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3486发布日期:2020-02-21 18:21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辅注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辅注塑又称气体注塑是一种新的注射成型工艺,其原理是在原来的注射成型的保压阶段,利用压力相对低的气体代替型腔内的树脂保压,气辅注塑只要在现有的注射成型机上增设一个供气装置即可实现,供气装置由气泵、高压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控制装置和气体喷嘴构成,气体控制装置用特殊的压缩机连续供气,用电控阀进行控制使压力保持恒定。

现有汽车内饰拉手气辅注塑时,该模具内的高压不方便快速的排出至外界,会导致模具内高压气体积聚,高压气体的积存容易使该装置发生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具备使汽车内饰拉手气辅注塑模具内高压气体快速排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汽车内饰拉手在气辅注塑时其模具内高压气体无法快速排出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包括气管,所述气管的右侧放置有自动排气装置,所述自动排气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气筒,所述集气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动排气装置。

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套筒、球槽、密封球、空腔、第一弹簧和连接孔,所述气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与气管相连通,所述空腔内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球槽,所述空腔的内部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右端与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球槽的内部放置有与球槽相适配的密封球,且密封球的外侧面与第一弹簧的左端相接触,所述套筒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集气筒,且集气筒通过连接孔与空腔相连通。

所述手动排气装置包括环槽、t型密封塞、第一销钉、连杆、第二销钉、铰支座、密封圈、出气孔、第二弹簧、活动杆、密封槽、限位板和密封胶环,所述集气筒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内部放置有t型密封塞,所述t型密封塞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活动杆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集气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的底端与限位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筒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铰支座,所述铰支座的顶端通过第二销钉固定铰接有连杆,且连杆靠近t型密封塞的一端与t型密封塞的顶端通过第一销钉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筒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环槽,且环槽的直径值大于出气孔的直径值,能对t型密封塞进行限位,以防止t型密封塞向下运动过度脱离出气孔进入集气筒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t型密封塞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呈波纹状的密封胶环,且密封胶环的外表面与出气孔的内侧壁相接触,提高t型密封塞与出气孔之间的密封作用,避免集气筒内高压气体经出气孔自行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筒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能使该装置快速的与模具进行连接,方便使用者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呈圆柱状,且限位板的直径值大于出气孔的直径值,避免手动排气装置经出气孔弹出至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环槽的内底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内部放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顶端与t型密封塞的底面相接触,能加大t型密封塞与环槽之间的密封。

1、该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通过设置密封球,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能使高压的压力推动密封球使第一弹簧克服自身弹力作用,从而密封球离开球槽,达到使高压气体自动进入集气筒内部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汽车内饰拉手气辅注塑模具内高压气体不方便快速排出的问题。

2、该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通过设置t型密封塞,在第二弹簧和连杆的作用下,能达到集气筒内压力过高自动释放的目的,且当手工操作连杆时,也可手工对集气筒内进行高压气体压力释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排气装置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t型密封塞正视图。

图中:1气管、2自动排气装置、201套筒、202球槽、203密封球、204空腔、205第一弹簧、206连接孔、3集气筒、4手动排气装置、401环槽、402t型密封塞、403第一销钉、404连杆、405第二销钉、406铰支座、407密封圈、408出气孔、409第二弹簧、410活动杆、411密封槽、412限位板、413密封胶环、5安装板、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拉手的气辅注塑用的排气装置,包括气管1,气管1的右侧放置有自动排气装置2,自动排气装置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集气筒3,集气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动排气装置4。

自动排气装置2包括套筒201、球槽202、密封球203、空腔204、第一弹簧205和连接孔206,气管1的右端螺纹连接有套筒201,套筒20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04,且空腔204与气管1相连通,空腔204内侧壁的中部开设有球槽202,空腔204的内部放置有第一弹簧205,且第一弹簧205的右端与空腔20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球槽202的内部放置有与球槽202相适配的密封球203,且密封球203的外侧面与第一弹簧205的左端相接触,套筒20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集气筒3,且集气筒3通过连接孔206与空腔204相连通,集气筒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且安装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6,能使该装置快速的与模具进行连接,方便使用者使用。

手动排气装置4包括环槽401、t型密封塞402、第一销钉403、连杆404、第二销钉405、铰支座406、密封圈407、出气孔408、第二弹簧409、活动杆410、密封槽411、限位板412和密封胶环413,集气筒3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出气孔408,出气孔408的内部放置有t型密封塞402,t型密封塞4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呈波纹状的密封胶环413,且密封胶环413的外表面与出气孔408的内侧壁相接触,提高t型密封塞402与出气孔408之间的密封作用,避免集气筒3内高压气体经出气孔408自行泄漏,集气筒3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环槽401,且环槽401的直径值大于出气孔408的直径值,能对t型密封塞402进行限位,以防止t型密封塞402向下运动过度脱离出气孔408进入集气筒3的内部,环槽401的内底壁开设有密封槽411,密封槽411的内部放置有密封圈407,且密封圈407的顶端与t型密封塞402的底面相接触,能加大t型密封塞402与环槽401之间的密封,t型密封塞402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10,活动杆41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12,限位板412呈圆柱状,且限位板412的直径值大于出气孔408的直径值,避免手动排气装置4经出气孔408弹出至外部,活动杆410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409,第二弹簧409的顶端与集气筒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且第二弹簧409的底端与限位板4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集气筒3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铰支座406,铰支座406的顶端通过第二销钉405固定铰接有连杆404,且连杆404靠近t型密封塞402的一端与t型密封塞402的顶端通过第一销钉403相铰接。

使用时,将气管1远离自动排气装置2的一端与模具内部高压气体端相连通,当模具内部气体压力过高时,该高压气体将推动密封球203使第一弹簧205收缩,此时,密封球203离开球槽202,从而模具内的高压气体可以套筒201进入集气筒3的内部,当模具内气体压力低于第一弹簧205的弹力时,第一弹簧205将推动密封球203使其向左侧移动进入球槽202的内部,从而对气管1进行封堵,此时该模具内的气体无法进入套筒201的内部,当集气筒3内部气体压力过高时,该压力会推动活动板410,此时第二弹簧409收缩,从而使得t型密封塞402向上运动脱离出气孔408,从而该集气筒3内部高压气体经出气孔408释放至外部,当集气筒3内压力不足以克服第二弹簧409的弹力时,第二弹簧409靠自身的弹力作用使限位板412向下运动,此时t型密封塞402向下运动进入出气孔408的内部,当操作要手动操作对集气筒3内进行高压气体释放时,可操作远离手动排气装置4一端的连杆404向下压,当该压力克服第二弹簧409的弹力作用时会使得第二弹簧409压缩,而t型密封塞402脱离出气孔408,此时集气筒3内高压气体可经出气孔408排出至外部,当操作松开连杆404,此时t型密封塞402在第二弹簧409的压力作用下使该t型密封塞402向下运动,进入出气孔408的内部,对集气筒3内部进行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