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6442发布日期:2019-05-07 20:4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



背景技术:

橡胶球笼防尘套为汽车配件,使用在汽车半轴上,起防尘防水的作用。随着市场汽车需求日益提高,橡胶球笼防尘套需求增加,生产企业一模多穴,提高生产周期。

目前生产橡胶球笼防尘套时,生产脱模采用人工操作,操作时间长,脱模费力,生产效率低,造成硫化温度下降,生产质量不稳定。

CN204773180U公开了一种波纹管防尘套的自动脱模生产装置,该装置具有一架体,该架体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梁以及连设于两所述支撑梁前部的一横梁组成;两所述支撑梁上设有导轨,以供一滑动梁架设并与所述支撑梁在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梁上固设有一脱模机构,该脱模机构对应所述滑动梁后方的所述模具设置;所述脱模机构包括一夹持装置,所述模芯的头部向前凸伸;所述夹持装置对应该模芯的头部设置,用以夹持该模芯的头部上的波纹管防尘套的头部。但是,该自动脱模生产装置在脱模时,仅由脱模机构夹持住波纹管防尘套的头部,因而在脱模时,由于浇口料与模芯之间的作用力,容易导致产品损坏,从而造成废品率高,浇口料断裂残留在模具内,不能实现全自动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质量稳定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其用于将橡胶球笼防尘套从模具的模芯上脱离,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包括机架、脱模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机架和所述的脱模机构上用于带动所述的脱模机构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的驱动机构,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机构上且能够由所述的驱动机构带动向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的方向运动的夹浇口料机构,所述的夹浇口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机构上的第一气缸、与所述的第一气缸相连接且由所述的第一气缸带动向着靠近或远离浇口料的方向运动的第一夹持装置,所述的第一夹持装置包括能够夹住所述的浇口料的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张开或闭合的第二气缸。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手指和第二夹持手指,当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闭合时,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夹住所述的浇口料。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气缸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在所述的第二气缸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的机架滑动以实现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夹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的第一气缸相固定连接的连接板,所述的第二气缸与所述的连接板相固定连接。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分别与所述的连接板相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在所述的第二气缸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的连接板转动以实现所述的第一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的内表面呈锯齿状,从而能够增加所述的第一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二夹持手指与所述的浇口料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夹住所述的浇口料。

具体地,所述的夹浇口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机构上的直线轴承、插设在所述的直线轴承内的导杆,所述的导杆与所述的第一夹持装置相连接,直线轴承和导杆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导正所述的第一夹持装置的运动方向,避免所述的第一夹持装置与浇口料的位置发生偏移。

优选地,所述的直线轴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气缸的两侧。

更具体地,所述的夹浇口料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气缸与所述的固定板相固定连接,所述的直线轴承与所述的固定板相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模具具有多个模芯,每个模芯上套设有一个橡胶球笼防尘套,所述的脱模机构有多个且与所述的模芯一一对应。

更具体地,所述的多个脱模机构之间通过螺杆调节中心距,从而方便与多种不同规格的模具匹配。

具体地,所述的脱模机构包括能够夹住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头部的第二夹持装置、能够将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从所述的第二夹持装置上推离的推料装置,所述的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具有能够插设在所述的模芯和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头部之间的间隙内的插接头以及能够向所述的模芯和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之间充气的气道的吹气筒、能够夹住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头部的第二夹持组件、与所述的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的第二夹持组件张开或闭合的第三气缸;所述的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板、与所述的推料板相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的推料板向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的方向运动的第四气缸。

更具体地,所述的插接头的前端具有斜度,从而方便插接头进入所述的模芯和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头部之间的间隙内。

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夹持手指和第四夹持手指。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四夹持手指分别与所述的第三气缸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三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四夹持手指在所述的第三气缸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的机架滑动以实现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所述的第二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

更具体地,所述的脱模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的驱动机构相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的第三气缸和所述的第四气缸分别与所述的连接块相固定连接,所述的吹气筒固定插设在所述的连接块内。

优选地,所述的出气筒与所述的连接块采用卡簧连接,从而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吹气筒以配合不同规格的模具。

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四夹持手指分别与所述的第三气缸相连接且所述的第三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四夹持手指分别与所述的连接块相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第三夹持手指和所述的第四夹持手指在所述的第三气缸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的连接板转动以实现所述的第二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

具体地,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的滑轨、与所述的滑轨相滑动连接的滑动梁、与所述的滑动梁相连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的滑动梁在所述的滑轨上滑动的第五气缸。

更具体地,所述的脱模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滑动梁的下方,所述的夹浇口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的滑动梁的上方。

更具体地,所述的机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梁、与所述的两个侧梁相连接的主梁,所述的第五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的主梁上,所述的滑轨有两个,每个所述的侧梁上设置一个所述的滑轨。

具体地,所述的取模机械手还包括能够检测所述的橡胶球笼防尘套是否脱出的检测传感器,从而能够实现无人全自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脱模机构夹住橡胶球笼防尘套的头部,同时通过夹浇口料机构夹住浇口料以实现橡胶球笼防尘套的脱模,能够很好的避免因浇口料与模芯的黏连导致橡胶球笼防尘套破损,也解决了浇口料断裂残留在模具内,而不能实现全自动生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脱模更加方便,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全自动化无人生产,减少人工劳动力。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未与模芯和橡胶球笼防尘套配合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未与模芯和橡胶球笼防尘套配合的俯视图(未显示夹浇口料机构);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模机构与模芯配合的俯视图(未显示夹浇口料机构);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未显示夹浇口料机构);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6为显示模芯和橡胶球笼防尘套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7为脱模机构的剖面图;

附图8为脱模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9为夹浇口料机构的立体图;

附图10为夹浇口料机构的俯视图(第一夹持装置未伸出);

附图11为夹浇口料机构的俯视图(第一夹持装置伸出);

附图12为夹浇口料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13为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未与橡胶球笼防尘套和浇口料配合的剖面图;

附图14为附图13状态时对应的脱模机构和橡胶球笼防尘套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附图15为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与橡胶球笼防尘套和浇口料配合且未进行充气的剖面图;

附图16为附图15状态时对应的脱模机构和橡胶球笼防尘套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附图17为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与橡胶球笼防尘套和浇口料配合且进行充气的剖面图;

附图18为附图17状态时对应的脱模机构和橡胶球笼防尘套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附图19为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带动橡胶球笼防尘套和浇口料与模芯脱离的剖面图;

附图20为附图19状态时对应的脱模机构和橡胶球笼防尘套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附图21为橡胶球笼防尘套和浇口料与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脱离的剖面图;

附图22为附图21状态时对应的脱模机构和橡胶球笼防尘套的位置关系侧视图;

其中:1、橡胶球笼防尘套;2、模芯;3、浇口料;4、侧梁;5、主梁;6、滑轨;7、滑动梁;8、第五气缸;9、连接块;10、吹气筒;101、插接头;102、气道;11、第三气缸;12、第三夹持手指;13、第四夹持手指;14、推料板;15、第四气缸;16、固定板;17、第一气缸;18、直线轴承;19、导杆;20、连接板;21、第二气缸;22、第一夹持手指;23、第二夹持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该取模机械手对应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模具设置,橡胶球笼防尘套1形成在模具的模芯2上,开模后,橡胶球笼防尘套1套设在模芯2上,该取模机械手用于将橡胶球笼防尘套1从模具的模芯2上脱离。

如附图1所示,橡胶球笼防尘套取模机械手包括机架、脱模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和脱模机构上用于带动脱模机构靠近或远离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驱动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上且能够由驱动机构带动向着靠近或远离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方向运动的夹浇口料机构。

如附图1至3所示,机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梁4、与两个侧梁4相连接的主梁5。

如附图1至6所示,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的侧梁4上的滑轨6、与滑轨6相滑动连接的滑动梁7、与滑动梁7相连接且能够驱动滑动梁7在滑轨6上滑动的第五气缸8。滑轨6的延伸方向与侧梁4的延伸方向一致,每个侧梁4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滑轨6,第五气缸8固定设置在主梁5上。脱模机构安装在滑动梁7的下方,夹浇口料机构安装在滑动梁7的上方。

为了提高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生产效率,模具采用一模多穴来同时生产多个橡胶球笼防尘套1,即模具具有多个模芯2,每个模芯2上套设有一个橡胶球笼防尘套1。因此,本实施例的脱模机构有多个且与模芯2一一对应,多个脱模机构之间通过螺杆调节中心距,从而方便与多种不同规格的模具匹配。

如附图7和8所示,脱模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的滑动梁7相固定连接的连接块9、能够夹住橡胶球笼防尘套1头部的第二夹持装置、能够将橡胶球笼防尘套1从第二夹持装置上推离的推料装置。

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具有能够插设在模芯2和橡胶球笼防尘套1头部之间的间隙内的插接头101以及能够向模芯2和橡胶球笼防尘套1之间充气的气道102的吹气筒10、能够夹住橡胶球笼防尘套1头部的第二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连接且能够驱动第二夹持组件张开或闭合的第三气缸11。

本实施例的插接头101的前端具有斜度,从而方便插接头101进入模芯2和橡胶球笼防尘套1头部之间的间隙内。

第三气缸11与连接块9相固定连接,吹气筒10固定插设在连接块9内,本实施例的出气筒与连接块9采用卡簧固定连接,从而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吹气筒10以配合不同规格的模具。

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

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分别与第三气缸11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在第三气缸11的带动下相对机架滑动以实现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第二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即,第三气缸11固定设置在连接块9上,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有两个且分别与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相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第三气缸11有两个,分别固定设置在连接块9上,一个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第三夹持手指12,另一个第三气缸11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第四夹持手指13。

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分别与第三气缸11相转动连接且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分别与连接块9相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三夹持手指12和第四夹持手指13在第三气缸11的带动下相对连接板20转动以实现第二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该连接方式中,第三气缸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板14、与推料板14相连接且能够带动推料板14向着靠近或远离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方向运动的第四气缸15,第四气缸15与连接块9相固定连接。

如附图9至12所示,夹浇口料机构包括与驱动机构相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6、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6上的第一气缸17、与第一气缸17相连接且由第一气缸17带动向着靠近或远离浇口料3的方向运动的第一夹持装置、固定设置在固定板16上的直线轴承18、插设在直线轴承18内的导杆19,导杆19与第一夹持装置相连接,直线轴承18和导杆19的设置,能够很好的导正第一夹持装置的运动方向,避免第一夹持装置与浇口料3的位置发生偏移。本实施例中,直线轴承18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第一气缸17的两侧,每个直线轴承18内插设有一根导杆19。

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与第一气缸17的活塞杆和导杆19相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0、能够夹住浇口料3的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一夹持组件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夹持组件张开或闭合的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21与连接板20相固定连接。

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当第一夹持组件闭合时,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夹住浇口料3。

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分别与第二气缸21相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在第二气缸21的带动下相对机架滑动以实现相对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第一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该连接方式中,第二气缸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的连接方式还可以为: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分别与连接板20相转动连接且与第二气缸21相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在第二气缸21的带动下相对连接板20转动以实现第一夹持组件的闭合或张开。该连接方式中,第二气缸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的内表面呈锯齿状,从而能够增加第一夹持手指22和第二夹持手指23与浇口料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夹住浇口料3。

本实施例的取模机械手还包括能够检测橡胶球笼防尘套1是否脱出的感应传感器,从而能够实现无人全自动生产。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只需与橡胶球笼防尘套1对应即可。

附图13至22显示了本实施例的取模机械手的动作流程:

模具开模后,模芯2在图13所示位置,第五气缸8推动滑动梁7在滑轨6上前进运动,进而带动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靠近模芯2至吹气筒10与模芯2前端配合,同时,第一气缸17推动第一夹持装置向前运动至浇口料3的位置,如附图15所示。从吹气筒10注入高压空气使得橡胶球笼防尘套1膨胀,第三气缸11带动第二夹持组件闭合夹紧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头部,同时,第二气缸21带动第一夹持组件闭合夹紧浇口料3,如附图17所示。第五气缸8复位带动滑动梁7向后运动,由于脱模机构夹住橡胶球笼防尘套1的头部,夹浇口料机构夹住浇口,从而,橡胶球笼防尘套1和浇口料3随着脱模机构和夹浇口料机构向后运动而与模芯2脱离,如附图19所示,此时,传感器检测橡胶球笼防尘套1是否与模芯2脱离,若未脱离,则发出警报信号;若脱离,则输出循环生产的信号。复位第三气缸11使第二夹持组件张开,复位第二气缸21使第一夹持组件张开,第四气缸15带动推料板14向前运动,推料板14把橡胶球笼防尘套1从吹气筒10上脱离,如附图21所示。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