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及包括其的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2455发布日期:2020-03-17 19:2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及包括其的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关于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及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一充气轮胎似乎在一圆周方向上具有一相同的内部结构。然而,由于在设计上及多个制造过程上的限制,所述充气轮胎具有一非均一性。因此,所述轮胎的一均一性指出所述轮胎的一均一程度,并用于确定所述轮胎的品质。

关于一种用于确定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方法,存在有一径向力变化(rfv)与一侧向力变化(lfv)、一静态平衡(s/b)与一动态平衡(d/b)以及一径向偏转量(rro)与一侧向偏转量(lro),所述rfv及所述lfv指出一硬度的均一性,所述s/b及所述d/b指出一重量的均一性,所述rro及所述lro指出一尺寸的均一性。

在它们之间,所述rfv指出在所述轮胎的所述径向力中的变化。当一负载被施加到所述轮胎上且同时在一轮胎轴杆被固定的一状态下使所述轮胎转动时,通过在一鼓件轴杆的一上端处及一下端处安装一荷重元来测量在所述轮胎与一鼓件之间的一垂直推斥力。此时,在所述轮胎的单次转动的期间,所述推斥力的变化呈现一规则波动。所述rfv为此波动的一最高点及一最低点的一差异值。虽然所述rfv特别地影响一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振动、胎面磨损等,但可改善一轮胎完成品不佳的所述rfv。

关于一种用于改善所述均一性的传统方法,存在有一种研磨方法,所述研磨方法通过用一研磨机来研磨与在所述轮胎的一径向方向上的所述推斥力的一峰值点相对应的所述轮胎的一肩部从而改善所述rfv。然而,所述研磨方法的缺点在于所述轮胎的外表受到磨损且由于轮胎的粉尘使得一工作环境变差。此外,需要一额外的过程用于去除所述轮胎的研磨粉末,从而增加在一轮胎制造过程中的一循环时间。

因此,需要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所述设备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轮胎均一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提供能够提高一轮胎的均一性的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以及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

根据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所述校正鼓包含:一低部鼓,与一轮胎的一内部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相接触;一上部鼓,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低部鼓可上下移动且配置用以按压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另一部分,所述另一部分未与所述下部鼓相接触;及一液压驱动单元,配置用以连接所述上部鼓及所述下部鼓,并使所述上部鼓相对于所述下部鼓上下移动,其中所述上部鼓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接触面积小于所述下部鼓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接触面积。

所述上部鼓可包括:一鼓主体;一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鼓主体中以便加热所述鼓主体;及多个热绝缘体,设置在所述鼓主体的一圆周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

多个凹槽部分可形成在所述鼓主体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处,且所述多个热绝缘体可被安装在所述多个凹槽部分中并被固定在所述鼓主体上。

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可进一步包含:多个扣紧构件,配置用以在穿过所述多个热绝缘体至所述鼓主体中时,将所述多个热绝缘体固定在所述鼓主体上。

多个圆型部分可被设置在所述上部鼓的一圆周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所述设备包含:一外壳;上面所述的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一支撑件,配置用以支撑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及一转移单元,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外壳处,所述转移单元用于将一轮胎转移以使所述轮胎固定在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上。

所述支撑件可从所述外壳的一底部表面向上突出,并支撑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以便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部表面以一预定的距离分开。

所述转移单元可包括:一转移平板,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配置为面向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的一前表面;多个引导杆,可转动地从所述转移平板的所述表面突出且配置用以支持所述轮胎;多个把手,穿过所述转移平板且配置用以固定各自对应的所述多个引导杆;及一引导轨道,接合所述转移平板及所述外壳,且配置用以引导所述转移板的移动。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及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可容易地提高所述轮胎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鉴于与多个附图的结合,本公开的多个目的及多个特征从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将变为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一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的一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沿着图1中的一线段a-a’所截取的一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一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的一示意性立体图;及

图4为沿着图3中的一线段b-b’所截取的一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贯穿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所使用的术语或用语不应该被限制为它们的一般定义或词汇定义,并且可能需要通过与基于一原则的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相对应的多个定义及多个概念来理解,所述原则为发明人可适当地根据一最佳模式来定义本发明所描述的多个用语。因此,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及多个附图仅仅为多个示例,如此可能无法完全地呈现出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因此,可理解的是本公开的范围可通过各种相似物及修改来被定义。

在下文中,多个实施例将参考多个附图被详细地描述。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将被使用于相同的部件。并且,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假如确定相关的已知组件或功能的一详细描述非必要地模糊了本发明的主旨,则将省略其详细描述。由于相同的原因,一些组件在多个附图中被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说明。各个组件的尺寸并非完全反映出实际的尺寸。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多个用语像是“上”、“下”、“侧边”等类似语指的是参考附图中的多个方向。当一目标物的一方向改变时,这些用语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的一示意性立体图。图2为沿着图1中的一线段a-a’所截取的一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图1及图2,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设备包括:一外壳100、设置在所述外壳100中的一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用于支撑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的一支撑件300以及一转移单元400,所述转移单元40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100以便将一轮胎转移并固定在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上。

所述外壳100可限定一轮胎均一性的固定装置1的一外部形状,且所述外壳100可例如使用一金属外框来进行制作。所述外壳100可具有一内部空间,用于提高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可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

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被带至与所述轮胎的一内部圆周表面相接触,并且施加热及压力以达到一径向力变化(rfv)的一峰值点及其周围,从而提高所述轮胎的均一性。例如,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以一上部鼓220来按压所述轮胎,所述上部鼓220连接至一下部鼓210以便相对于所述下部鼓210可被上下移动,所述下部鼓210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部分相接触,从而提高所述轮胎的均一性。这将在后面详细地描述。

所述支撑件300可设置在所述外壳100中。所述支撑件300可从所述外壳100的一底部表面向上凸出以便支撑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如此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以一预定的距离与所述外壳100的所述底部表面分开。

所述转移单元400可被设置用以将所述轮胎固定在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上。所述转移单元400可滑动到达或离开所述外壳100以使所述轮胎附着至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或从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上卸除。所述转移单元可包括,例如,一转移平板、多个引导杆420、多个把手430及一引导轨道440,所述转移平板具有一表面,所述表面设置为面向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所述多个引导杆420可转动地从所述转移平板410的一表面突出且配置用以支持所述轮胎,所述多个把手430穿过所述转移平板410且配置用以固定各自对应的所述多个引导杆,所述引导轨道440接合所述转移平板410及所述外壳100以便引导所述转移平板410的移动。

通过所述转移单元400使所述轮胎附着至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的一过程将被描述。首先,在所述轮胎的一外部圆周表面被带至与所述多个引导杆420相接触时,所述轮胎可被所述多个引导杆420支持。接着,在从一前侧观察所述转移平板410时,所述轮胎可被转动,如此所述轮胎的一校正目标位置,例如,所述rfv的峰值点,可被定位在12点钟的位置处。这时,所述轮胎可通过所述多个引导杆420的转动而被转动。假如所述rfv的峰值点被定位在所述12点钟的位置处,则所述多个引导杆420及所述轮胎可被所述多个把手420固定。然后,所述转移平板410沿着所述引导轨道440滑动至所述外壳100的侧边,并且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可被带至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相接触。通过上述的多个过程,所述轮胎可被附着在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上。在下文中,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的一构造将参考图3及图4详细地描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的一示意性立体图。图4为沿着图3中的一线段b-b’所截取的一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图3及图4,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被提供用以通过施加热及压力至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来提高所述轮胎的均一性。例如,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可包括所述下部鼓210、所述上部鼓220及一液压驱动单元230,所述下部鼓210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表面的一部份相接触,所述上部鼓220设置为可相对于所述下部鼓210被上下移动且配置用以按压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另一部分,所述另一部分并未与所述下部鼓210相接触,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配置用以连接所述下部鼓210及所述上部鼓220,并使所述上部鼓220相对于所述下部鼓210上下移动。

所述下部鼓210可由金属组成且可被固定在所述支撑件300。所述下部鼓210的一外部表面可被弯曲以对应于所述轮胎的所述圆周表面。例如,所述下部鼓210可形成具有一上部开口的一水平延伸的圆柱形状。

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可设置在所述下部鼓210中。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可连接所述下部鼓210及所述上部鼓220。当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被驱动时,所述上部鼓220可被上下移动。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可以为,例如,一液压汽缸。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的所述驱动可受到一控制器(未显示)的控制。所述控制器可包括一操纵单元,所述操纵单元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一记忆体、一通信单元等。所述控制器的一构造在现有技术中为熟知的,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当所述轮胎附着至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上时,所述下部鼓210可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部份相接触,意即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下部。

被加热的所述上部鼓220可按压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另一部分,意即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上部,以便提高所述轮胎的均一性。所述上部鼓220可由金属组成且可包括,例如,一鼓主体221、一加热器222及多个热绝缘体223,所述鼓主体221限定了所述上部鼓220的一外部形状,所述加热器222设置在所述鼓主体221中以便加热所述鼓主体221,所述多个热绝缘体223设置在所述鼓主体的一圆周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在此,所述圆周方向可指示为沿着图3中的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的一外部圆周表面延伸的一方向。

所述鼓主体221可形成所述上部鼓220的所述外部形状。所述鼓主体221连接至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并且被设置在所述下部鼓210的一上侧处,所述下部鼓210被切开且打开。所述鼓主体221的一外部圆周表面可被弯曲以对应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因此,所述上部鼓220及所述下部鼓210的一结合可具有一水平延伸的圆柱形状。当所述上部鼓220被所述液压驱动单元230上下移动时,所述鼓主体221的一上表面可被带至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相接触并按压所述轮胎。因此,所述轮胎的均一性可被提高。更具体地,当被加热的所述鼓主体221按压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时,在一轮胎胎圈侧上的一轮缘处发生一塑性变形。通过利用所述鼓主体221以使在所述轮胎胎圈侧上的所述轮缘进行塑性变形,可提高所述轮胎的均一性。

用于加热所述鼓主体221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加热器222可设置在所述鼓主体221中。所述鼓主体221可被多个所述加热器222加热。因此,当所述鼓主体221按压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时,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可通过被加热的所述鼓主体221进行塑性变形。因此,所述轮胎的均一性可被提高。

一圆形部r可设置在所述鼓主体221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处。通过在所述鼓主体221设置多个所述圆形部r,有可能避免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在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过程期间损坏所述轮胎。换言之,当所述上部鼓220被向上移动并按压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时,一应力可被集中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多个部分上,所述多个部分在一圆周方向上与所述上部鼓220及所述下部鼓210的多个端部相接触。通过在所述鼓主体221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所述两个末端处设置多个所述圆型部r,可减少在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上的所述应力的集中。

此外,所述多个热绝缘体223可沿着边缘设置在所述鼓主体221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处。例如,多个凹槽部分221a可在所述鼓主体221的所述圆周方向上的所述两个端部处形成,以及多个所述凹槽部分221a沿着所述鼓主体221的边缘在一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多个热绝缘体223被安装在所述多个凹槽部分221a中且通过,例如,多个扣紧构件224穿过所述多个热绝缘体223至所述鼓主体221中,来被固定在所述鼓主体221上。所述多个热绝缘体223可由,例如,一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组成。通过设置所述多个热绝缘体223,有可能避免被带至与所述鼓主体221的所述两个端部相接触的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的一过度变形。

相较于所述下部鼓210的一圆周表面,所述上部鼓220可具有一相对小的圆周表面。具体地,被带至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相接触的所述上部鼓220的一接触面积可小于被带至与所述轮胎的所述内部圆周表面相接触的所述下部鼓210的一接触面积。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所述实施例,利用所述轮胎均一性的校正鼓200可将热及压力的施加集中至需要进行塑性变形的所述轮胎的一部分。

虽然就多个实施例而言已经显示及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及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