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硬度防火密封圈脱模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7022发布日期:2019-06-29 01:0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硬度防火密封圈脱模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硬度防火密封圈脱模治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高硬度防火密封圈a外圈有密封作用的筋条b。由于筋条b的存在,下模板的型腔内对应形成扣位,导致脱模时高硬度防火密封圈a无法顺利从型腔中脱落。

并且,高硬度防火密封圈a所用防火硅胶UL94V0 邵氏硬度70度,这种原料,扯断伸长率180%左右,极具脆性,导致产品在脱模时非常容易与毛边分离,造成毛边脱掉但产品却留在模具型腔内,无法正常脱模,产能极低。

现有的脱模方法是将带有产品的下模板取出,然后人工将产品逐个从型腔内取出。这种脱模方法效率低,且容易对产品造成破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下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硬度防火密封圈脱模治具,其可以实现快速脱模,且不会破坏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上:

一种高硬度防火密封圈脱模治具,包括有U型框、侧板以及筛网;所述U型框包括有一中板条和两侧板条,两所述侧板条的右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板条的前后两端;

两所述侧板分别安装于两所述侧板条的左端上表面;所述筛网安装于所述U型框下表面并覆盖所述U型框的框孔,使所述U型框与所述筛网围合成一具有上开口的托料腔;

所述筛网向左延伸并包裹所述侧板的边缘,使所述筛网与所述侧板围合成一接料腔;

所述托料腔与所述接料腔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加强板条,所述加强板条前后两端上表面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板条左部下表面;所述筛网夹设于所述加强板条与侧板条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侧板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U型框设置有贯穿上下的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上有益效果:脱模时先把毛边从下模板中脱落,在将托料腔的上开口覆盖在下模板的型腔下方,利用风枪吹型腔内的产品,使产品从型腔内脱落并落入托料腔内,最后落入接料腔内,产品顺利脱模,从而提高脱模效率,且避免破坏产品,提高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高硬度防火密封圈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与下模板配合时立体图。

附图标记

a-高硬度防火密封圈,b-筋条,10-U型框,11-中板条,12-侧板条,13-加强板条,14-定位孔,20-侧板,21-加强杆,30-筛网,31-托料腔,32-接料腔;40-下模板,41-定位柱,42-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种高硬度防火密封圈脱模治具,包括有U型框10、侧板20以及筛网30。

U型框10包括有一中板条11和两侧板20条12,两侧板20条12的右端分别连接于中板条11的前后两端。U型框10设置有贯穿上下的定位孔14。

两侧板20分别安装于两侧板20条12的左端上表面;筛网30安装于U型框10下表面并覆盖U型框10的框孔,使U型框10与筛网30围合成一具有上开口的托料腔31。

筛网30向左延伸并包裹侧板20的边缘,使筛网30与侧板20围合成一接料腔32。

托料腔31与接料腔32连通。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加强板条13,加强板条13前后两端上表面分别连接于两侧板20条12左部下表面;筛网30夹设于加强板条13与侧板20条12之间。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加强杆21,加强杆21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侧板20的侧面。

脱模时:(1)脱模时先把毛边从下模板40中脱落;(2)如图3所示,在将托料腔31的上开口覆盖在下模板40的型腔42下方,上模板的定位柱41插设于定位孔14内;(3)利用风枪吹型腔42内的产品,使产品从型腔42内脱落并落入托料腔31内,最后落入接料腔32内,产品顺利脱模。

以下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