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8430发布日期:2020-01-03 11:42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硅胶薄膜(如图1所示)的模具在硅胶薄膜侧边开设进料口,硅胶薄膜对称侧边设置排气孔,如此,导致进料不均匀,硅胶薄膜的外圈先跑满,而硅胶薄膜的内圈会因为较薄而跑料不饱,出现气泡、沙孔、穿孔现象。如图2,现有技术中一种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包括位于上方且可升降的上模10、位于下方且固定设置的下模20、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形成的型腔30。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容易出现气泡、沙孔和穿孔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跑料均匀,排气方便且壁面了气泡、沙孔和穿孔问题出现的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包括控制模块和,还包括:转盘,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上模,与转盘固定连接;下模,与上模相抵;型腔,由上模与下模扣合而成;所述的上模包括:排气销,与型腔连通,位于型腔的中心处,竖直朝上;进料口,位于型腔上方,数量为复数个;排气孔,为上模上开的孔洞,与排气销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模开有排气销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与型腔连通,位于型腔中心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气销安装孔包括:底限位片,所述的底限位片与上模固定连接;圆柱形凹槽,上端与排气孔连通,下端与型腔连通;限位环,安装在圆柱形凹槽内壁,与上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销包括:销体,安装在排气销安装孔中;支撑杆,安装在排气孔中,与上模固定连接;固定环,安装在支撑杆上,与支撑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穿过固定环,一端与销体转动连接;平衡销,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位于上模外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销体或平衡销包括:拉环,与连接杆转动了连接;锥形头,与拉环固定连接,位于拉环下方;圆柱杆,与锥形头固定连接,位于锥形头下方;圆台底,位于圆柱杆下方,与圆柱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圆台底的底部的外直径大于圆柱杆的外直径,所述的锥形头的底部的外直径大于圆柱杆的外直径;所述的圆台底的底部的外直径小于排气销安装孔内直径;所述的锥形头底部的外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直径;所述的限位环距到型腔的距离大于圆台底的地面到锥形头底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口位于型腔上方,填充速度较快,而且材料容易扩散;(2)转盘可以通过电机带动旋转,使得进入型腔的物料更容易扩散,使得型腔更容易饱和;(3)在型腔内未饱和时,由于排气销是杠杆结构,所以这个时候,销体与限位环分离,方便空气排出;(4)当型腔内饱和时,销体底部受到压力,销体上移,然后锥形头与限位环接触,完成封闭,防止物料泄露;(5)同时这个时候平衡销下移,可以通过外面平衡销的移动,得知内部已经饱和;当将硅胶薄膜取下后,在杠杆作用的影响下,销体和平衡销与又恢复了原位。

附图说明

图1:为硅胶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生产硅胶薄膜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一种生产硅胶薄膜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排气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型腔,2、进料口,3、转盘,4、排气孔,5、锥形头,6、圆柱杆,7、圆台底,8、连接杆,9、固定环,10、平衡销,11、支撑杆,12、拉环,13、限位环,a、硅胶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产硅胶薄膜的模具,包括控制模块和,还包括:转盘3,与控制模块电连接;上模,与转盘3固定连接;下模,与上模相抵;型腔1,由上模与下模扣合而成;所述的上模包括:排气销,与型腔1连通,位于型腔1的中心处,竖直朝上;进料口2,位于型腔1上方,数量为复数个;排气孔4,为上模上开的孔洞,与排气销连通。

所述的上模开有排气销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与型腔1连通,位于型腔1中心处。

所述的排气销安装孔包括:底限位片,所述的底限位片与上模固定连接;圆柱形凹槽,上端与排气孔4连通,下端与型腔1连通;限位环13,安装在圆柱形凹槽内壁,与上模固定连接。

所述排气销包括:销体,安装在排气销安装孔中;支撑杆11,安装在排气孔4中,与上模固定连接;固定环9,安装在支撑杆11上,与支撑杆11固定连接;连接杆8,穿过固定环9,一端与销体转动连接;平衡销10,与连接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位于上模外面。

所述的销体或平衡销10包括:拉环12,与连接杆8转动了连接;锥形头5,与拉环12固定连接,位于拉环12下方;圆柱杆6,与锥形头5固定连接,位于锥形头5下方;圆台底7,位于圆柱杆6下方,与圆柱杆6固定连接;所述的圆台底7的底部的外直径大于圆柱杆6的外直径,所述的锥形头5的底部的外直径大于圆柱杆6的外直径;所述的圆台底7的底部的外直径小于排气销安装孔内直径;所述的锥形头5底部的外直径大于限位环13的内直径;所述的限位环13距到型腔1的距离大于圆台底7的地面到锥形头5底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料口2位于型腔1上方,填充速度较快,而且材料容易扩散;转盘3可以通过电机带动旋转,使得进入型腔1的物料更容易扩散,使得型腔1更容易饱和;在型腔1内未饱和时,由于排气销是杠杆结构,所以这个时候,销体与限位圈分离,方便空气排出;当型腔1内饱和时,销体底部受到压力,销体上移,然后锥形头5与限位环13接触,完成封闭,防止物料泄露;同时这个时候平衡销10下移,可以通过外面平衡销10的移动,得知内部已经饱和;当将硅胶薄膜取下后,在杠杆作用的影响下,销体和平衡销10与又恢复了原位。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