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式冷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583发布日期:2019-02-10 23:1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接式冷水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塑加工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焊接式冷水套。



背景技术:

热流道加工技术是通过加热的方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进行注塑。现有结构的热咀的前端冷却水路在冷水套外部,热流道源源不断地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推向前端热咀,由于给予热咀降温的冷却水路在冷水套外部,距离前端热咀进胶位置较远,冷却效果不是很明显,加工出的产品表面出现太阳斑发黄的现象,此现象体现于产品的表面,一般不为客户所接受,同时冷水套上冷却水路如何设置和加工也是热流道行业内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环形冷却槽加工方便的焊接式冷水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式冷水套,其包括冷水套本体及焊接于冷水套本体的套嘴,所述冷水套本体设置有容置腔体及与容置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套嘴设置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冷水套本体与套嘴围设形成有环形冷却槽,所述环形冷却槽环绕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所述冷水套本体设置有与环形冷却槽连通的进水孔和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冷却槽设置于冷水套本体靠近套嘴的一端,所述环形冷却槽自冷水套本体的端面向内凹设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冷却槽设置于套嘴靠近冷水套本体的一端,所述环形冷却槽自套嘴的端面向内凹设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套本体靠近套嘴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套嘴靠近冷水套本体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配合的第二环形槽;当冷水套本体与套嘴连接时,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配合形成环形冷却槽。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套本体远离套嘴的端面设置有锁紧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的数量和出水孔的数量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套嘴远离冷水套本体的端面突设有定位环,所述第二通孔位于定位环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套本体设置有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所述进水孔的进水端位于第一避让槽内,所述出水孔的出水端位于第二避让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套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切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焊接式冷水套装设于热咀上,向焊接式冷水套的进水孔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由进水孔进入环形冷却槽内,环形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对热咀上的胶料进行冷却,环形冷却槽内的冷却液再经由出水孔进行排出,冷却液在进水孔、冷却环形槽和出水孔内循环流动,环形冷却槽内冷却液对胶料冷却的效果好,提高了冷却液对胶料的冷却效率,另外,通过冷水套本体与套嘴焊接连接,可以单独加工冷水套本体和套嘴,便于对冷水套本体和套嘴加工生产,进而便于冷水套本体与套嘴配合形成环形冷却槽,大大降低了冷水套加工出环形冷却槽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冷水套本体;11、容置腔体;12、第一通孔;13、进水孔;14、出水孔;

15、锁紧孔;16、第一避让槽;17、第二避让槽;18、定位切面;2、套嘴;

21、第二通孔;22、定位环;3、环形冷却槽;4、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焊接式冷水套,其包括呈圆柱状的冷水套本体1及焊接于冷水套本体1的套嘴2,所述冷水套本体1设置有容置腔体11及与容置腔体11连通的第一通孔12,容置腔体11、第一通孔12分别自冷水套本体1的两端面凹设而成,所述容置腔体11呈漏斗状,所述套嘴2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2连通的第二通孔21,所述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围设形成有环形冷却槽3,环形冷却槽3与第一通孔12隔离设置,环形冷却槽3与第二通孔21隔离设置,环形冷却槽3环绕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1设置,所述冷水套本体1设置有与环形冷却槽3连通的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所述环形冷却槽3呈方形。实际使用时,将焊接式冷水套装设于热咀上,向焊接式冷水套的进水孔13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由进水孔13进入环形冷却槽3内,环形冷却槽3内的冷却液对热咀上的胶料进行冷却,环形冷却槽3内的冷却液再经由出水孔14进行排出,冷却液在进水孔13、冷却环形槽和出水孔14内循环流动,环形冷却槽3内冷却液对胶料冷却的效果好,提高了冷却液对胶料的冷却效率,另外,通过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焊接连接,可以单独加工冷水套本体1和套嘴2,便于对冷水套本体1和套嘴2加工生产,进而便于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配合形成环形冷却槽3,大大降低了冷水套加工出环形冷却槽3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冷却槽3设置于冷水套本体1靠近套嘴2的一端面,所述环形冷却槽3自冷水套本体1的端面向内凹设而成;只需在冷水套本体1靠近套嘴2的端面加工出环形冷却槽3即可,当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连接时,套嘴2靠近冷水套本体1的端面用于密封环形冷却槽3,大大地降低了加工环形冷却槽3的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套本体1远离套嘴2的端面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便于冷水套本体1装设于热咀上;优选地,所述锁紧孔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紧孔15对称设置于冷水套本体1的端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均倾斜设置,进水孔13和出水孔14对称设置于冷水套本体1,进水孔13的中心线和出水孔14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内,便于冷却液在进水孔13、环形冷却槽3和出水孔14内循环流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孔13的数量和出水孔14的数量均为两个,可以加快冷却液在进水孔13、环形冷却槽3和出水孔14内循环流动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了冷却胶料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嘴2远离冷水套本体1的端面突设有定位环22,所述第二通孔21位于定位环22内,所述定位环22呈圆环状;当套嘴2与外部的结构连接时,定位环22对套嘴2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了套嘴2的位置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套本体1设置有第一避让槽16和第二避让槽17,所述进水孔13的进水端位于第一避让槽16内,所述出水孔14的出水端位于第二避让槽17内;第一避让槽16为外部的供水结构提供避让的空间,便于外部的供水结构的供水口与进水孔13连通,第二避让槽17为外部的出水结构提供避让的空间,便于外部的出水结构的出水口与出水孔14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水套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切面18,当冷水套本体1与外部的结构连接时,定位切面18对冷水套本体1起到定位的作用,提高了冷水套本体1的稳定性,避免冷水套本体1与外部的结构之间发生转动。

优选地,所述冷水套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环槽4,环槽4便于冷水套本体1与外部的结构连接,提高了冷水套本体1的装配效率。

当然,可以在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提高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之间的密封性。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环形冷却槽3设置于套嘴2靠近冷水套本体1的一端面,所述环形冷却槽3自套嘴2的端面向内凹设而成;只需在套嘴2靠近冷水套本体1的端面加工出环形冷却槽3即可,当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连接时,冷水套本体1靠近套嘴2的端面用于密封环形冷却槽3,大大地降低了加工环形冷却槽3的难度。

本实施例二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二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冷水套本体1靠近套嘴2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环形槽,所述套嘴2靠近冷水套本体1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槽配合的第二环形槽;当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连接时,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配合形成环形冷却槽3。分别在冷水套本体1和套嘴2相互彼此靠近的端面上加工出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当冷水套本体1与套嘴2连接时,冷水套本体1的第一环形槽与套嘴2的第二环形槽配合形成环形冷却槽3,大大地降低了加工环形冷却槽3的难度。

本实施例三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三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