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5951发布日期:2020-05-01 22:05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3d打印耗材胶条的截面圆精度要求高,原材质又杂(如abs较硬,pla相对比较有韧性等),而且收线盘又无统一,所以会导致收卷也非常麻烦。现在技术主要体现是排线不整齐。目前常规做法是按照电线电缆收卷的方式来进行收线,效果却不像电线电缆那样排线整齐。主要原因是,打印胶条不像电线电缆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并且打印胶条的线材比较细,哪怕收线时一根搭错,全盘皆乱;其次就是收卷盘比较杂,有些收卷盘的两侧挡板比较软,在收卷过程中,3d胶条会有一个向两侧挤压的力,这个会导致排线换向的时候不是很精准,也会使排线不整齐。

目前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在排线整齐的同时还需适用与各种规格的收卷盘。市面上已有部分排线整齐的3d打印胶条出现,但是收卷方式却是人工二次收卷,这样既增加了人工成本,又增加了时间成本,且收卷后不利于耗材的冷却,影响收卷成盘的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一组立板带动两组收卷辊和一组涨紧辊,对耗材进行收卷,使涨紧辊可以升降且可以随耗材输送轨迹产生移动,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在涨紧辊两侧设置两组风管,利用轴流风机带动风流对收卷中的耗材进行冷却,节省生产耗时,且保证收线成盘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已有部分排线整齐的3d打印胶条出现,但是收卷方式却是人工二次收卷,这样既增加了人工成本,又增加了时间成本,且收卷后不利于耗材的冷却,影响收卷成盘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收卷组件,两组所述收卷组件之间固定安装有涨紧组件,所述涨紧组件的两侧位位于收卷组件上方固定安装有耗材冷却组件;

所述收卷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电动推杆均固定安装于立板一侧,且第一电机和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端均贯穿于立板且延伸至收卷辊安装面一侧;

所述涨紧组件包括涨紧辊,所述涨紧辊表面依次等距开设有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第三导槽和第四导槽,所述涨紧辊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滑台,所述立板一侧滑动安装有顶板,所述电动滑台固定安装于顶板底部,所述顶板设置有升降组件;

所述耗材冷却组件包括风管,所述风管一侧等距阵列有轴流风机,所述风管远离轴流风机一侧等距阵列有风嘴,所述风管一端销接于立板一侧,所述风管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和丝杆,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和丝杆的输出轴端均固定安装有两组同步带轮,两组所述同步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立板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和立板之间等距阵列有加强筋,所述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花键套,所述花键套内滑动安装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安装于收卷辊内。

优选的,所述收卷辊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挡板一侧。

优选的,所述涨紧辊顶部固定安装有吊架,所述吊架固定安装于电动滑台底部。

优选的,所述立板内开设有滑槽,所述顶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和滑槽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丝杆转动安装于顶板内,所述立板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转动安装有旋转套,所述丝杆远离顶板一端螺接于旋转套内。

优选的,所述风管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耳板,所述立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第一耳板与销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通过单耳底座转动安装于立板一侧,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双耳支座,所述风管远离第一耳板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和双耳支座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一组立板带动两组收卷辊和一组涨紧辊,对耗材进行收卷,使涨紧辊可以升降且可以随耗材输送轨迹产生移动,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

2、在涨紧辊两侧设置两组风管,利用轴流风机带动风流对收卷中的耗材进行冷却,节省生产耗时,且保证收线成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风管安装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风管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的花键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板;101、底板;102、加强筋;103、滑轮;104、滑槽;105、销轴;2、收卷组件;201、第一电机;202、收卷辊;203、第一电动推杆;204、花键套;205、连接轴;206、挡板;3、涨紧组件;301、涨紧辊;302、第一导槽;303、第二导槽;304、第三导槽;305、第四导槽;306、电动滑台;307、顶板;308、吊架;309、滑块;310、连接板;311、旋转套;4、耗材冷却组件;401、风管;402、轴流风机;403、风嘴;404、第二电动推杆;405、第一耳板;406、单耳底座;407、双耳支座;408、第二耳板;5、升降组件;501、电机;502、丝杆;503、同步带轮;504、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3d打印耗材加工用收线成盘装置,包括立板1,立板1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101,底板101和立板1之间等距阵列有加强筋102,底板101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轮103,立板1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收卷组件2,两组收卷组件2之间固定安装有涨紧组件3,涨紧组件3的两侧位位于收卷组件2上方固定安装有耗材冷却组件4;

收卷组件2包括第一电机201,第一电机201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收卷辊202,收卷辊20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203,第一电机201和第一电动推杆203均固定安装于立板1一侧,且第一电机201和第一电动推杆203的输出轴端均贯穿于立板1且延伸至收卷辊202安装面一侧,第一电机201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花键套204,花键套204内滑动安装连接轴205,连接轴205固定安装于收卷辊202内,收卷辊202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挡板206,第一电动推杆203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于挡板206一侧;

涨紧组件3包括涨紧辊301,涨紧辊301表面依次等距开设有第一导槽302、第二导槽303、第三导槽304和第四导槽305,涨紧辊301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滑台306,立板1一侧滑动安装有顶板307,电动滑台306固定安装于顶板307底部,立板1内开设有滑槽104,顶板307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块309,滑块309和滑槽104间隙配合,涨紧辊301顶部固定安装有吊架308,吊架308固定安装于电动滑台306底部;

耗材冷却组件4包括风管401,风管401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耳板405,立板1一侧固定安装有销轴105,第一耳板405与销轴105转动连接,风管401一侧等距阵列有轴流风机402,风管401远离轴流风机402一侧等距阵列有风嘴403,风管401一端销接于立板1一侧,风管401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404,第二电动推杆404通过单耳底座406转动安装于立板1一侧,第二电动推杆404的输出轴端固定安装有双耳支座407,风管401远离第一耳板405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耳板408,第二耳板408和双耳支座407转动连接;

顶板307设置有升降组件5,升降组件5包括电机501和丝杆502,电机501的输出轴端和丝杆502的输出轴端均固定安装有两组同步带轮503,两组同步带轮503之间传动连接有同步带504,丝杆502转动安装于顶板307内,立板1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10,连接板310内转动安装有旋转套311,丝杆502远离顶板307一端螺接于旋转套311内。

结构原理:利用一组立板1连接两组收卷辊202和一组涨紧辊301,使用时同时启动第一电机201和第一电动推杆203带动收卷辊202进行收卷,同时使耗材穿过涨紧辊301内的导槽,可根据耗材的规格选择第一导槽302、第二导槽303、第三导槽304和第四导槽305内的任意导槽对耗材进行收卷,其结构内含有升降组件5可以使涨紧辊301升降,且结构内设置有电动滑台306,可以带动涨紧辊301随耗材输送轨迹产生移动,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

在涨紧辊301两侧设置两组风管401,利用轴流风机402带动风流使风流循环不断得吹向收卷中的耗材,从而对其进行冷却,节省生产耗时,且保证收线成盘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