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机上胶设备胶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9137发布日期:2018-10-16 18:2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机上胶设备胶量控制装置,属于纤维缠绕工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材料管材的制备大多采取缠绕工艺,即: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脱模成为复合材料制品的工艺,缠绕工艺好坏直接决定了制品的质量,现有的缠绕工艺,在缠绕过程中,纤维的含胶量容易过大,并且传统的压胶辊装置两端使用重物给压胶辊施加向下的压力的方式如压力过大易使纤维接口处断裂也是的纤维出现起毛现象,如压力过小则无法起到降低含胶量的目的,而频繁的更换重量容易使含胶量不均,从而使得产品强度分布不均,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缠绕机上胶设备胶量控制装置,通过弹性装置控制胶量 ,防止纱线打滑和起毛,使浸胶后的纱线情况更均匀,而且防止因为压胶辊施加压力过大造成的纱线接头处断线情况。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缠绕机上胶设备胶量控制装置,胶槽机架上端面设有带胶大轮,带胶大轮两端连接有滑动轴承座,滑动轴承座下方设有支板,支板下端面与胶槽机架上端面连接,滑动轴承座上端贯穿连接有可调机构,带胶大轮上方设有压胶辊,压胶辊两端与滑动轴承座连接。通过可调机构挤压滑动轴承座,滑动轴承座带动压胶辊与带胶大轮挤压控制胶量多少,可以根据压胶辊与带胶大轮之间空隙穿过纱线粗细不同而进行调节,使得纱束不容易起毛,提高成品质量。

所述的可调机构由双头螺杆、紧固螺母和可调节弹簧组成,双头螺杆贯穿滑动轴承座,双头螺杆下端面与支板上端面接触,双头螺杆外圆周套装有可调节弹簧和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位于可调节弹簧上方。

所述的压胶辊两端通过深沟球轴承与滑动轴承座连接。

所述的可调节弹簧下端与滑动轴承座上端面接触。

所述的压胶辊和带胶大轮为弹性配合连接。

所述的压胶辊为1-2个。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克服传统缠绕工艺在缠绕过程中出现含胶量过大,纱束容易起毛,接口处易断线问题,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缠绕机上胶设备胶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胶辊,2-带胶大轮,3-可调节弹簧,4-深沟球轴承,5-滑动轴承座,6-双头螺杆,7-紧固螺母,8-胶槽机架,9-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缠绕机上胶设备胶量控制装置,胶槽机架8上端面设有带胶大轮2,带胶大轮2两端连接有滑动轴承座5,滑动轴承座5下方设有支板9,支板9下端面与胶槽机架8上端面连接,滑动轴承座5上端贯穿连接有可调机构,带胶大轮2上方设有压胶辊1,压胶辊1两端与滑动轴承座5连接。

所述的可调机构由双头螺杆6、紧固螺母7和可调节弹簧3组成,双头螺杆6贯穿滑动轴承座5,双头螺杆6下端面与支板9上端面接触,双头螺杆6外圆周套装有可调节弹簧3和紧固螺母7,紧固螺母7位于可调节弹簧3上方。带胶大轮2与压胶辊1间隙处穿过纱线粗,拧松紧固螺母7,释放可调弹簧3弹力,滑动轴承座5带动压胶辊1使其与带胶大轮2间距增大,增加胶量,当纱线上有接头时,采取相同步骤,便于线头经过,避免纱束断裂;当穿过二者间隙的纱线较细时,拧紧紧固螺母7,压缩可调弹簧3,可调弹簧3将弹力施加给滑动轴承座5,滑动轴承座5带动压胶辊1使其与带胶大轮2间距减小,减少胶量。

所述的压胶辊1两端通过深沟球轴承4与滑动轴承座5连接。

所述的可调节弹簧3下端与滑动轴承座5上端面接触。

所述的压胶辊1和带胶大轮2间间隙可调。

所述的压胶辊2为1-2个。

控制方法包括步骤一:纤维穿入整个浸胶系统;步骤二:进行初始化,纤维预紧,启动装置;步骤三:纤维经过刮胶板传输给压胶辊2,通过控制压胶辊2两端与滑动轴承座5连接的弹簧3的松紧并用紧固螺母7固定可控制压力的大小进而控制胶量。本实用新型和现有的缠绕机上胶设备的压胶辊相比,采用弹性连接装置,不容易对纤维造成损伤,使纤维接头处也能很好的浸胶,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该装置的操作也十分方便。

可调节弹簧3作用于滑动轴承座5上,调节带胶大轮2和压胶辊1的间隙,可以依据二者之间间隙穿过的纱线的粗细不同而进行调节,使纱束不易起毛,如果有接头部分,可调弹簧3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纱束不至于因为压胶辊1施加的压力过大而断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