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11479发布日期:2020-02-22 04:14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复材零件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比强度高、质量轻、比模量高、抗疲劳性能好及减振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复合材料的各个组成材料在性能上起协同作用,具有单一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综合性能,复合材料现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复材异型管型件是一种封闭尺寸的产品,受产品结构和形状的限制,成型难度大,模具设计困难。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气囊成型,其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在成型过程中不利于复合材料零件中夹带的气体或低分子物排出,导致零件在加温加压成型过程中受压不均匀,使产品产生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解决该类零件模具结构设计困难的问题,从该类零件模具的设计方面来解决原本成型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在批量生产这类零件时,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获取复材异型管型件作为零件;

在所述零件一端开口的无拔模闭角方向设置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的下表面单面贴向零件内部下表面,且所述第一模块的其他面与零件内表面无接触;

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左边设置第二模块,且在所述第一模块的右边设置第三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零件左下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三模块与零件右下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记为第一平面;

在第一平面上设置第四模块,第四模块的上表面与零件内部上表面贴合,且左第四模块的左边设置第五模块,在第四模块的右边设置第六模块;所述第四模块与零件左上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五模块与零件右上内表面贴合;

从而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以及第六模块组成该零件的模具。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为:

(1)所述第一模块的端面面积最大,所述第四模块的端面面积次之。

(2)两个模具固定模块,记为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

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所述第二固定模块为套环形状模块。

(3)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设置有拔模斜角,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之间也设置有拔模斜角。

(4)所述第四模块和第五模块之间设置有拔模斜角,所述第四模块和第六模块之间也设置有拔模斜角。

(5)所述第一固定模块采用套环套在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以及第六模块的一端,并采用螺栓紧固;

所述第二固定模块采用套环套在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以及第六模块的另一端,并采用螺栓紧固。

(6)在所述第一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二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第三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螺纹孔、在所述第四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螺纹孔、在所述第五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螺纹孔,在所述第六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六螺纹孔。

(7)脱模时,先将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卸下,接着使用螺栓旋进第一模块的第一螺纹孔,延脱模方向使用大力钳拽出第二模块,然后使用同样方法依次拽出其他模块。

(8)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以及第六模块的材料为钢材料。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计的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包括:模具成型模块设计、模具模块定位、模具模块脱模。通过该三方面阐述,详细介绍了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的设计方法,解决该类零件模具结构设计困难的问题,从该类零件模具的设计方面来解决原本成型难度大,生产效率低问题,在批量生产这类零件,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与模具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a为模具,b为零件,1为第一模块,2为第二模块,3为第三模块,4为第四模块,5为第五模块,6为第六模块,7为第一固定模块,8为第二固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如图1所示为复材异型管型件与模具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模具,b为复材异型管型件,记为零件。

1.模具成型模块设计。

如图2所示为模具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模块(即模块e),2为第二模块(即模块f),3为第三模块(即模块d),4为第四模块(即模块b),5为第五模块(即模块c),6为第六模块(即模块a);

模块a、b、c、d、e材料为钢材料,其根据零件型形状特征,在零件无拔模闭角方向(即拔出时无阻碍方向)设置模块e,模块e下方单面贴向零件,控制贴合零件面积(即减少单个模块体积),减少脱模阻力。

根据模块e在左右两边设置模块d、f,模块e与模块d、f间设置拔模斜角;根据模块d、e、f设置模块a、b、c,模块b与a、c间设置拔模斜角,模块a、b、c大小根据与零件贴合面积设置,贴合面积尽量相同减少脱模阻力。

2.模具模块定位。

如图3所示为模具结构示意图二,其中,7为第一固定模块(即模块g),8为第二固定模块(即模块h),模块g、h均设置为套环形状,在模具两端固定模块a、b、c、d、e、f,并使用螺栓紧固。

3.模具模块脱模。

在模块a、b、c、d、e、f两端设置螺纹孔,脱模时先将环形模块g、h卸下,接着使用螺栓旋进e模块螺纹孔,延脱模方向使用大力钳拽出模块e,然后使用同样方法依次脱模模块a、b、c、d、f。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材异型管型件的模具设计方法,解决该类零件模具结构设计困难的问题,从该类零件模具的设计方面来解决原本成型难度大,生产效率低问题,在批量生产这类零件,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