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118发布日期:2019-05-03 19:20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3D打印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接近开关的主要原理是用接近开关的测量距离,将测量的高度补偿进固件里面,在打印的时候,将这个补偿值实时的补偿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开关主要是利用喷头与平台发生碰撞,产生信号传输到主板,产生补偿值.

目前,3D打印设备中使用的是机械式开关,因此在触碰的过程中,是借住喷嘴的运动。但是,喷嘴在撞击平台的时候,会导致喷嘴晃动或者倾斜,影响机器在使用喷嘴的出料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辅助装置,包括:热床、干簧管和喷头,所述热床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中均安装有一个磁铁,所述干簧管安装到所述喷头上,所述干簧管随着所述喷头在所述喷头打印移动过程中运动至一个所述磁铁时向3D打印设备的调平装置发出一个距离感应信号。

优选地,所述热床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PC膜和软磁片,所述PC膜的远离所述软磁片的表面为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簧管在常开和常闭的切换过程中,可测出喷头与热床之间的临界距离,从而使3D打印设备的调平装置可根据该临界距离,在打印的过程中,控制喷头与平台的距离始终是一样的,实现对喷头的调平。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热床和干簧管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放置了软磁片时的热床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软磁片和PCB膜的放置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热床;2、干簧管;3、安装孔;4、磁铁;5、PC膜;6、软磁片;7、打印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辅助装置,包括:热床1、干簧管2和喷头,所述热床1上形成有多个安装孔3,每个所述安装孔3中均安装有一个磁铁4,所述干簧管2安装到所述喷头上,所述干簧管2随着所述喷头在所述喷头打印移动过程中运动至一个所述磁铁4时向3D打印设备的调平装置发出一个距离感应信号。其中,调平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3D打印设备中使用的已有调平装置。

这样,本实用新型可利用磁铁4产生的磁场与干簧管的相对配合,在无磁时,使干簧管中的金属弹片断开,有磁场时,使干簧管中的金属弹片闭合,从而使干簧管形成常开和常闭触点。在常开和常闭的切换过程中,可测出喷头与热床之间的临界距离,从而使3D打印设备的调平装置可根据该临界距离,在打印的过程中,控制喷头与平台的距离始终是一样的,实现对喷头的调平。

目前的打印平台主要借助于玻璃、碳硅晶平台、固体胶、美纹纸等使耗材在融化的时候,能粘贴在热床上。玻璃表面光滑,在沾紧的效果上表现不佳,而且在打印完成之后,模型很难去掉。碳硅晶平台能是使模型在加热的情况下吸附模型,在冷却的时候使模型分开,但此方案对热床的要求极高,而且也需要配合固体胶使用,才能吸附模型,稳定性不高,很容易在打印的过程中,出现粘不住的情况。玻璃与碳硅晶平台在与热床固定都是使用夹子固定,安全性不高。美纹纸会产生底部的不平,在取模型的时候,也会经常将美纹纸弄坏,需要经常更换。

为此,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热床1上由上至下依次设有PC膜5和软磁片6,所述PC膜5的远离所述软磁片6的表面为粗糙面。由于磁铁4与软磁片6都有磁性,当软磁片6作为打印平台的时候,应确定好N极与S极,保证二者能够吸附在一起,这样可利用磁铁与软磁片实现打印平台的吸附。此外,利用软磁片与PC贴纸(即PC膜5)的结合可实现对打印工件7的吸附,这是因为:PC膜上表面采用磨砂工艺打磨成粗糙面之后,可使打印工件与PC膜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使二者粘得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干簧管的体积小,工作寿命长,与机械开关相比,不会与平台进行物理碰撞,在与永磁体配合过程中,也比传统的接近开关的抗干扰性强,通用性更高。

(2)软磁片配合磁铁使得在取模型(即打印工件)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掰一下软磁片,模型就很容易取下来。模型在软磁片上方,在掰软磁片的时候,相当于软磁片从模型上撕下来。

(3)软磁片配合PC贴纸的使用,PC贴纸上会有细小的磨砂纹路,会使得模型在打印的过程中,平台能很好的吸附模型,防止模型翘边和脱落的情况发生。

在3D打印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床中嵌入磁铁,将自动调平、热床吸附、模型更换三者很自然的结合在一块,大大的提高了3d打印机的简易性,使得客户的操作体验越来越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