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5422发布日期:2019-09-06 19:32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管材挤出机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



背景技术:

常见的塑料双壁波纹管机头通常适用于加工直径大于毫米口径的大口径管材,很少有能加工直径小于毫米的双壁波纹管的挤出机头,现有的用于小口径双壁波纹管的挤出机头技术还不够成熟,并且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将内层偏壁调节装置设置在内层芯模处,调整内层偏壁时,需要在内层芯模处调节,但是生产小口径波纹管材时,内层芯模的位置是伸入在成型机内,在调整偏壁时需要停止生产,将机头从成型机内抽出后再进行调节,操作不便,并且耽误生产,降低生产效率。

2、现有的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内层进料口和外层进料口分别布置在在机头体的左右两侧,内层进料口和外层进料口轴向上间隔一段距离,并且内层进料口和外层进料口距离内层口模和外层口模的距离较远,料在挤出机头内是熔体状态,即熔体从进料口流至出料口的经过的距离长,需要的时间多,并且熔体流动过程中容易降温变的粘稠,流动性变差,延长了波纹管管坯的挤出时间,不能满足高速生产的需要。

3、现有的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的内层螺旋体前端安装有内层芯模,内层螺旋体外周的外层螺旋体前端安装有内层口模,外层螺旋体外周的外层口模安装套前端安装有外层口模,即并且内层芯模外周设有内层口模,内层口模外周设置有外层口模,内层芯模和内层口模之间形成内层出料口,内层口模和外层口模之间形成外层出料口,内层出料口与外层出料口大致位于同一轴向位置,这种对齐方式的“多层相套”结构使得对外层口模、内层口模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设备成本高,并且不便于安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能实现直径小于毫米小口径波纹管的生产,快速实现调整偏壁,调整偏壁无需停机,能满足高速生产的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所述机头安装于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具有顺次设置的大径段、缩径段和小径段;所述机头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压紧端盖,所述压紧端盖固定连接有模套、位于所述模套内部的外层螺旋套和位于所述外层螺旋套内部的内层螺旋套,所述模套的前端安装有外套,所述外层螺旋套的前端安装有外层芯模安装套,所述外层芯模安装套的前端安装有外层芯模,所述外层芯模与所述外套之间形成外层出料口,所述外层螺旋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层出料口连通的外层螺旋进料通道;

所述外层螺旋套的前端还安装有位于所述外层芯模安装套内部的中套,所述中套的前端安装有内层口模,所述内层口模与所述外层芯模之间留有轴向间距,所述中套的内部设置有前端伸出所述中套的内层芯模安装套,所述内层芯模安装套的前端安装有内层芯模,所述内层芯模与所述内层口模之间形成内层出料口,所述内层螺旋套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内层出料口连通的内层螺旋进料通道;

所述模套设置有与所述外层螺旋进料通道相连通的外层进料口、与所述内层螺旋进料通道相连通的内层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机头设置有内层偏壁调节装置,所述内层偏壁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栓、内调整套和顶紧套,所述顶紧套与所述内调整套的一端螺纹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调节螺栓沿所述压紧端盖周向阵列并延伸至所述顶紧套外周面,所述内层螺旋套内部设置有所述内调整套,并设置有防止所述内调整套转动的防转装置,所述内层螺旋套的两端分别设有同心的第一球面和第二球面,所述内层芯模安装套的后端与所述内调整套的前端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内层芯模安装套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球面相适配的第三球面,所述顶紧套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球面相适配的第四球面,所述第一调节螺栓调整所述内调整套和所述内层芯模安装套绕所述第一球面和第二球面的球心摆动。

优选的,所述防转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调整套和所述内层螺旋套内部的键槽和与所述键槽相匹配的键。

优选的,所述外套的后端设置有外套法兰,所述外套法兰的前面设置有模套压环,所述外套通过穿设所述模套压环的螺纹紧固件与所述模套固定。

优选的,所述机头设置有外层偏壁调节装置,所述外层偏壁调节装置包括沿所述模套周向阵列的多个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穿过所述模套并抵靠所述外套法兰的周面。

优选的,所述外层进料口和所述内层进料口位于所述模套两侧,并且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层芯模安装套与所述中套之间形成通气道,所述通气道的出气口对应于所述内层口模与所述外层芯模之间的所述轴向间距。

优选的,所述内层芯模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挤出机头能实现直径小于毫米小口径波纹管的生产,并且能实现高速生产。

生产过程中,能对生产的管坯进行内层偏壁和外层偏壁进行调节,内层偏壁调节装置位于压紧端盖处,通过第一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外层偏壁调节装置设置在模套前端和外套的后端,通过第二调节螺栓进行调节,无论是调节调整内层偏壁还是调节外层偏壁时,无需将挤出机头从成型机内抽出后再进行调节,无需停止生产,操作简单,不耽误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外层进料口和外层出料口设置在机头的两侧相对设置,与外层出料口模和内出料口的距离近,并且内层芯模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防止熔体流动过程中因温度降低变的粘稠,防止熔体流动性变差,缩短熔体在进料通道内的时间,满足高速生产的需要。

所述内层口模与所述外层芯模之间留有轴向间距,内层出料口与外层出料口轴向留有间距,降低了对内层口模与外层芯模的加工精度要求,便于安装和维修,降低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中C-C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内层螺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顶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内层芯模安装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A1-大径段,A2-缩径段,A3-小径段,1-外层出料口,11-模套,12-外套,13-模套压环,2-内层出料口,21-外层螺旋套,22-外层芯模安装套,23-外层芯模,24-中套,25-内层口模,31-内层螺旋套,311-第一球面,312-第二球面,32-内层芯模安装套,321-第三球面,33-内层芯模,34-键,35-内调整套,36-顶紧套,361-第四球面,4-压紧端盖,5-内层进料口,51-内层螺旋进料通道,6-外层进料口,61-外层螺旋进料通道,7-第一调节螺栓,8-第二调节螺栓,9-机架,J-加热装置,Q-通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便于描述,定义出料为“前”,进料为“后”。

挤出机头的前端插入成型机,融化的原料通过挤出机头挤出双层管材管坯,管坯进入成型机通过波纹管模具做成双壁波纹管。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一种小口径双壁波纹管挤出机头,机头安装于机架9上,机头具有顺次设置的大径段A1、缩径段A2和小径段A3。机头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9上的压紧端盖4,压紧端盖4固定连接有模套11、位于模套11内部的外层螺旋套21和位于外层螺旋套21内部的内层螺旋套31,模套11的前端安装有外套12,外层螺旋套21的前端安装有外层芯模安装套22,外层芯模安装套22的前端安装有外层芯模23,外层芯模23与外套12之间形成外层出料口1,外层螺旋套2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外层出料口1连通的外层螺旋进料通道61。

外层螺旋套21的前端还安装有位于外层芯模安装套22内部的中套24,中套24的前端安装有内层口模25,内层口模25与外层芯模23之间留有轴向间距,中套24的内部设置有前端伸出中套24的内层芯模安装套32,内层芯模安装套32的前端安装有内层芯模33,内层芯模33与内层口模25之间形成内层出料口2,内层螺旋套3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内层出料口2连通的内层螺旋进料通道61。

模套11设置有与外层螺旋进料通道61相连通的外层进料口6、与内层螺旋进料通道51相连通的内层进料口5。由于内层口模与所述外层芯模之间留有轴向间距,即内层出料口5与外层出料口6轴向留有间距,降低了对内层口模25与外层芯模23的加工精度要求,便于安装和维修,降低设备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机头设置有内层偏壁调节装置,内层偏壁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螺栓7、内调整套35和顶紧套36,顶紧套36与内调整套35的一端螺纹连接,多个第一调节螺栓7沿压紧端盖4周向阵列并延伸至顶紧套36外周面,内层螺旋套31内部设置有内调整套35,并设置有防止内调整套35转动的防转装置,内层螺旋套31的两端分别设有同心的第一球面311和第二球面312,内层芯模安装套32的后端与内调整套35的前端固定连接,并且内层芯模安装套32的后端设置有与第一球面311相适配的第三球面321,顶紧套36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二球面312相适配的第四球面361,第一调节螺栓7调整内调整套35和内层芯模安装套32绕所述第一球面311和第二球面312的球心摆动。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球面311、第二球面312、第三球面321和第四球面361的圆心均为O1,第一球面311的半径为R1,第二球面312的半径为R2,第三球面321的半径为R3,第四球面361的半径为R4。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整螺栓7设置有4个。防转装置包括设置于内调整套35和内层螺旋套31内部的键槽和与键槽相匹配的键34。

内层偏壁调节过程及原理:将顶紧套36旋转后退,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径向相对的两个第一调整螺栓7,这两个相对的第一调整螺栓7中的一个径向后退,则另一个需要径向前进,调整第一调整螺栓7时,顶紧套36带动内调整套35和内层芯模安装套32绕第一球面311和第二球面312的球心摆动,此时与内层芯模安装套32固定的内层芯模33摆动,而内层口模25是不动的,则内层口模25和内层芯模33之间的出料口2变动,从而调整出料口2挤出的管坯管壁厚度(使管壁厚度均匀,防止管壁出现厚薄不均匀的现象),调整好管坯偏壁后,将顶紧套36向前拧紧。

外套12的后端设置有外套法兰,外套法兰的前面设置有模套压环13,外套12通过穿设模套压环13的螺纹紧固件与模套11固定。机头设置有外层偏壁调节装置,外层偏壁调节装置包括沿模套11周向阵列的多个第二调节螺栓8,第二调节螺栓8穿过模套11并抵靠外套法兰的周面。第二调节螺栓8在模套11的周向设置有4个,相邻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栓8间隔90°,相对的两个螺栓间隔180°。

外层偏壁调节过程及原理,拧松模套压环13与模套11端面的连接螺栓,然后调整相对的两个第二调节螺栓8,第二调节螺栓8改变了外套12的径向位置,从而使得外层出料口1挤出的管坯偏壁变化,达到了外层偏壁调整的目的,调整好后再锁紧模套11端面的连接螺栓。

外层芯模安装套22与中套24之间形成通气道Q,通气道Q的出气口对应于内层口模25与外层芯模23之间的轴向间距。

如图1和图4所示,外层进料口6和外层出料口1位于模套11两侧,并且相对设置。并且内层进料口5和外层进料口6距离内层口模15和外套12端部(外套12的作用相当于传统机头的外层口模)的距离较近,即熔体状态的料从进料口流至出料口的经过的距离缩短,内层芯模安装套32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J,电加热装置J设置为加热电阻丝,起到对熔体状态的料进行保温的作用,防止熔体状态的料因降温而粘稠,使得熔体状态的料易于流动,缩短熔体在进料通道内的时间,满足高速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一切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原理、结构和方法,所做出的种种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