的维修更换;所述的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均为长方体结构,其中右循环板7上侧两端的具有缺口17,所述的缺口17的位置与上述连接头11的位置相对应,两侧的缺口位置对应连接头的位置,用于连接头从缺口中伸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动模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脱料板18、动模载板19和动模垫板20;所述的支脚4为两个,分别固定在动模垫板20的下方两侧,所述的底座5固定在支脚4的底部;所述的底座5上方设有顶出板21,顶出板上连接顶杆,顶杆穿过动模载板和动模垫板与脱料板连接,用于产品脱模(顶杆图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循环水道10一端上设有堵头22,循环水道10通过钻头加工而成,其一端为开口,堵头用于堵住开口,防止冷却介质从开口中流出。

本发明用采用左循环板和右循环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用于连接冷却水道的水管等连接件,不仅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而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另外冷却水道可根据不同的加工模具设置不同数量和结构分布的冷却水道对模具进行冷却,其使用更加灵活,冷却效果更好,使用更加方便。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发明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发明,任何运用本发明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