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注塑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及变形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1526发布日期:2019-07-10 09:39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检测注塑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及变形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注塑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及变形的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产品由注塑工序加工完成后,位于产品一端的卡扣被作为重要的安装部位与对配产品实现卡接,在客户使用过程中,一旦卡扣发生缺料或者变形,无法与对配产品卡接时,将导致产品无法使用。由于产品卡扣位置体积很小,一旦缺料或者变形,利用人工肉眼进行检验时,不仅耗费工时,影响生产效率,还经常出现漏检的问题,很难做到100%检测;有问题的产品一旦流到客户处,会影响客户装配,造成客户抱怨和投诉,给厂家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注塑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及变形的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测注塑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及变形的机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带有卡框和导向端的底板、下压臂及弹簧,所述的下压臂一端弯折呈U形并固定连接在底板上,下压臂的另一端向底板方向弯折形成弹性接触端,弹性接触端悬空位于卡框上部,弹性接触端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产生弹性形变推动卡扣脱离卡框,在下压臂与底板之间还连接有使弹性接触端恢复弹性形变的弹簧。

上述方案中,底板的导向端与待检产品的插口相适应。

上述方案中,下压臂呈U形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检测机构,包括底板及固定在底板上的下压臂实现检测,将待检产品卡接在检测机构后,即可判断出待检产品的卡扣是否存在物料缺失和变形的情况,该机构无需人工肉眼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基本可以做到100%检测出产品在卡扣位置的缺失物料或者变形缺陷; 采用该机构检测,操作简单,容易判断,实现快速,检测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注塑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及变形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检测机构、11导向端、12下压臂、13弹簧、14固定螺栓、15弹性接触端、16卡框、17底板、2待检产品、21插口、2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采用的检测机构1,包括带有卡框15和导向端11的底板17、下压臂12及弹簧13,下压臂12一端弯折呈U形并通过固定螺栓14固定在底板17上,下压臂12的另一端向底板17方向弯折形成弹性接触端15,弹性接触端15悬空位于卡框16上部,弹性接触端15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弹性形变推动卡扣22脱离卡框16,在下压臂12与底板17之间还连接有使弹性接触端15回复弹性形变的弹簧13。

底板17的导向端11与待检产品2的插口相适应。导向端11通过插口21进入产品型腔。产品型腔内设有卡扣22。

检测机构1的工作过程如下:

注塑周期完成后,模具开模,机械手从模具中取出两个产品,机器自动进行下一模生产。

在生产时,由操作者拿着待检产品,使待检产品的插口正对检测机构1的导向端11,推动待检产品直到待检产品2的卡扣卡接在检测机构1的卡框11内停止。拉动待检产品2,若待检产品2无法与检测机构2自然分离,则操作者按动下压臂12,下压臂12发生弹性形变压迫卡扣22从检测机构1的卡框11处脱离,时待检产品2与检测机构1分开,此时表明待检产品2的卡扣部位不缺料,也不变形,产品为合格产品;如果待检产品2的卡扣22插入检测机构1的卡框11后,操作者无需拉动待检产品2,待检产品2即可很自然的与检测工装2脱离,表明待检产品2的卡扣位置缺失物料或者变形,卡扣缺失功能,因此可以判断该待检产品2为不合格产品。

本实施例的整个检测过程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完成,检测动作简单、快速,判断方法简单,可以做到100%检测出产品卡扣处缺失物料或者变形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