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3684发布日期:2019-05-15 22:3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材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矿井下用给水、排水管,瓦斯抽放管大部分仍采用钢管,由于钢管耐腐蚀性、耐磨性差、耐寒性差,每年其有效壁厚不断降低,导致其使用寿命短,安全性降低;虽然采用了很多技术、如钢管表面镀锌、涂层处理以及近年来使用的喷塑处理等,提高了钢管的耐腐蚀性能。但由于技术上的制约,防护性能并不尽人意。

近来,新型矿井下用给水、排水管,瓦斯排放管不断涌现,有添加阻燃抗静电剂的聚乙烯管、聚氯乙烯管、玻璃钢管,这些管材性能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但仍不能满足矿井下用给水、排水及瓦斯排放的高标准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矿井下瓦斯气体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大量腐蚀性气体和水汽,钢管的钢性非常好,但易腐蚀,现用的表面处理技术不能很好的解决钢与保护层之间的结合性能;2、添加阻燃抗静电剂的聚乙烯、聚氯乙烯实壁管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但由于矿井下的水中含有较坚硬的砂石成分,管材的耐磨损性差,长期使用性能降低;3、玻璃钢管由于受瓦斯气体作用易造成“风化”影响使用寿命;4、在管材的外周包覆保温层材料,但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矿山用管材也如此,其它领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采用多组分多层共挤技术,使每一层都具有不同功能,满足不同性能要求,易于根据工程应用工况的要求组装不同的复合型塑料管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模芯和口模,所述模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口模设于模芯的外侧,所述模芯和口模之间形成有流道,所述流道连通有至少一个进料口;所述模芯内设有能够容纳管材通过的空腔,空腔末端的直径与流道末端的内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经挤出机挤出成型的管材经过模芯内侧的空腔,由进料口向流道内送入需要包覆在管材外壁的原料,原料流经流道混合均化在口模的末端流出并包覆在管材的外壁,可形成多层复合管材。本实用新型的共挤模具使得一条生产线即可实现管材的包覆,工艺简单,生产、运输、安装成本得以节约。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整口模间隙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于流道的末端。这样设置是为了通过调整装置调整口模间隙的大小从而控制包覆在管材外壁的管状结构的厚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整块以及第二调整块,所述第一调整块可拆卸连接于口模的末端,所述第二调整块可拆卸连接于模芯的末端。这样设置能够实现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一调整块、第二调整块以调整口模间隙,调整方便快捷,能够节约生产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连通有一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于口模上,所述进料口连接有送料装置。这样设置使得可由进料口向流道内送入需要包覆在管材外壁的原料,适用于PP、PE、TPU等单组份原料的包覆。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连通有一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于模芯上,所述进料口连接有送料装置。这样设置使得可由进料口向流道内送入需要包覆在管材外壁的原料,适用于PP、PE、TPU等单组份原料的包覆;进料口设置的位置可以自行根据应用需求设置,设置灵活,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连通有至少两个进料口,至少一个进料口设置在口模上,至少一个进料口设置在模芯上,所述进料口均连接有送料装置。这样设置使得可由进料口向流道内送入需料量大的或由双组份或更多组分组成的原料,通过每个进料口送入一种原料,多种原料在流道内混合均化后包覆成型在管材的外壁。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包括与送料装置连接的连接部以及用于流体缓冲的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所述连接部、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以及流道顺次连通设置。在连接部可设置多个螺纹结构用于送料装置的连接,第一缓冲腔和第二缓冲腔的设置能够减缓由进料口进入的原料的流速,使得多种原料在流道内可充分混合,从而保证包覆的质量和外观。

进一步地,设于口模上的进料口的进料量小于设于模芯的进料口的进料量,设于模芯上的进料口与口模入料处连通设置。当需要通过设于口模上的进料口加入A组分时、需要通过设于模芯上的进料口加入B组分时,设置各进料口的进料量来调整单位时间内进入流道内A组分与B组分的配比,可设置主进料口和辅进料口,当无需辅进料口时,可将辅进料口密封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口模与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调整口模入料处间隙的收缩套。通过拧紧和放松安装在收缩套上的多个螺钉来加大或减小口模入料处的间隙,达到调节壁厚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口模外周设有口模固定板,所述进料口连接于口模固定板和收缩套之间。这样设计的共挤模具结构紧凑,性能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共挤模具能够实现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管材的生产和管材的包覆,工艺简单,生产、运输、安装成本得以节约;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装置调整口模间隙的大小从而控制包覆在管材外壁的管状结构的厚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

(3)本实用新型可在共挤模具不同位置设置进料口,不仅适合单组份原料的挤出成型,还适用于多组分原料的挤出送料,应用范围广泛,易于实现生产工艺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附图中:1-固定板;2-模芯;3-口模;4-流道;5-进料口;51-连接部;52-第一缓冲腔;53-第二缓冲腔;6-空腔;7-调整装置;71-第一调整块;72-第二调整块;8-收缩套;9-口模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多层复合管材的共挤模具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固定板1、模芯2和口模3,模芯2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口模3设于模芯2的外侧,模芯2和口模3之间形成有流道4,流道4连通有至少一个进料口5;模芯2内设有能够容纳管材通过的空腔6,空腔6末端的直径与流道4末端的内径相等。为了通过调整装置7调整口模3间隙的大小从而控制包覆在管材外壁的管状结构的厚度,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调整口模3间隙的调整装置7,调整装置7设于流道4的末端。

本实施例在实施时,经挤出机挤出成型的管材经过模芯2内侧的空腔6,由进料口5向流道4内送入需要包覆在管材外壁的原料,原料流经流道4混合均化在口模3的末端流出并包覆在管材的外壁,可形成多层复合管材。

如图2所示,调整装置7包括第一调整块71以及第二调整块72,第一调整块71可拆卸连接于口模3的末端,第二调整块72可拆卸连接于模芯2的末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第一调整块71、第二调整块72以调整口模3间隙,调整方便快捷,能够节约生产时间。

本实施例的流道4连通有至少两个进料口5,至少一个进料口5设置在口模3上,至少一个进料口5设置在模芯2上,进料口5均连接有送料装置;使得可由进料口5向流道4内送入由双组份或更多组分组成的原料,通过每个进料口5送入一种原料,多种原料在流道4内混合均化后包覆成型在管材的外壁。本实施例以两个进料口进行说明,设于口模3上的进料口5(辅进料口)的进料量小于设于模芯2的进料口5(主进料口)的进料量,主进料口与口模3入料处连通设置。当送入双组份原料时,通过辅进料口加入配比含量较低的A组分,通过主进料口加入配比含量较高的B组分,还可通过设置各进料口5的进料量的设置来调整单位时间内进入流道4内A组分与B组分的配比。另外,本实施例还可适用于单组份原料的送料:当只由主进料口送料即可满足原料量需求时,可只由主进料口送料而停用辅进料口;当只由主进料口送料不能满足原料量需求时,可由主进料口和辅进料口同时送料。

如图3所示,进料口5包括与送料装置连接的连接部51以及用于流体缓冲的第一缓冲腔52、第二缓冲腔,连接部51、第一缓冲腔52、第二缓冲腔以及流道4顺次连通设置;在连接部51可设置多个螺纹结构用于送料装置的连接,第一缓冲腔52和第二缓冲腔的设置能够减缓由进料口5进入的原料的流速,使得多种原料在流道4内可充分混合,从而保证包覆的质量和外观。

另外,口模3与固定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调整口模3入料处间隙的收缩套8;通过拧紧和放松安装在收缩套8上的多个螺钉来加大或减小口模3入料处的间隙,达到调节壁厚的目的。口模3外周设有口模固定板9,进料口5连接于口模3固定板1和收缩套8之间;结构紧凑,性能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流道4连通有一个进料口5,进料口5设于口模3或模芯2上,进料口5连接有送料装置,可实现由进料口5向流道4内送入需要包覆在管材外壁的原料,适用于PP、PE、TPU等单组份原料的包覆;进料口5设置的位置可以自行根据应用需求设置。为使得送入的原料在流道4内得到充分均化,当应用于单组份物质的送料时,进料口5优选地设置在模芯1上,进料口5与口模3入料处连通设置。但需要说明的是,进料口5位置的设置并不作为限制性的规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