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4551发布日期:2019-10-09 04:4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成型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胎成型是按轮胎的设计要求制作出胎面,在成型机上成型出胎体,再将胎面和胎体在成型机上贴合或缠绕组合在一起,制成一个胚胎,再将其置于硫化剂中进行定型、硫化获得成品,再与独立的轮毂固定。由于传统成型工艺中的胎面和胎体都是未经硫化的,它们在硫化机中进行定型硫化时,胎面和胎体都会伸张变形,质量不容易控制,胎体和胎面结合存在隐患,特别是高速行驶时,而且也会影响轮胎的耐磨、耐穿刺性能;且轮毂固定的牢固度,及长时间使用后的松动情况,也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体、胎面与轮毂紧密粘接,质量更加稳定的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胎面的圆周长,将挤出机挤出的胎面生胶切割,并首尾胶粘;s2、注塑机于内胎模具内注塑内胎材料;s3、将胶黏后的胎面生胶置于内胎材料的外表面,共同硫化,,完成外部胎面的硫化、内部内胎交联发泡;s4、同时,通过轮毂模具,于内胎材料的内表面注塑轮毂材料,一体冷却定型后,制得一体成品。上述步骤s1中胎面生胶的挤出温度为60-90℃。上述步骤s3中的硫化温度是160-200℃,硫化压力与传统的硫化压力一致。上述步骤s3中的硫化是在平板硫化机或者环形硫化机中进行,预硫化的压力为30-70kg/cm2。上述内胎材料及轮毂材料的注塑,使用双工位注塑机,注塑轮毂部件可以顶起降下。上述轮毂材料包括玻纤增强尼龙材料。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胎面、胎体(内胎)、轮毂一体成型,硫化、发泡工艺、轮毂定型同时进行,胎体、胎面与轮毂紧密粘接,不存在轮胎轮毂分层隐患,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耐磨耐穿刺性能更佳,尤其适用于共享单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胎面、内胎、轮毂的材料配方及尺寸。一种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24寸轮胎的胎面的圆周长,将挤出机挤出的胎面生胶切割,加工温度60-90℃,并利用橡胶胶黏剂首尾胶粘;s2、使用双工位注塑机于内胎模具内注塑内胎材料;s3、将胶黏后的胎面生胶置于内胎材料的外表面,共同在平板硫化机中于170-180℃温度下进行硫化,完成外部胎面的硫化,内部胎体交联发泡;预硫化的压力为30-70kg/cm2。s4、硫化同时,通过使用双工位注塑机顶起轮毂模具,于内胎材料的内表面注塑轮毂材料,一体冷却定型后,制得一体成品。轮毂材料包括玻纤增强尼龙材料。内胎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类橡胶材料50-100,树脂10-50,填充油10-50,填料20-50,润滑剂0.1-5,促进剂1-6,发泡剂1-6,交联剂0.1-5,着色剂1-3;其中,类橡胶材料包括ssbr及其氢化物,或,与sbs、sebs、seps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胎面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组份:类橡胶材料50-100,树脂10-30,填充油10-50,填料20-50,润滑剂0.1-3,交联剂0.1-5,耐磨剂0.1-5,着色剂1-3;其中,类橡胶材料包括ssbr及其氢化物,或,与sbs、sebs、seps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上述轮胎轮毂一体成品的性能检测,如下表所示:性能单位范围耐磨性din磨耗指数小于50胎面密度g/cm31.02-1.10din磨耗实验检测,根据gb/t9867—1988进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技术特征: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充气轮胎轮毂一体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胎面的圆周长,将挤出机挤出的胎面生胶切割,并首尾胶粘;注塑机于内胎模具内注塑内胎材料;将胶黏后的胎面生胶置于内胎材料的外表面,共同硫化,完成外部胎面的硫化、内部内胎交联发泡;同时,通过轮毂模具,于内胎材料的内表面注塑轮毂材料,一体冷却定型后,制得一体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胎面、胎体(内胎)、轮毂一体成型,硫化、发泡工艺、轮毂定型同时进行,胎体、胎面与轮毂紧密粘接,不存在轮胎轮毂分层隐患,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耐磨耐穿刺性能更佳,尤其适用于共享单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技术研发人员:金雨谷;张爱民;潘国平;徐燕妮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海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19.05.24技术公布日:2019.10.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