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8736发布日期:2018-11-24 10:1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终端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手机的显示屏正面一般都分为壳体边框的外观面和透明保护板的外观面,壳体边框的外观面围绕于透明保护板的外观面周缘,透明保护板的外观面一般都分为油墨区和显示区两部分,油墨区是在透明保护板的内侧面周缘涂设油墨层而形成,油墨层用来遮蔽显示屏边缘的无法显示图像的区域,而显示区则是透明保护板能够有效显示出显示屏图像的区域,通常壳体边框的外观面、油墨区和显示区在手机屏幕断电情况下呈现不同的黑色。而且,目前多数手机将黑边设计的越来越窄,造成漏光现象,从而传统的手机显示屏组件的外观视觉效果差,不符合人体工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以提高显示屏组件,以及具有该显示屏组件的终端的外观质量,以解决显示屏的外观视觉效果差,视觉复杂,不符合人体工学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提供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一显示面以及围合于所述显示面周缘的侧面,所述显示面上设置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所述显示屏上镀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具有遮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对应层叠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遮光部对应层叠于所述侧面和所述非显示区上;

提供一透明保护板,所述透明保护板具有至少覆盖所述显示区的下表面;

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所述边框内侧具有边框凸缘;

将所述透明保护板和所述边框共同固定与所述光学膜上,并设置所述边框凸缘对应遮蔽所述非显示区,所述下表面至少覆盖所述显示区。

本发明的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通过所述边框凸缘对应遮蔽所述非显示区,从而省略在所述透明保护板的内侧边缘涂设油墨层,即使得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外观仅能看到壳体边框和显示屏的显示区,减少了显示屏组件的视觉层次,同时,利用所述光学膜的遮光部包覆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以及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侧面,从而利用光学膜对显示屏的边缘进行遮光,达到防漏光效果以及防水效果,达到增加显示屏组件的视觉效果,符合人体工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图1的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的所述显示屏上镀光学膜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的提供一透明保护板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的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五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组件的成型工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提供一显示屏,显示屏具有一显示面以及围合于所述显示面周缘的侧面,显示面上设置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显示屏10可以是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平面显示器)液晶屏,也可以是lcm(lcdmodule,液晶显示模组)组件。显示屏10尤其可以是广泛应用的触控屏,例如显示屏10可以是触控层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in-cell触控屏,也可以是触控层设置于液晶像素上的on-cell触控屏,还可以是触控层全贴合于盖板的全贴合触控屏。显示屏10可以是采用层压成型工艺获得。显示屏10具有一显示面10a,以及一围绕于显示面10a周缘的侧面10b。显示面10a具有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图1中,灰色区域为显示区11,黑色区域为非显示区12。显示区11为显示屏10可以有效显示出图像信息的区域,非显示区12为显示屏10不能显示出图像信息的区域,通常非显示区12用作电路连接,或设置背光灯等。在向显示屏10通电后,显示面10a为可以显示图像光线。显示区11为显示屏10可以有效显示出图像信息的区域,非显示区12为显示屏10不能显示出图像信息的区域,通常非显示区12用作电路连接,或设置背光灯等。显示屏10在断电情况下,显示区11呈现黑色。

本实施方式中,在提供一显示屏的步骤中,所述显示屏10还有具有相对所述显示面10a的背面10c,所述背面10c具有对应于所述非显示区11的边缘区13。

步骤102:所述显示屏上镀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具有遮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对应层叠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遮光部对应层叠于所述侧面和所述非显示区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上镀光学膜的步骤中还包括步骤:

201:在所述侧面和所述显示面镀一层透明基层。

所述透明基层可以是高温聚酯薄膜,采用镀膜工艺将所述透明基层镀设于所述显示面10a和所述侧面10b上。

202:在所述透明薄膜基层上对应所述非显示区和所述侧面丝印油墨层。

待所述透明基层在所述显示面10a和所述侧面10b上成型后,在所述透明基层上对应所述非显示区12丝印油墨层,并且在所述透明基层对应所述侧面312丝印油墨层。该油墨层通过预设目数的网版丝印于所述透明基层上。从而所述遮光部对显示屏10的边缘进行遮光,防止显示屏10漏光,并防止显示屏10进液或漏液。

具体的,光学膜20可以与所述显示面11和所述侧面10b无间隙接合,从而有效提高所述显示屏组件100的生产质量。所述光学膜20可以是采用高温聚酯材质的薄膜。所述遮光部22具有遮光效果,光线不易透过所述遮光部22,同时所述遮光部22还具有耐高温,防腐蚀,防水性能,从而使得所述显示屏10的周缘不易漏光,以及达到防漏液,防进液效果。具体的,所述遮光部22包括第一遮光部221和第二遮光部222,所述第一遮光部221层叠于所述非显示区12上,并对应覆盖所述非显示区12。所述第二遮光部222一体于所述第一遮光部221,所述第二遮光部222层叠于所述侧面12上,并对应覆盖所述侧面10b。所述透光部21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所述透光部21可以透过所述显示区11的图像光线。透光部21一体于所述第一遮光部221。利用所述透光部21完全铺设于所述显示区11上,增加所述光学膜20的稳固结构,达到光学膜20整体包覆于所述显示屏10上,从而使得所述遮光部22在所述显示屏10的周缘更加稳固,所述遮光部22不易脱离所述显示屏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上镀光学膜的步骤中,所述遮光部还对应层叠于所述边缘区。具体的,所述遮光部22还包括第三遮光部223,所述第三遮光部223一体于所述第二遮光部222,所述第三遮光部223层叠于所述边缘区13。从而所述遮光部22将所述显示面板10的周缘完全包覆,且由于所述第一遮光部221、第二遮光部222和第三遮光部223一体化,使得所述遮光部22的遮光效果提高,防水效果提高,进而增加所述显示屏10的使用性能。

步骤103:提供一透明保护板,透明保护板具有至少覆盖显示区的下表面。

提供第一实施例,在提供一透明保护板的步骤中包括:

301:提供一未加工的玻璃板件。

未加工的玻璃板件可以是通过压辊成型工艺获得,也可以是通过切割工艺获得,还可以是通过浇筑延压工艺获得。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的透光率需达到90%以上,从而使得显示屏组件的显示效果良好;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的平面度在0.005mm~0.01mm,具体的优选0.005mm,从而使得显示屏组件的外观表面平滑,外观良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的平面度还可以是0.008。

302:加工玻璃板件的周缘,获得透明保护板。

本实施例中,采用裁切工艺,将玻璃板件按照预设尺寸进行裁切,预设尺寸与显示区11的尺寸相同。具体的,如图4所示,透明保护板40的下表面42与显示区11相当。透明保护板40还具有相对下表面42设置的上表面41,上表面41与下表面42相对应。透明保护板40为矩形板件。上表面41朝向使用者,作为透明保护板40的外观面,下表面42背离使用者,下表面42朝向显示屏10。透明保护板40还具有固定于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之间的侧壁43。侧壁43垂直上表面41设置。

提供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加工玻璃板件的周缘的步骤中,通过高精度数控铣床采用金刚石铣刀对玻璃板件进行铣削。具体的,该金刚石铣刀的端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平面,还可以是锥面。以方便数控铣床对玻璃板件的周缘铣削出圆弧面或者是平面,或者锥面。在对玻璃板件进行加工时,需要选择最小加工误差为0.002mm的数控铣床,并预先对数控铣床的加工参数进行设定,以及预先对铣刀加工路径进行设定。经过对数控铣床的加工参数、铣刀加工路径进行设定后,利用铣刀在玻璃板件的周缘加工出台阶,从而获得透明保护板。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经数控铣床铣削后,获得透明保护板40。具体的,透明保护板40的侧壁43上开设保护板凸缘43a,保护板凸缘43a由数控铣床在玻璃板件的周缘铣削成型,该玻璃板件的外形尺寸与显示面10a的外形尺寸相当。保护板凸缘43a邻近上表面41。透明保护板40的下表面42与显示区11相对应,透明保护板40的上表面41与显示面10a相对应。利用上表面41与显示面10a相对应,从而可以增大透明保护板40的面积,增加显示屏组件的视觉效果。

提供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提供一透明保护板的步骤中,透明保护板的下表面至少覆盖显示面。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经数控铣床铣削后,获得透明保护板40。具体的透明保护板40的周缘设有保护板凹槽40a,保护板凹槽40a邻近上表面41,并在上表面41和侧壁43上开设开口(未标示)。上表面41与显示区11相当,从而提高显示屏组件的视觉效果。下表面42为平整面,下表面42完全覆盖显示面10a,从而增提高透明保护板40对显示屏10的保护效果。

如图8所示,提供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经数控铣床铣削后,获得透明保护板40,透明保护板40的侧壁43经数控铣床铣削出保护板凹槽40a,保护板凹槽40a用以与边框相结合,以增强显示屏组件的稳固结构。保护板凹槽40a位于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之间,上表面42覆盖显示区11,且上表面42的面积比显示区11的面积大,从而达到增大透明保护板40的外观面积,使得显示屏组件的视觉效果更好。

如图9所示,提供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加工玻璃板件的周缘的步骤中,先将未加工的玻璃板件经裁切工艺后,获得透明保护板的半成品,最后在透明保护板的半成品的上表面周缘经数控铣床加工出多个凸起,从而获得透明保护板40。具体的,透明保护板40的上表面41与下表面42相对应,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均覆盖显示面10a,且上表面41的面积大于显示面10a的面积。上表面41的周缘经数控铣床加工出多个凸起41a,多个凸起41a用以增强透明保护板40的安装强度,使得显示屏组件的结构更稳固。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是在上表面41经数控铣床铣削出多个凹陷;在提供一透明保护板的步骤中,透明保护板还可以根据预设形状注塑成型。

步骤104: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边框内侧具有边框凸缘。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提供一透明保护板的步骤中包括:

401:将透明保护板放入边框成型模腔中,获得边框形状的注射腔室。

本实施例中,边框成型模腔采用数控铣床铣削加工方式制成,边框成型模腔的加工精度等级与透明保护板的加工精度等级相同,使得边框成型模腔与玻璃板良好配合。具体的,将透明保护板40的上表面41面与边框成型模腔的第一内表面相贴合;将边框成型模腔与边框型芯合模,从而获得具有边框形状的腔室。更为具体的,将一模块经数控铣床加工后,获得具有一光滑内表面的边框成型模腔,在内表面与上表面相贴合后,进而预留有一个成型面。同时将边框成型模腔与边框成型型芯相配合,从而成型面、型腔分型面和边框成型型芯的外表面共同围合成具有边框形状的腔室。

402:加热边框原材料,将边框原材料注射至注射腔室中。

本实施例中,边框原材料可以是颗粒状的塑胶,也可以是颗粒状的金属,还可以是颗粒状的硅胶。优选地,边框原材料采用塑胶。边框原材料的加热可以是在注射机中完成,利用注射机的螺杆对边框原材料做剪切运动,使得边框原材料呈熔融的液态,并且增加了边缘原材料的粘结力,使得边框原材料与玻璃板可以更好的结合。为了不影响边框的外观效果,液态原材料的射入口设置在边框型芯上,从而避免了在边框的外观面上留下注射痕迹,影响边框的外观效果。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待边框原材料在注射腔室中冷却成固体后,打开边框成型模腔,从而获得边框30。具体的,边框30除了可以承载显示屏10和透明保护板30之外,在显示屏10为触控显示屏时,边框30还可以是弱极性物质,边框30除了展现良好的绝缘效果,还可以是达到传递指纹感应电场的作用。边框30呈矩形环状,边框30包括相对设置的内侧面30a和外侧面30b。内侧面30a用以固定透明保护盖30的周缘,外侧面30b用以固定于终端设备上,或者是作为边框30的外观面部分。具体的,边框30还包括固定于内侧面30a和外侧面30b之间的顶面30c和底面30d。顶面30c相对底面30d设置,顶面30c和外侧面30a构成边框30的外观面(未标示)。外观面可以是光滑面,也可以是折弯面,也可以是在顶面30c和外侧面30a之间设置棱角。边框凸缘31设置于内侧面30a上,边框凸缘31的凸出方向平行于显示面10a。边框凸缘21可以是通过粘胶直接固定于非显示区12,边框凸缘31也可以是间接固定于非显示区12,即边框凸缘21固定连接透明保护板40,透明保护板40固定连接于显示区11。边框凸缘31包括对应贴合于非显示区12的遮蔽面311,以及相对遮蔽面311设置的可视面312。可视面312与顶面30c共同形成光滑外观面,从而使得边框30的外观面光滑,增加边框30的手持舒适度,以及增加边框30的外观视觉效果。边框凸缘31还包括固定于遮蔽面311和可视面312之间的连接面313,连接面313固定连接侧壁43。连接面313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侧壁43。

本实施例中,上表面41与可视面312相平齐,从而使得显示屏组件的外观表面光滑,且达到无缝效果,增强显示屏组件100的视觉效果。下表面42和遮蔽面311相平齐,下表面42和遮蔽面311共同形成光滑面42a,光滑面42a为平整面,从而方便将显示屏10的显示面10a粘接于光滑面42a上。

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的步骤后,获得边框30。边框30与第一实施例的边框3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边框30的边框凸缘30邻近显示面10a,透明保护板40的周缘在边框凸缘31背离显示面10a一侧存在至少部分重叠。透明保护板40的周缘固定于边框凸缘31上,并覆盖边框凸缘31。

本实施例中,边框凸缘31的可视面312与顶面30c和内侧面30b形成凹槽310,可视面312相对顶面30c靠近底面30d。透明保护板40的上表面41与顶面30c相平齐,保护板凸缘43a收容与凹槽310,保护板凸缘43a与凹槽310相匹配,保护板凸缘43a覆盖边框凸缘31的可视面312。透明保护板40的下表面42与遮蔽面311相平齐。从而使得透明保护板40的面积增大,使得显示屏组件的边框30看起来更窄,使得显示屏组件的无边框效果更强。

如图7所示,提供第三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的步骤后,获得边框30,边框3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3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边框30的边框凸缘31邻近顶面30c。具体的,边框凸缘31的可视面312邻近顶面30c,可视面312与顶面30c共同形成光滑外观面,从而使得边框30的外观面光滑,增加边框30的手持舒适度,以及增加边框30的外观视觉效果。透明保护板40的保护板凹槽40a内插有边框凸缘31,保护板凹槽40a与边框凸缘31相匹配。保护板凹槽40a包括靠近显示屏10的承载面401。承载面401与边框凸缘30的遮蔽面311相贴合,凹槽30a对边框凸缘31起到承载稳固作用,使得显示屏组件结构简单、稳固、方便生产。

如图8所示,提供第四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的步骤后,获得边框30,边框3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3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边框30的边框凸缘31位于顶面30c和底面30d之间。具体的,保护板凹槽40a还包括相对承载面401设置的掩盖面402。可视面312收容于保护板凹槽40a,掩盖面402掩盖可视面312。

如图9所示,提供第五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出一边框的步骤后,获得边框30,边框3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3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边框30的边框凸缘31设置有多个凹陷31a。具体的,多个凹陷31a设置于遮蔽面311上,多个凸起41a对应设置于上表面41的周缘。凹陷41a可以是矩形凹槽,也可以是半球形凹槽,还可以是锥形凹槽。凸起41a与凹陷521a的外形相匹配。在边框凸缘31层叠于上表面41上时,凸起41a收容于凹陷31a内,从而一方面使得透明保护板40与边框30的结构更稳固,增强显示屏组件的结构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是实现透明保护板40在边框30上的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透明保护板40的侧壁43上设置凹陷,边框凸缘31的连接面上设置凸起,从而实现透明保护板40与边框30的结合。

步骤105:将透明保护板和边框共同固定与光学膜上,并设置边框凸缘对应遮蔽非显示区,下表面至少覆盖显示区。

该步骤中,通过在显示屏和透明保护板之间涂设光学胶层,将边框和透明保护板共同粘贴于光学胶层上,以及将光学膜和显示屏一同粘接于该光学胶层上,从而获得显示屏组件。

在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光滑面42a涂设光学胶层(未标示),即在边框凸缘31的遮蔽面311上,以及在玻璃板40的下表面42上共同涂设一层光学胶层。第一遮光部221背离显示屏10一面,以及透光部21背离显示屏10一面共同粘接于光学胶层上。该光学胶层粘接于光滑面42a和光学膜20之间。光学胶层覆盖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利用光学胶层实现边框凸缘31和透明保护板40固定连接光学膜20,以及固定连接显示屏10,一方面增强显示屏组件100的稳固结构,另一方面利用边框凸缘21和透明保护板40直接贴合于光学膜20,达到光学膜20与边框凸缘31的无间隙,以及达到光学膜20与透明保护板40之间无间隙,从而使得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无灰尘,无杂质,增强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效果。

在提供的第二实施例中,将边框和透明保护板共同粘贴于光学胶层上的实现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提供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下表面42上涂设有光学胶层(未标示),并将第一遮光部221背离显示屏10一面,以及对应粘接于透光蹭1背离显示屏10一面粘接于光学胶层上。光学胶层粘接于下表面42和光学膜20之间。光学胶层对应覆盖显示区11和非显示区12。利用光学胶层实现透明保护板40固定连接显示屏10和光学膜20,一方面增强显示屏组件100的稳固结构,另一方面利用透明保护板30直接贴合于显示屏10,达到显示屏10与透明保护板30之间无间隙,从而使得显示屏组件100内无灰尘,无杂质,增强显示屏组件100的显示效果。

在提供的四实施例和第五实施例中,将边框和透明保护板共同粘贴于光学膜上的实现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显示屏组件和终端,通过所述边框凸缘对应遮蔽所述非显示区,从而省略在所述透明保护板的内侧边缘涂设油墨层,即使得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外观仅能看到壳体边框和显示屏的显示区,减少了显示屏组件的视觉层次,同时,利用所述光学膜的遮光部包覆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以及包覆所述显示屏的侧面,从而利用光学膜对显示屏的边缘进行遮光,达到防漏光效果以及防水效果,达到增加显示屏组件的视觉效果,符合人体工学。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