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624发布日期:2019-10-19 02:5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自动开合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本发明属于模具的辅助设备,在橡胶、塑料等制品的模具成型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开合模,从模具中取出成型的制品,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设计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机构,可以代替在橡胶、塑料等制品的模具成型过程中人工开合模的工作,实现模具自动开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自动开合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包括上模、中模、下模、底板、侧板、上模支撑轴、轴承、中模支撑轴、侧滑道、线性模组、推出部件固定座、推出部件、侧滑道支撑轴,可以实现模具的自动开合。

下模与底板相连接,且下模位于底板的上端,中模与下模相连接,上模与中模相连接,上模与上模支撑轴相连接,上模支撑轴与轴承相连接,中模与中模支撑轴相连接,中模支撑轴与轴承连接,底板与侧板相连接,侧滑道板与侧板相连接,线性模组与侧滑道板相连接,线性模组与侧板相连接,推出部件固定座与线性模组相连接,推出部件与推出部件固定座相连接,侧滑道板支撑轴与侧滑道板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所述的侧板为固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所述的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侧滑道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线性模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推出部件固定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推出部件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所述的侧滑道板加工有一个J型滑槽,所述的推出部件加工有一个U型滑槽。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所述的上模闭合时,所述的上模支撑轴与侧滑道板的J型滑槽入口同一水平线,所述的中模闭合时,所述的中模支撑轴与推出部件的U型滑槽入口同一水平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所述的侧板、所述的侧滑道板与所述的线性模组连接为一直角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可以代替在橡胶、塑料等制品的模具成型过程中人工开合模的工作,实现模具自动开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机构上模开启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机构中模开启时的示意图。

图中:上模1;中模2;下模3;底板4;侧板5;上模支撑轴6;轴承7;中模支撑轴8;侧滑道9;线性模组10;推出部件固定座11;推出部件12;侧滑道支撑轴1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自动开合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包括上模1;中模2;下模3;底板4;侧板5;上模支撑轴6;轴承7;中模支撑轴8;侧滑道板9;线性模组10;推出部件固定座11;推出部件12;侧滑道板支撑轴13,可以实现模具的自动开合。

下模3与底板4相连接,下模3与底板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下模3位于底板4的上端,中模2与下模3相连接,中模2与下模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中模2位于下模3的上端,上模1与中模2相连接,上模1与中模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上模1位于中模2的上端,上模1与上模支撑轴6相连接,上模1与上模支撑轴6 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上模支撑轴6与轴承7相连接,上模支撑轴6与轴承7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中模2与中模支撑轴8相连接,中模2与中模支撑轴8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中模支撑轴8与轴承7连接,中模支撑轴8与轴承7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底板4与侧板5相连接,底板4与侧板5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侧滑道板9与侧板5相连接,侧滑道板9与侧板5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线性模组10与侧滑道板9相连接,线性模组10与侧滑道板9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线性模组10与侧板5相连接,线性模组10与侧板5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推出部件固定座11与线性模组10相连接,推出部件固定座11与线性模组10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推出部件12与推出部件固定座11相连接,推出部件12与推出部件固定座1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侧滑道板支撑轴13与侧滑道板9相连接,侧滑道板支撑轴13与侧滑道板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底板4上施加一个外力,通过底板4与侧板5的相对运动,使得上模支撑轴8沿着侧滑道板9的J滑槽上下运动,控制上模1的开启与闭合,同时中模支撑轴8随着底板4与侧板5的相对运动进入推出部件12的滑槽,通过推出部件12跟随线性模组10的运动,推动中模支撑轴8运动,控制中模2的开启与闭合。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侧板5为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侧板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侧滑道板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线性模组1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推出部件固定座11的数量为2个,所述的推出部件12的数量为两个。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侧滑道板9加工有一个J型滑槽,所述的推出部件12加工有一个U型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五: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上模1闭合时,所述的上模支撑轴6与侧滑道板9的J型滑槽入口同一水平线,所述的中模2闭合时,所述的中模支撑轴8与推出部件12的U型滑槽入口同一水平线。

具体实施方式六: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侧板5、侧滑道板9与线性模组10连接为一直角三角形。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