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181发布日期:2019-01-08 21:17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灯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迅速,目前生产汽车前照灯的反射镜材料基本上为BMC材料,BMC材料是一种热固性材料,它混合了各种惰性填充材料、多纤维增强材料、催化剂、稳定剂及颜料,形成一种用于压塑胶粘的复合材料,现有BMC材料在注塑成型时大都采用加压的方式,但这种成型方式的成型周期长,生产效率低。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塑料注射-压制复合成型工艺及其模具[申请号:200410051751.2],该发明申请包括有如下步骤:(1)塑料原料在注射机料筒内加热塑化;(2)在两级闭模开模机构作用下,模具一级合模,形成封闭型腔;(3)在注射压力作用下,熔融塑料从料筒前端的喷嘴喷出,经浇注系统注入到模具的封闭型腔,实现型腔定量充填;(4)型腔加热保温,使塑料熔体保持在成型温度,同时,注射压力维持型腔内压力达到成型压力,模具二级合模,使凸模和凹模型面之间距离进一步减小,实现压制成型;(5)模具型腔开始冷却,使塑料熔体温度降到软化点以下,完成冷却定型;(6)在两级闭模开模机构作用下,模具型腔沿分型面打开;在脱模机构作用下,完成塑件脱模。

该发明申请即通采用压制成型的成型方式,故存在成型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依次包括安装板、动模板和定模板,定模板上具有注塑口,所述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设有模仁组件,且模仁组件与动模板和定模板活动连接,动模板和定模板远离模仁组件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器安装板,加热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加热器安装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板或定模板内部。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加热器安装板与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均设有加热腔室,还包括用于安装外接电线的电气连通口,所述电气连通口的一端连通加热腔室,另一端贯通定模板或动模板的侧壁。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模仁组件包括位于定模板中的定模模仁和位于动模板中的动模模仁,定模模仁和动模模仁之间形成成型腔室,位于定模模仁内的注塑流道一端连通注塑口,另一端连通成型腔室,所述加热器的一端延伸至定模模仁或动模模仁内部。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模仁组件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定模模仁和动模模仁两侧的开模机构,所述开模机构的输出轴压设在定模模仁表面。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安装板和动模板之间还设有顶出机构和固定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保持夹块,所述保持夹块对称设置在顶出机构两侧且与顶出机构的侧面相贴合,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压设在安装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模仁的上表面。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压设在固定板上的顶出板和顶出杆,所述顶出杆一端固定连接在顶出板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模仁的上表面,固定板和顶出板的侧面与保持夹块贴合且顶出板可相对保持夹块沿垂直安装板的方向滑动。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一端与安装板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过固定板和顶出板的顶出控制杆,所述顶出控制杆侧壁凸出有固定凸檐,固定凸檐的一端表面与安装板贴合,另一端表面与固定板贴合,控制套管套设在顶出控制杆上,且与顶出控制杆表面的螺纹螺接配合,所述控制套管与顶出板在垂直于安装板的方向上同步运动。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安装板、动模板和定模板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吊模环。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加热器安装板远离模仁组件的一侧还设有隔热保温板,靠近定模板的隔热保温板上具有与注塑口连通的注塑通孔,注塑通孔的轴心线与注塑口的轴心线重合。

在上述的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中,所述隔热保温板上固定设置有注塑定位环,所述注塑定位环的轴心线与注塑通孔的轴心线重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成型过程中可利用加热器加热至200-220℃,使得热固性材料BMC固化成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加压成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可利用螺纹控制顶出速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顶出的顶出方式,有效防止了顶出杆损坏注塑产品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中:安装板1、动模板2、定模板3、模仁组件4、加热器安装板5、加热器6、加热腔室7、电气连通口8、隔热保温板9、顶出机构10、保持夹块11、注塑口31、定模模仁41、动模模仁 42、成型腔室43、注塑流道44、开模机构45、注塑通孔91、注塑定位环92、固定板101、顶出板102、顶出杆103、顶出控制杆 104、固定凸檐105、控制套管106、螺纹10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汽车前大灯反射镜用BMC注射成型模具,依次包括安装板1、动模板2和定模板3,定模板3上具有注塑口31,所述动模板2和定模板3之间设有模仁组件4,且模仁组件4 与动模板2和定模板3活动连接,动模板2和定模板3远离模仁组件4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器安装板5,加热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加热器安装板5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板2或定模板3 内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动模板2和定模板3合模,熔融状态的BMC从注塑机中通过注塑口31注入到模仁组件4中,成型过程中,利用加热器6将动模板2、定模板3和模仁组件4加热至 200-220℃,使得BMC受热固化成型,故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加压成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本车前大灯反射镜注射成型模具依次包括安装板1、动模板2 和定模板3,用于产品成型的模仁组件4活动设置在动模板2和定模板3之间,注塑口31与模仁组件4内部连通,动模板2和定模板3远离模仁组件4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器安装板5,加热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加热器安装板5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板2或定模板3内部,用于对动模板2、定模板3和模仁组件4 进行加热,使用时,动模板2和定模板3合模,熔融状态的BMC 从注塑机中通过注塑口31注入到模仁组件4中,成型过程中,利用加热器6将动模板2、定模板3和模仁组件4加热至200-220℃,使得BMC受热固化成型,故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加压成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具体的说,所述模仁组件4包括位于定模板3中的定模模仁 41和位于动模板2中的动模模仁42,定模模仁41和动模模仁42 之间形成成型腔室43,注塑产品于成型腔室43成型,位于定模模仁41内的注塑流道44一端连通注塑口31,另一端连通成型腔室43,熔融状态的BMC从注塑机中经由注塑口31、注塑流道44 注入成型腔室43中,所述加热器6的一端延伸至定模模仁41或动模模仁42内部,所述模仁组件4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定模模仁 41和动模模仁42两侧的开模机构45,所述开模机构45的输出轴压设在定模模仁41表面,其中,开模机构45可以是油缸,也可以是气缸,开模时,启动开模机构45可使定模模仁41和动模模仁42相互分离,从而打开成型腔室43,为产品的顶出做好准备。

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器安装板5与动模板2和定模板3之间均设有加热腔室7,还包括用于安装外接电线的电气连通口8,所述电气连通口8的一端连通加热腔室7,另一端贯通定模板3 或动模板2的侧壁,外部电气通过电气连通口8导入至加热腔室 7内,使加热器6通电发热。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安装板1和动模板2之间还设有顶出机构10和固定设置在安装板1上的保持夹块11,所述保持夹块11对称设置在顶出机构10两侧且与顶出机构10的侧面相贴合,所述顶出机构10的一端压设在安装板1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模仁42的上表面,所述顶出机构10包括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01、压设在固定板101上的顶出板102和顶出杆103,所述顶出杆103一端固定连接在顶出板102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模仁42的上表面,固定板101和顶出板102的侧面与保持夹块 11贴合且顶出板102可相对保持夹块11沿垂直安装板1的方向滑动,所述顶出机构10还包括一端与安装板1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过固定板101和顶出板102的顶出控制杆104,所述顶出控制杆104侧壁凸出有固定凸檐105,固定凸檐105的一端表面与安装板1贴合,另一端表面与固定板101贴合,控制套管106套设在顶出控制杆104上,且与顶出控制杆104表面的螺纹107螺接配合,所述控制套管106与顶出板102在垂直于安装板1的方向上同步运动。

顶出机构10用于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包括位于保持夹块 11之间的固定板101和顶出板102,固定板101固定在安装板1 上,顶出杆103一端固定在顶出板102上,另一端延伸至动模模仁42的上表面用以开模后顶出成型产品,顶出杆103与顶出板 102做同步运动,故若需控制顶出杆103的顶出速度,仅需控制顶出板102的顶出速度即可,本实用新型利用表面具有螺纹107 的顶出控制杆104控制顶出速度,具体来说,顶出控制杆104与安装板1转动连接,侧壁凸出有固定凸檐105,固定板101压设在固定凸檐105表面以防止顶出控制杆104沿轴心方向移动,优选地,固定凸檐105呈环状,这样可使顶出控制杆104在垂直于安装板1的方向上固定,顶出控制杆104表面螺接有控制套管 106,控制套管106与顶出板102在垂直于安装板1的方向上同步运动,故转动控制杆104时,控制套管106在螺纹107的带动下沿控制杆104的轴心线方向运动,从而带动顶出板102和顶出杆 103同步运动,故本实用新型的顶出装置10可利用螺纹107控制顶出杆103的顶出速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顶出的顶出方式,有效防止了顶出杆103损坏注塑产品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对实现控制套管106与顶出板102在垂直于安装板1的方向上同步运动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定,可以通过控制套管106与顶出板102固定连接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如图3 所示,控制套管106外侧凸出有托举平台,顶出板102压设在托举平台表面的方式实现。

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1、动模板2和定模板3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吊模环12,以方便模具各部件的运输。

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器安装板5远离模仁组件4的一侧还设有隔热保温板9,隔热保温板9对模具内部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对模具外部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防止使用者烫伤,靠近定模板3的隔热保温板9上具有与注塑口31连通的注塑通孔91,注塑通孔91的轴心线与注塑口31的轴心线重合,所述隔热保温板9上固定设置有注塑定位环92,所述注塑定位环92的轴心线与注塑通孔91的轴心线重合,注塑定位环92可实现注塑机快速、准确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动模板2和定模板3合模,熔融状态的BMC从注塑机中通过注塑口31,经由注塑流道 44注入成型腔室43中,成型过程中,利用加热器6将动模板2、定模板3和模仁组件4加热至200-220℃,使得BMC受热固化成型,成型后,启动开模机构45使定模模仁41和动模模仁42相互分离,从而打开成型腔室43,再驱动顶出控制杆104转动,使得顶出杆103将产品顶出,完成一个生产过程,故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加压成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安装板1、动模板2、定模板3、模仁组件4、加热器安装板5、加热器6、加热腔室7、电气连通口8、隔热保温板9、顶出机构10、保持夹块11、注塑口31、定模模仁 41、动模模仁42、成型腔室43、注塑流道44、开模机构45、注塑通孔91、注塑定位环92、固定板101、顶出板102、顶出杆103、顶出控制杆104、固定凸檐105、控制套管106、螺纹10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