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7282发布日期:2018-11-14 04:29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滑块下有顶针的模具,强制顶针板在分型面合到之前先到位,避免顶针没复位滑块撞到顶针,造成模具损坏。现有的方式是靠弹簧复位,信号开关监控,但有偶尔出现开关失灵,人为手动操作不当导致模具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的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在动模上设置的第一滑道、第二滑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的上端处的转接件;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上;

定模上的定模撞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内移动,且所述定模撞块能够挤压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以使所述转接件转动,所述第二端随着所述转接件的转动将所述第二滑道内的动模撞块顶出预定高度,所述动模撞块与顶针板相连接,在所述动模撞块的移动下将所述顶针板复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件包括转向臂和万向轮,所述转向臂的一端与所述动模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轮相转动连接,且所述万向轮位于所述第二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保护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滑道,所述安装槽的槽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道相连通,所述转向臂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呈弧形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道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道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道内设置有三个所述导向片;和/或

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定模撞块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形状相匹配;和/或

所述动模撞块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形状相匹配。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动模和定模;

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动模上。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注塑模具,设置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上;定模上的定模撞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内移动,且所述定模撞块能够挤压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以使所述转接件转动,所述第二端随着所述转接件的转动将所述第二滑道内的动模撞块顶出预定高度,所述动模撞块与顶针板相连接,在所述动模撞块的移动下将所述顶针板复位,合模时通过定模撞块强制挤压,基于预设的安全高度使顶板在分型面碰到之前复位,避免应顶针顶出后没有回位滑块撞上顶针,不会导致模具损坏。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一个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在注塑模具上的使用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块与顶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动模;101-动模撞块;102-第一滑道;103-第二滑道;104-安装槽;20-定模;201-定模撞块;30-转向臂;301-万向轮;40-导向片;50-顶针;6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一个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在注塑模具上的使用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块与顶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在动模撞块101上设置的第一滑道102、第二滑道10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103的上端处的转接件;

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撞块101上;

定模20上的定模撞块201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102内移动,且所述定模撞块201能够挤压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以使所述转接件转动,所述第二端随着所述转接件的转动将所述第二滑道103内的动模撞块101撞块顶出预定高度,所述动模撞块101撞块与顶针板相连接,在所述动模撞块101撞块的移动下将所述顶针板复位。合模时通过定模撞块201强制挤压,基于预设的安全高度使顶板在分型面碰到之前复位,避免应顶针50顶出后没有回位滑块60撞上顶针50。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转接件包括转向臂30和万向轮301,所述转向臂30的一端与所述动模撞块101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向臂30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轮301相转动连接,且所述万向轮301位于所述第二端。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合模时,定模撞块201将强制挤压万向轮301向下移动,最后使万向轮301将动模撞块101撞块顶出预设距离,动模撞块101撞块带动顶针板移动,以使顶针50复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万向轮301上设置有保护层。

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护层的设置可以减少万向轮301与定模撞块201和动模撞块101撞块之间的摩擦导致的磨损,延长万向轮301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2所示,所述动模撞块101上设置有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滑道102,所述安装槽104的槽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道103相连通,所述转向臂3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4内。

可选的,所述安装槽104呈弧形槽。

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04的设置,方便转向臂30和万向轮301的移动,提拱了更好的移动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滑道102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片40。

和/或所述第二滑道103内至少设置有一个导向片40。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道102内设置有三个所述导向片40;和/或

所述第二滑道103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片40。

在该实施方式中,导向片40的设置,可以在撞块与导向片40接触时产生摩擦对撞块缓冲降速导向。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如图1-图2所示,所述定模撞块201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形状相匹配;和/或

所述动模撞块101撞块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形状相匹配。

在该实施方式中,定模撞块201与第一滑槽的形状相匹配,动模撞块101撞块与第二滑槽的形状相匹配,使撞块在滑道内的滑动更加紧密。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撞块101上;定模20上的定模撞块201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102内移动,且所述定模撞块201能够挤压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以使所述转接件转动,所述转接件包括转向臂30和万向轮301,所述转向臂30的一端与所述动模撞块101通过转轴连接,所述转向臂30的另一端与所述万向轮301相转动连接,且所述万向轮301位于所述第二端,所述动模撞块101上设置有安装槽104,所述安装槽104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滑道102,所述安装槽104的槽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滑道103相连通,所述转向臂30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04内,所述安装槽104呈弧形槽,所述第一滑道102内设置有三个所述导向片40,所述第二滑道103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导向片40,所述第二端随着所述转接件的转动将所述第二滑道103内的动模撞块101撞块顶出预定高度,所述动模撞块101撞块与顶针板相连接,在所述动模撞块101撞块的移动下将所述顶针板复位。合模时通过定模撞块201强制挤压,转向臂30的移动路径相对于模具顶出方向产生了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斜边长度大于直边的原理,使万向轮301与定模撞块201之间产生一个干涉,干涉距离d,使万向轮301将动模撞块101撞块顶出预设距离l,基于预设的安全高度h使顶板在分型面碰到之前复位,避免应顶针50顶出后没有回位滑块60撞上顶针50。其中,安全高度h可以根据滑块60距离斜顶的尺寸和斜导柱斜度进行计算。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动模和定模;

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动模上。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注塑模具,设置有实施例一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因此具有实施例一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具体而言,对于滑块下有顶针的模具,强制顶针板在分型面合到之前先到位,避免顶针没复位滑块撞到顶针,造成模具损坏。现有的方式是靠弹簧复位,信号开关监控,但有偶尔出现开关失灵,人为手动操作不当导致模具损坏,而本发明提供的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动模上;定模上的定模撞块能够在所述第一滑道内移动,且所述定模撞块能够挤压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以使所述转接件转动,所述第二端随着所述转接件的转动将所述第二滑道内的动模撞块顶出预定高度,所述动模撞块与顶针板相连接,在所述动模撞块的移动下将所述顶针板复位,合模时通过定模撞块强制挤压,基于预设的安全高度使顶板在分型面碰到之前复位,避免应顶针顶出后没有回位滑块撞上顶针,不会导致模具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