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7968发布日期:2018-10-13 00:0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光固化3D打印设备包括光投影机、容置光敏树脂的容器和固定有基板的升降机,基板浸入液态的光敏树脂中,与容器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光线照射基板与容器底部之间的液体光敏树脂,该部分树脂固化,形成零件的一个截面,然后升降机驱动基板上移一个层厚尺寸,上移后在已固化树脂上继续固化另一层树脂,这样层层叠加形成零件。

对于高精度的大尺寸零件的打印,由于树脂固化过程是在容器底部与基板之间进行,使得固化后的树脂易粘连在容器底部,高精度的大尺寸零件在升降机抬升过程相对更易出现局部撕裂,影响零件精度和层与层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成品零件精度高,多层固化树脂之间连接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3D打印设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容器,所述容器用于容置光敏树脂,所述容器底部可透射光线,所述容器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与容器底部相对,光投影机,所述光投影机设于容器下方,其用于投射光影以固化光敏树脂,以及升降机,所述升降机包括电机、导轨、丝杠以及设于所述丝杠上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所述丝杠一端为正丝,另一端为反丝,所述第一滑动块固定于所述正丝端,所述第二滑动块固定于所述反丝端,其中,所述支撑板一端固定,在远离该固定端的一点上与第二滑动块连接,并与第二滑动块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滑动块连接有基板,所述基板设于容器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投影机设有至少两个。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投影机下方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和纵向移动装置均包括有电机、丝杠、导轨和丝杠螺母。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容器嵌入所述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3D打印设备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滑动块固定于丝杠的正丝端,第二滑动块固定于丝杠的反丝端,电机驱动丝杠旋转,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反向移动,此时,与第一滑动块连接的基板以及固化的树脂朝上移动,与第二滑动块连接的支撑板以及容器一端朝向偏转,使得固化的树脂与容器底部呈一定角度分离,这样的分离方式对固化的树脂伤害小,提高了零件的精度和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3D打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一种3D打印设备,包括有用于容置光敏树脂的容器10、用于投射光影以固化光敏树脂的光投影机20以及升降机30。

所述容器10底部为透明材料所制,以减少对光线的阻碍,所述容器设于支撑板40上,所述支撑板40上开设通孔41,所述通孔41与容器10底部相对。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10嵌入所述支撑板40,以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光投影机20设于容器10下方,其发射的光线穿过通孔41和容器10底部,以固化光敏树脂,所述光投影机20设有至少两个,以在提高其投影面积的情况下不影响其投影精度。

所述光投影机20下方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驱动光投影机沿水平方向移动,移动装置包括有横向移动装置52和纵向移动装置51,所述横向移动装置52和纵向移动装置51均包括有电机、丝杠、导轨和丝杠螺母,电机工作驱动丝杠旋转,迫使与丝杠螺母连接的光投影机20沿导轨滑动,由于电机、丝杠、导轨和丝杠螺母的结构为现有技术,故此处不详细描述。

所述升降机30包括电机(未在图1中)、导轨31、丝杠(图1中丝杠被导轨所遮挡)以及设于所述丝杠上的第一滑动块32和第二滑动块33,所述导轨31为数量为二,分别平行丝杠并设于丝杠两侧,所述第一滑动块32和第二滑动块33与丝杠通过传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32和第二滑动块33与导轨31滑动连接。所述丝杠一端为正丝,另一端为反丝,所述正丝和反丝为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第一滑动块32固定于所述正丝端,所述第二滑动块33固定于所述反丝端,当电机驱动丝杠旋转时,第一滑动块32和第二滑动块33反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40一端固定,在远离该固定端42的一点上与第二滑动块33连接,并与第二滑动块33可相对转动,第二滑动块33上下移动时,将驱动支撑板40连同容器10以固定端42为支点转动,所述第一滑动块32连接有基板,所述基板设于容器上方。

工作过程,将液态光敏树脂倒入容器10,然后将基板60侵入液态光敏树脂中,此时基板60与容器10底部平行。光投影机20工作,使得基板60与容器10底部之间的液体光敏树脂固化,固化后升降机30的电机驱动丝杠旋转,第一滑动块32和第二滑动块33反向移动,此时,与第一滑动块32连接的基板60以及已经固化的树脂开始朝上移动,与第二滑动块33连接的支撑板40以及容器10一端朝向偏转,使得固化的树脂与容器10底部呈一定角度分离,之后电机反向工作,开始第二层光敏树脂的固化,依次重复。这样的分离方式对固化的树脂伤害小,提高了零件的精度和层与层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