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烘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279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烘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烘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上对高分子切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分子切片在进行熔融挤出之前都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烘干以减少水分。

现有技术中,烘料作业大多数只有单个烘料桶作业,原料即高分子切片倒入烘料桶经过一定时间的烘干即进入熔融挤出设备,这样所带来的问题是:一、生产准备前的第一桶料的烘料时间可以充分达到,但如果生产量大于第一桶料的容量就会存在烘料时间不足;二、目前烘料桶的下料位置呈漏斗形状,原料的走向都是从中间位置往下落,这样也存在料桶两侧的原料存在过烘现象。所以现有烘料作业中的烘料装置存在原料过烘和烘料时间不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所有原料达到均一烘干条件的全自动烘料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烘料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储料桶、通过第一吸料装置与所述储料桶相连接的烘料桶、通过第二吸料装置与所述烘料桶相连接的保温桶;所述第一吸料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料桶的下端,所述第一吸料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烘料桶的上端;所述第二吸料装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烘料桶的下端,所述第二吸料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保温桶的上端。通过增加储料桶和保温桶,使得原料在烘料桶中达到额定的烘料时间之后全部导出到保温桶中,再通过保温桶导入用料设备如注塑机或挤出机中,保证了所有待注塑的原料都能达到相同的烘料时间、烘料要求,避免原料过烘和烘料不足的现象产生,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料装置包括第一吸料管以及安装在所述烘料桶上方的第一吸料机,所述第一吸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料桶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吸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料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料装置包括第二吸料管以及安装在所述保温桶上方的第二吸料机,所述第二吸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烘料桶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吸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料机相连接。

吸料机提供吸料的动力,吸料管提供吸料的路径,第一吸料机启动后储料桶中的待烘干的原料通过第一吸料管进入到烘料桶中进行烘干,第二吸料机启动后烘料桶中已经烘干的原料通过第二吸料管进入到保温桶中进行保温以备待用。

优选地,所述烘料桶和所述保温桶上设置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窗。通过设置观察窗能够更加方便观察和记录烘料桶以及保温桶中的原料状态。

优选地,所述保温桶上设置有用于监测所述保温桶内原料量的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连接有报警装置。感应装置可为红外感应装置或设置在保温桶内下部的重量感应装置;报警装置可为警报发声装置和/或工作灯指示装置。当保温桶内的原料量低于预设的位置,感应装置触发报警装置发出警报。通过设置感应装置和报警装置,使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更高、运行更加稳定。

优选地,所述储料桶、烘料桶、保温桶均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通过固定座将储料桶、烘料桶、保温桶的高度提高,以方便其下端与吸料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温桶的下端通过出料管道与用料设备相连接。用料设备为注塑机或挤出机等。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以及位于所述控制柜上方的控制界面。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烘料参数、烘料桶和保温桶的工作、第一吸料机以及第二吸料机的启动和关闭等,通过设置控制界面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烘料设备,通过增加储料桶和保温桶,将还未进行烘干的原料、正在进行烘干的原料以及已经烘干好了的原料区分开,避免了原料过烘和原料烘料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且增加了监测保温桶内原料量的感应装置以及报警装置,能够保证保温桶内的原料量始终大于最低限度,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烘料设备的立体图;

附图中:储料桶-1,烘料桶-2,保温桶-3,固定座-4,观察窗-5,第一吸料机-61,第二吸料机-62,第一吸料管-71,第二吸料管-72,出料管道-8,用料设备-9,控制柜-10,控制界面-11,感应装置-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全自动烘料设备,包括控制装置、储料桶1、通过第一吸料装置与储料桶1相连接的烘料桶2、通过第二吸料装置与烘料桶2相连接的保温桶3以及固定安装储料桶1、烘料桶2、保温桶3的固定座4。储料桶1和保温桶3的体积容量大于烘料桶2的体积容量。通过增加储料桶1和保温桶3,使得原料在烘料桶2中达到额定的烘料时间之后全部导出到保温桶3中,再通过保温桶3导入用料设备9如注塑机或挤出机中,保证了所有待注塑的原料都能达到相同的烘料时间、烘料要求,避免原料过烘和烘料不足的现象产生,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且通过固定座4将储料桶1、烘料桶2、保温桶3的高度提高,以方便其下端与吸料装置连接。

第一吸料装置的一端连接在储料桶1的下端,第一吸料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烘料桶2的上端;第二吸料装置的一端连接在烘料桶2的下端,第二吸料装置的另一端连接在保温桶3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吸料装置包括第一吸料管71以及安装在烘料桶2上方的第一吸料机61,第一吸料管71的一端与储料桶1的下端连接,第一吸料管71的另一端与第一吸料机61相连接;第二吸料装置包括第二吸料管72以及安装在保温桶3上方的第二吸料机62,第二吸料管72的一端与烘料桶2的下端连接,第二吸料管72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料机62相连接。吸料机提供吸料的动力,吸料管提供吸料的路径,第一吸料机61启动后储料桶1中的待烘干的原料通过第一吸料管71进入到烘料桶2中进行烘干,第二吸料机62启动后烘料桶2中已经烘干的原料通过第二吸料管72进入到保温桶3中进行保温以备待用。

本实施例中烘料桶2和保温桶3上设置有用于观察的观察窗5。通过设置观察窗5能够更加方便观察和记录烘料桶2以及保温桶3中的原料状态。保温桶3上设置有用于监测保温桶3内原料量的感应装置12,感应装置12连接有报警装置。感应装置12可为红外感应装置或设置在保温桶3内下部的重量感应装置,也可以是监测单位时间原料通过量的感应器;报警装置可为警报发声装置和/或工作灯指示装置。当保温桶3内的原料量低于预设的位置,感应装置12触发报警装置发出警报。通过设置感应装置12和报警装置,使得全自动烘料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更高、运行更加稳定。

保温桶3的下端通过出料管道8与用料设备9相连接。用料设备9为注塑机或挤出机等。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柜10以及位于控制柜10上方的控制界面11。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烘料参数、烘料桶2和保温桶3的工作、第一吸料机61以及第二吸料机62的启动和关闭等,通过设置控制界面11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简单。

以下简述本实施例中全自动烘料设备的工作过程:

本实施例的全自动烘料设备在原有只有烘料桶2的基础上再增加储料桶1和保温桶3。设备使用时,先将原料放入储料桶1中并通过控制装置开启第一吸料机61,储料桶1中待烘干的原料通过第一吸料管71进入烘料桶2中,当烘料桶2中的原料达到设定的烘料时间后,控制装置开启第二吸料机62,通过第二吸料管72将烘料桶2中已经烘干的原料吸入保温桶3保温备用,当用料设备9需要用料的时候,控制装置控制保温桶3放料,并通过出料管道8进入用料设备9中使用。

当烘料桶2内已经烘干的原料全部被吸入保温桶3后,储料桶1内的原料就会再次吸入烘料桶2中进行烘料,达到烘干时间后再吸入保温桶3内。在保温桶3上安装有最小容量通过的感应装置12进行原料通过量监测,一旦低于最底下限值将会触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这样就可以确保所有待注塑的原料都能达到烘料要求,避免原料过烘和烘料不足的现象产生,所有动作通过人机界面控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烘料设备,通过增加储料桶和保温桶,将还未进行烘干的原料、正在进行烘干的原料以及已经烘干好了的原料区分开,避免了原料过烘和原料烘料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最终产品的品质;且增加了监测保温桶内原料量的感应装置以及报警装置,能够保证保温桶内的原料量始终大于最低限度,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