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反射面的车灯塑件加工工艺及车灯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3750发布日期:2020-02-08 06:0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反射面的车灯塑件加工工艺及车灯塑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车灯制造领域,涉及车灯用塑料配件,具体涉及带镜面反射作用的车灯塑件,尤其涉及带反射面的车灯塑件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车辆的工作性能已经越来越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随着审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汽车的外观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车灯是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灯的要求一方面在于其照明效果上,另一方面在于其对汽车的外观的影响上,车灯作为汽车外观上的灵魂所在,对汽车的外观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

反射面在车灯中必不可少,不仅在反射配光中使用,在车灯外观的装饰上也被普遍使用。车灯中的反射面主要通过在塑料件表面镀膜的方式形成。反射面的制作要求塑件表面具备一定的反射率,来实现光反射要求,该反射层主流采用真空蒸发镀铝的方式制备。如此通过蒸发镀铝完成的反光膜具有反射率高,价格低等优点,且目前工艺稳定成熟。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车灯塑件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强光、高热、水气等严酷环境影响,由于铝膜自身抗氧化腐蚀的性能较差,反射面的铝膜容易受到磨损或腐蚀,造成脱落,或者因氧化而老化变黄,从而逐渐失去照明和装饰等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车灯的设计中必须保证车灯塑件镀膜层的耐候性能、耐磨性能与抗高温氧化性能,还需解决车灯制造、装配、拆解维护过程中如何避免镀铝层的损伤与破坏,以提高车灯产品的成品率,及保证车灯镀膜层更加长期有效。

在反射面上制作保护膜,是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常规手段。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308793.2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的种车灯镀膜的组合工艺,通过采用产品前处理阶段、产品镀铝阶段、二次镀膜阶段和uv光固化阶段的车灯镀膜组合工艺,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亮度、产品质量与合格率。再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20325175.0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的具有真空镀膜的汽车车灯,给出了在车灯塑件的外表面先镀一层有机硅脂,在该有机硅脂层表面镀铝膜,然后铝膜表面附着有机硅脂层作为保护层。

车灯塑件的保护膜的制备一部分采用人工表面喷涂有机层的方法,该过程不是在真空条件下完成,在喷涂过程中铝膜表面容易受到腐蚀。而且,人工喷涂工艺的稳定性差等,经这种工艺制备的车灯合格率也很低,已不能很好的满足高档汽车对灯具的要求。

真空条件下制作保护膜是目前改进后的一种工艺,条件简单合格率较高,其方法为单体在离子辉光放电的环境中,在车灯表面形成保护膜。该法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人工喷涂工艺存在的不足。但仍然具有至少两个方面的缺陷:其一,在表面处理时,塑件表面喷涂一种光固化或者热固化油漆,亦采用喷枪喷涂挥发性溶剂类型的涂料于塑件表面,但这种喷涂镀膜会造成60-70%的涂料飞散浪费,只有30-40%附着在被涂件表面,飞散的涂料会进一步需要大量废水处理费用。而且,挥发性溶剂类型的涂料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其二,喷涂的有机涂层其化学稳定性差,在高温、紫外光照射的环境下,将大大降低其透过率,从而降低车灯的反射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从结构改进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带反射面的车灯塑件的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车灯塑件镀膜层的耐腐蚀和抗老化性能,并且不易在车灯组装过程中造成碰伤或污染等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反射面的车灯塑件的加工工艺,首先一次注塑透明塑件作为反射面载体,然后基于透明塑件的透光特征,将装反射面载体作为镀膜的基体,在反射面载体的背面镀铝膜,铝膜朝向反射面载体的一面为正面,铝膜的正面为反射面;然后以背面镀有铝膜的反射面载体为基体,在背面二次或多次注塑包括车灯塑件支撑结构、装配结构在内的其它结构,以形成目标车灯塑件。

采用上述工艺加工的车灯塑件,在保证反射面的光学性能,并保持塑件的一体性的前题下,将铝膜的反射面完整保护在塑件内部,有效解决了铝膜容易受到磨损或腐蚀造成脱落或者因氧化而老化变黄等问题,同时不影响反射面的反射率,也不会造成涂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根据车灯塑件的外观设计及装配需要,所述其它结构可以全部注塑在铝膜的背面,或者也可以全部注塑在反射面载体背面未镀铝膜的部位。再或者,所述其它结构一部分注塑在反射面载体背面未镀铝膜的部位,另一部分注塑在铝膜的背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车灯塑件的整体结构强度,所述反射面载体的背面未镀铝膜的部位可以设计与反射面载体一次注塑成型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在二次或多次注塑其它结构时被注塑在其它结构中。以充分保证一次注塑的反射面载体与二次和多次注塑的其它结构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在反射面载体的背面用蒸发镀膜工艺进行镀铝膜,镀膜厚度以足以在反射面载体的背面形成镜面为标准。根据现有技术经验,铝膜厚度在150nm时足以实现10%以下的透光率的镜面效果,铝膜厚度在300nm时,铝膜透光率低于0.01%。

基于上述加工工艺,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带反射面的车灯塑件,包括塑料材质的反射面载体、铝膜和塑料材质的其它结构,铝膜和其它结构位于反射面载体的背面,所述反射面载体包括有反射区,所述反射区透明,所述反射区的背面为光滑表面,所述铝膜镀在所述反射区的背面的光滑表面上,铝膜的正面朝向反射面载体,铝膜的正面为反射面,其它结构注塑在反射面载体和/或铝膜的背面。

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反射面载体可以设计为厚度均匀的薄壁透明塑料件(根据一般常识,本发明所述薄壁透明塑料件是指厚度小于5mm的透明塑料件),所述反射区涵盖整个反射面载体,所述铝膜全面覆盖反射面载体的背面,其它结构注塑在铝膜的背面。

作为另一种选择,将反射面载体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区,所述反射区为厚度均匀的薄壁结构,所述铝膜全面覆盖反射区的背面,其它结构注塑在反射面载体非反射区的背面,或者其它结构注塑在铝膜的背面。再或者,其它结构一部分注塑在反射面载体非反射区的背面,另一部分注塑在铝膜的背面。在设计其它结构时,无需考虑反射面的位置。可以根据支撑或安装需要自由设计其它结构的结构及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面载体的背面设有与反射面载体一次注塑成型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在注塑其它结构时被注塑在其它结构中。

优选地,所述铝膜厚度为150-300nm。

本发明关键在于以往所有车灯塑件镀膜制作均在塑件外表面完成,而该发明是通过在透明塑件内部沉积铝膜,塑料件材料一般为pc、pmma,塑件本身作为一个保护屏障,加之薄膜厚度达到150-300nm,实现铝膜对光线透过率近乎为0,致其不影响车灯本身的照明性能,塑件对外来光线如紫外,还有腐蚀性液体、气体等有很好的阻隔性质,而塑件背面在车灯里面较前面温度低、水汽少不易被腐蚀,并且即使腐蚀也要先从铝膜表面原子开始,因此该方法所得铝膜能够长期使用不至于出现铝膜脱落、腐蚀、黄变的现象,并且有与众不同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灯塑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车灯塑件的第一种实施例剖视图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离图。

图4是本发明车灯塑件的第二种实施例剖面图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车灯塑件的第三种实施例剖面图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车灯塑件的反射面载体与连接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反射面载体1、反射面载体的背面11、反射区12、连接体13、铝膜2、铝膜的正面22、其它结构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车灯塑件,是在车灯塑件的内表面进行镀制铝膜,增强了铝膜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能,无需镀保护膜。

本发明的车灯塑件加工工艺流程,具体步骤包括:

(1)注塑厚度均匀的薄壁透明塑料件,薄壁透明塑料件厚度为5mm,薄壁透明塑料件作为发射面载体;

(2)在真空度为10pa的真空室内对反射面载体的内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有效清除车灯塑件内表面上的灰尘、手印等杂质;

(3)在真空室内进行蒸镀铝膜,加热装置先对钨丝进行加热,再将铝片放置在钨丝上,直接将致密的铝沉积在发射面载体的发射区上形成铝膜;

(4)发射面载体的背面再次注塑车灯塑件的其他结构,如支撑结构或安装结构等。

通过上述步骤得到铝膜厚度为150纳米的车灯塑件1、铝膜厚度为220纳米的车灯塑件2、铝膜厚度为300纳米的车灯塑件3。

对上述的车灯塑件1、车灯塑件2和车灯塑件3分别做掉膜试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在浓度为1%的盐酸浸泡10分钟都不掉膜,在浓度为1%的氢氧化钠浸泡10分钟都不掉膜,并且在40°c的水中浸泡40小时铝膜也都不脱落。再通过试验测得,车灯塑件1的发射率为80%,车灯塑件2的发射率为87%,车灯塑件的发射率为93%。因此,塑件背面镀铝膜形成发光面的设计,即能保证和在塑件正面镀发光面到达一样的反射率,还能增强铝膜的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能。此设计还适用于汽车亮条等具有反射面的装饰物,保证亮条发射率的前提下,增加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车灯装饰框,如图2至图3为车灯装饰框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厚度均匀的薄壁透明塑料件的反射面载体1、位于反射面载体的背面11的铝膜2、位于反射面载体的背面的其他结构3(其他结构为安装车灯塑件的连接结构,如卡接结构等)。所述反射面载体包括有反射区12,所述反射区12透明,反射区12为反射面载体的一部分。所述反射区的背面为光滑表面,所述铝膜镀在所述反射区的背面的光滑表面上,所述铝膜全面覆盖反射区的背面,具体而言,光滑表面镀一层厚度为150-300nm的铝膜。而铝膜的正面22为反射面,即铝膜的正面22朝向反射面载体,正如图3所示,铝膜的正面22直接与反射面载体的背面11接触,从而铝膜的正面22形成反射面。其他结构3注塑在反射面载体非反射区的背面。

图4为车灯装饰框的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反射区12涵盖整个反射面载体1,即铝膜2全面覆盖反射面载体的背面,而其它结构注塑在铝膜的背面。

图5为车灯装饰框的第三种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它结构3一部分注塑在反射面载体非反射区的背面,另一部分注塑在铝膜的背面。

考虑到此车灯塑件的加工工艺是二次或多次注塑,生产出来的车灯装饰框存在连接不牢固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如图6所示,其他结构3为卡扣结构,反射面载体的背面未镀铝膜的部位设有与反射面载体一次注塑成型的连接体13,所述连接体13在二次注塑卡扣结构时被注塑在卡扣结构中,使得卡扣结构与反射面载体的背面连接更加牢固。连接件的存在使得二次或多次注塑其他结构更加牢固,增加车灯塑件安装的牢固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