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器及设有该调节器的塑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0264发布日期:2018-12-18 20:3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器及设有该调节器的塑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VC手套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器及设有该调节器的塑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PVC手套属于新兴行业,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随后进入中国台湾,随着中国台湾制造成本的增加,其生产逐步转向中国大陆地区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的PVC手套生产基地,是世界最主要的PVC手套供应地区。

目前国内所建造的PVC手套生产线绝大部分为单线,即每条生产线只能挂A/B两面的手模。为了满足产能的追求,少部分企业开始建造双模线-即每条生产线挂A1A2/B1B2四面手模。与传统单手模生产线相比,双手模建设成本更低,节能效果更好,在同等车速的前提下,生产效率是单模线2倍,备受国内各大PVC 手套生产企业的追捧。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对手套三点厚度的要求(指尖厚度,掌心厚度,腕部厚度),就需要双模线能像单模线一样可以随时调节手套的均匀度。为了保证手套的三点厚度,需要副轨能够在手套的塑化成型段成波浪形状。国内双模线的建设多采用在生产线建设过程中,提前把副轨道焊制成波浪形亦或是在主轨道下侧安装丝杠,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调节受限很大或者调节范围很小,很多客户订单无法满足要求,后期生产过程中也无法实时对三点厚度 (指尖厚度,掌心厚度,腕部厚度)进行调整或者只可以进行微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节器及设有该调节器的塑化装置,可以实时调节手套的三点厚度,调节幅度大,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调节器,包括固定框架及调节臂,所述固定框架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丝杠,两所述第一调节丝杠的螺母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上,两所述第一调节丝杠的螺杆分别伸入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并与所述调节臂相铰接;两所述第一调节丝杠与所述调节臂的铰接点位于不同位置,所述调节臂的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框架。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固定框架上侧板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杠的螺杆连接在所述调节臂的中部,位于所述固定框架下侧板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杠的螺杆连接在所述调节臂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杠与所述调节臂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铰接在所述调节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丝杠为球头丝杠,所述球头丝杠的球头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架的左侧板上设有供所述调节臂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为竖向设置的长型孔。

塑化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活动连接有多个手模,所述主框架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手模倾斜角度的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所述上层轨道包括上述的调节器。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上设有主轨道,所述主轨道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两手模座,所述手模固定在所述手模座上,所述上层轨道与所述下层轨道分别设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臂伸出所述固定框架的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设置在同一侧的两所述手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的下端设有对下层的所述手模座避让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轨道包括竖向安装在所述主框架上的第二调节丝杠,所述第二调节丝杠的螺母固定在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第二调节丝杠的螺杆连接有用于支撑下层的所述手模座的支撑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包括固定框架及调节臂,固定框架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丝杠,两第一调节丝杠的螺母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上,两第一调节丝杠的螺杆分别伸入固定框架的内侧并与调节臂相铰接;两第一调节丝杠与调节臂的铰接点位于不同位置,调节臂的一端伸出固定框架,调节臂伸出固定框架的一端可托起手模座,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丝杠和第二调节丝杠可控制调节臂的倾斜角度以及伸出固定框架一端的高度,调节幅度大,操作方便。

由于塑化装置包括主框架,主框架上活动连接有多个手模,主框架上设有用于调节手模倾斜角度的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上层轨道包括上述的调节器,可实时调节四面手模的仰角以实现对手套三点厚度的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及设有该调节器的塑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套三点厚度调节范围小,生产过程中无法实时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及设有该调节器的塑化装置,可实时调节手套的三点厚度,调节幅度大,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塑化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固定框架,11-调节臂,12-第一调节丝杠,13-连接件,14-通孔, 20-主框架,21-加热装置,22-温度传感器,23-通风口,30-主轨道,31-主链条,32-手模座,33-手模,40-支撑臂,50-第二调节丝杠,51-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为准,仅代表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位置关系。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调节器,包括固定框架10及调节臂11,固定框架10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调节丝杠12,两第一调节丝杠 12的螺母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10上,两第一调节丝杠12的螺杆分别伸入固定框架10的内侧并与调节臂11相铰接。两第一调节丝杠12与调节臂11的铰接点位于不同位置,其中,位于固定框架10上侧板的第一调节丝杠12的螺杆连接在调节臂11的中部,位于固定框架10下侧板的第一调节丝杠12的螺杆连接在调节臂11的一端,调节臂11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框架10,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丝杠12可改变调节臂11的倾斜角度以及伸出固定框架10的一端的高度。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第一调节丝杠12与调节臂11之间设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铰接在调节臂11上。第一调节丝杠12为球头丝杠,球头丝杠的球头端活动连接在连接件13上,球头端可在连接件13内转动,连接件13可随第一调节丝杠12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调节臂11摆动。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固定框架10的左侧板上设有供调节臂11穿过的通孔14,通孔14为竖向设置的长型孔,调节臂11只能在通孔14内移动,可起到限制调节幅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器通过在固定框架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上分别设置与调节臂连接的第一调节丝杠,实现对调节臂的倾斜角度以及伸出固定框架一端高度的实时调节,调节幅度大,使用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塑化装置,包括主框架20,主框架20设有主轨道30,主轨道30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两手模座32,手模座32上固定有手模33。手模 33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加热装置21,可为蘸完PVC料的手模33进行烘烤,加快成型速度。主轨道30的两侧均连接有转轴,两转轴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两手模座 32,主轨道30上设有主链条31,在主链条31的作用下,转轴可轴向转动,带动手模座32及手模33同时旋转,保证手模33烘烤均匀。

如图3所示,主轨道30的两侧均设有用于调节上层手模33倾斜角度的上层轨道和调节下层手模33倾斜角度的下层轨道。上层轨道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调节器,调节器的调节臂11伸出固定框架10的一端垂直连接有支撑臂40,支撑臂40设置在同一侧的两手模33之间,支撑臂40支撑在上层的手模座32的底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节器可调节支撑臂40的高度,支撑臂40托起上层的手模座32使得手模33的仰角改变,实现对手模33上PVC手套均匀度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客户对三点厚度的要求。

如图3所示,下层轨道包括竖向安装在主框架30上的第二调节丝杠50,第二调节丝杠50的螺母固定在主框架30上,第二调节丝杠50的螺杆连接有用于支撑下层的手模座32的支撑座51,第二调节丝杠50为球头丝杠。通过第二调节丝杠50可实现对下层的手模座32的高度的调节,从而实现对下层的手模 33仰角的调节。

如图3所示,支撑臂40的下端设有对下层的手模座32避让的凹槽,本实施例中优选支撑臂40为角铁,角铁水平方向的侧壁位于竖直方向的侧壁的上方,水平方向的侧壁支撑在上层的手模座32的底部,竖直方向的侧壁与调节器的调节臂11连接。其中,角铁与调节臂11之间还设有延长杆,延长杆为方管,方管与角铁之间设有膨胀缝装置,可避免角铁和方管在高温下热变形。

如图3所示,主框架30上设有用于检测装置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2,便于操作人员了解装置内的温度,主框架30的底部设有用于通风散热的通风口 23,可避免温度过高影响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塑化装置通过设置可实时调节手模仰角的上层轨道和下层轨道,能够调节四面手模的仰角以实现对手套三点厚度的调整,调节幅度大,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这些仅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述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在没有经过任何创造性的劳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