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胶类注塑模具的进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5574发布日期:2019-02-10 23:13阅读:1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胶类注塑模具的进浇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胶类注塑模具的进浇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注塑产品遍布市场,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注塑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会侧重产品的外观,生产出外观好看的塑料制品有助于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目前很多软胶产品(TPU聚氨酯、TPE等)都是采用注塑生产,因为软胶材质收缩性和弹性较强,软胶产品在注塑保压阶段,流道和浇口的位置会出现起皱的情况,并且起皱部分会延伸到产品的边缘,从而影响了软胶注塑产品的外观,降低了软胶产品注塑生产的良品率,降低了企业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软胶类注塑模具的进浇口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胶类注塑模具的进浇口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所述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顶出面板、顶出底板和固定板,所述上模板的公模仁和下模板的母模仁之间形成注塑型腔,所述公模仁中央设置有主流道,所述母模仁在主流道和注塑型腔之间依次设置分流道、浇口,所述浇口的厚度为0.38-0.42mm,所述浇口的长度为3-5mm。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设置有抽芯的水口料顶针,所述水口料顶针的下端固定在顶出底板和顶出面板之间,所述水口料顶针上端依次穿过下模板、母模仁到达主流道下方处,所述水口料顶针的上端面往主流道方向凸设有倒钩,所述倒钩为倒置的圆锥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口料顶针的下端设置有卡块,所述顶出面板在靠近顶出底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卡块卡接的卡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出底板下方设置有顶杆,所述固定板在中央开制有供顶杆穿过的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浇口的厚度为0.4mm,所述浇口的长度为4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模板和顶出面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顶出面板往下模板方向设置有圆柱销,所述回位弹簧套设在圆柱销上;所述下模板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导柱,所述顶出面板以及顶出底板沿导柱在下模板和固定板之间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大注塑产品跟分流道直接的距离,注塑产品跟分流道直接的距离保持在4mm以上,浇口厚度做到0.4mm,保证注塑产品在保压时起皱的部分只能在浇口的位置,而延伸不到注塑产品,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外观效果,提高注塑产品的良品率,降低了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11、公模仁;2、下模板;21、母模仁;31、回位弹簧;32、圆柱销;41、顶出面板;42、顶出底板;43、卡槽;5、固定板;51、通孔;52、顶杆;6、注塑型腔;61、注塑产品;7、水口料顶针;71、卡块;72、倒钩;81、主流道;82、分流道;83、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2所示,一种软胶类注塑模具的进浇口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模板1,下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下模板2、顶出面板41、顶出底板42和固定板5,上模板1的公模仁11和下模板2的母模仁21之间形成注塑型腔6,公模仁11中央设置有主流道81,母模仁21在主流道81和注塑型腔6之间依次设置分流道82、浇口83,浇口83的厚度为0.4mm,浇口83的长度为4mm。

下模设置有抽芯的水口料顶针7,水口料顶针7的下端固定在顶出底板42和顶出面板41之间,水口料顶针7上端依次穿过下模板2、母模仁21到达主流道81下方处,水口料顶针7的上端面往主流道81方向凸设有倒钩72,倒钩72为倒置的圆锥台。通过倒钩72实现抽芯功能。

水口料顶针7的下端设置有卡块71,顶出面板41在靠近顶出底板42的一侧设置有与卡块71卡接的卡槽43。

顶出底板42下方设置有顶杆52,固定板5在中央开制有供顶杆52穿过的通孔51。

下模板2和顶出面板41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31,顶出面板41往下模板2方向设置有圆柱销32,回位弹簧31套设在圆柱销32上;下模板2和固定板5之间设置有导柱,顶出面板41以及顶出底板42沿导柱在下模板2和固定板5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大注塑产品61跟分流道82直接的距离,浇口83的长度为4mm,使得注塑产品61跟分流道82直接的距离保持在4mm以上,浇口83厚度做到0.4mm,保证注塑产品61在保压时起皱的部分只能在浇口83的位置,而延伸不到注塑产品61,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外观效果,提高注塑产品61的良品率,降低了模具成本。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