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筒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5990发布日期:2018-10-02 19:3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筒衬套,属于挤出机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塑胶挤出领域内各种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对挤出机核心部件——螺杆和机筒的耐磨损、耐腐蚀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机筒的耐腐蚀性能,会在机筒内添加衬套,现有技术的衬套都不具有定位功能,使得衬套在敲入机筒过程中,很难定位。为了解决上述困难,需要开发一款能对衬套具有定位功能的机筒衬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机筒衬套。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衬套都不具有定位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机筒衬套,包括第一定位支杆、凹槽、限位块、第二定位支杆、长螺杆、伸出杆和衬套,所述衬套顶部安装第一定位支杆,第一定位支杆内设有凹槽,伸出杆左端伸入到凹槽内,伸出杆右端伸出凹槽外,伸出杆左侧安装限位块,伸出杆右侧安装第二定位支杆,第二定位支杆右侧设有两个长螺栓。

所述第一定位支杆的高度与第二定位支杆的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向右移动第二定位支杆,能使伸出杆向右移动,使限位块向右移动;当伸出杆完全伸入到凹槽中时,第二定位支杆位于衬套上,且第一定位支杆和第二定位支杆的长度合计与衬套的长度相同,第一定位支杆右侧设有与长螺栓安装位置相互对应的螺孔,拧紧长螺栓,将长螺栓拧紧到螺孔中,能将第二定位支杆和第一定位支杆相互固定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机筒的主视图;

图2是衬套的主视图;

图3是衬套的主视图的右视图;

图4是衬套的后视图;

图5是衬套安装在机筒内的主视图;

图6是机筒的右视图;

图7是衬套安装在机筒内的右视图;

图中:1、机筒 2、定位腔 3、容纳腔 4、第一定位支杆 5、凹槽 6、限位块 7、第二定位支杆 8、长螺杆 9、伸出杆 10、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机筒衬套,包括第一定位支杆4、凹槽5、限位块6、第二定位支杆7、长螺杆8、伸出杆9、衬套10,所述衬套10顶部安装第一定位支杆4,第一定位支杆4内设有凹槽5,伸出杆9左端伸入到凹槽5内,伸出杆9右端伸出凹槽5外,伸出杆9左侧安装限位块6,伸出杆9右侧安装第二定位支杆7,第二定位支杆7右侧设有两个长螺栓,第一定位支杆4的高度比第二定位支杆7尺寸相同,向右移动第二定位支杆7,能使伸出杆9向右移动,使限位块6向右移动;当伸出杆9完全伸入到凹槽5中时,第二定位支杆7位于衬套10上,且第一定位支杆4和第二定位支杆7的长度合计与衬套10的长度相同,第一定位支杆4右侧设有与长螺栓安装位置相互对应的螺孔,拧紧长螺栓,将长螺栓拧紧到螺孔中,能将第二定位支杆7和第一定位支杆4相互固定在一起,与该衬套10相互匹配的机筒1,机筒1内设有容纳腔3和定位腔2,定位腔2位于容纳腔3顶部,定位腔2和容纳腔3相互连通,容纳腔3贯穿机筒1的左右两端,定位腔2也贯穿机筒1的左右两端,定位腔2和第一定位支杆4相互匹配,定位腔2的内部尺寸和第一定位支杆4尺寸相同,容纳腔3内部尺寸和衬套10相同,容纳腔3和衬套10相互匹配。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拉长第二定位支杆7,使伸出杆9更多的伸出凹槽5外,将第二定位支杆7插入到定位腔2中,并从定位腔2的另一端拉住长螺栓,将第一定位支杆4从定位腔2中拉出外面,就将该衬套10与机筒1之间的安装位置相互定位住了,就不需要再进行衬套10和容纳腔3对准的工作了;将衬套10敲入到容纳腔3中,再向左推动第二定位支杆7,将第二定位支杆7推入到定位腔2中,拧紧长螺栓,就可以将第二定位支杆7和第一定位支杆4相互固定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