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8616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现有专利(申请号:cn201821364321.x)提出了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u型架,所述底座的上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上模具和下模具,且上模具和下模具皆位于u型架的内侧,所述上模具的底部与下模具的顶部相接触,且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形成浇注空腔,所述u型架内部顶端的两侧皆安装有气压缸,且气压缸的输出端皆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呈l型,所述u型架的内侧通过两组所述固定柱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固定有固定管,且固定管的外侧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u型架的上方安装有真空泵,且真空泵的抽气口安装有延伸至浇注空腔内部的导气管。

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对原料的加入量进行控制,但是通过肉眼与直觉来看刻度表进行定量控制,不仅数据不精准并且容易出现失误,而通过真空泵将浇筑空腔中的空气抽出,由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留有缝隙,难以避免空气重新折返到浇筑腔内,使得浇筑出来的塑模有气泡等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定量控制不够精准和空气容易折返会浇筑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以及加料组件,所述上模具水平放置于下模具上方,且所述加料组件垂直插接于上模具上方中心并相互连通;

所述上模具上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插孔,且所述上模具上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均水平安装有真空泵,两个所述真空泵相近的一面均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吸气管,且所述吸气管末端插入插孔内并位于上模具下表面,两根所述吸气管内壁上方均固定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末端与吸气管内壁下方接触,且平行于挡板末端左侧设有底面与吸气管内壁下方固定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右面中部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挡板左面下方固定有插入插槽内的插块;

所述加料组件包括刻度尺、进料管、卡盘、挡块、立板以及隔板,且所述刻度尺设有四条并分别贴合于加料组件左右两面前后侧,所述进料管垂直插接于加料组件下端中心位置并与其相通,且所述卡盘套入于进料管外部中下方,所述进料管右面中上方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且所述挡块活动插入于通口内并将进料管封闭,所述立板垂直固定于挡块右端,且所述立板高度大于通口高度,所述隔板从上至下嵌入于加料组件内部,且所述隔板包括竖板、磁铁片、铁条、拉杆以及拉环,所述竖板设有两块并垂直焊接于隔板左右两侧,且所述磁铁片设有两条并分别贴合于竖板外壁中间位置,所述铁条设有两个并分别与两条所述磁铁片相互吸引且左右平行,且所述拉杆设有两根并垂直焊接于隔板上表面中部前后侧,所述拉环固定于两个所述拉杆顶部,且所述隔板上表面中心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其相通的浇筑孔,且所述进料管末端插入浇筑孔并通过卡盘卡于浇筑孔内,所述卡盘直径大于浇筑孔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呈“半圆”状的浇筑腔。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相接处中部左右两侧均贴合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磁铁片外壁分别与加料组件内壁左右两侧接触,且所述铁条内壁与加料组件外壁的刻度尺接触并通过磁铁片的吸引力固定于加料组件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浇筑孔和插孔末端均平行于浇筑腔上方并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吸气管将浇筑腔内的空气吸出,这样便可以在浇筑前将空气吸出,避免出现气泡的现象,而当外部的空气想通过吸气管进入浇筑腔内时,挡板通过转轴向连接块左侧转动,而利用其中的限位块,插块将插入插槽内并被限位块挡住,这样挡板便无法向左侧继续转动,这样便可以避免外部空气折返到浇筑腔内,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合格率;

扣住拉环并将拉杆上下拉动,使得隔板也在加料组件内上下移动,使用者根据需要加入原料的量度来调整铁条在刻度尺的位置,调整好位置之后,通过通孔向加料组件内加入原料,并加至隔板下表面即可,这样便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原料的使用量度,避免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取量的精准度,有效避免失误,加完原料之后,使用者便可以将挡块从通口内抽出,并使得进料管处于打开状态,而原料便顺从进料管流入下方的浇筑腔内。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塑胶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气管a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下模具;101-密封垫;102-浇筑腔;2-上模具;201-浇筑孔;202-插孔;203-真空泵;204-吸气管;205-连接块;206-挡板;207-限位块;208-插槽;209-插块;3-加料组件;301-刻度尺;302-进料管;303-卡盘;304-通口;305-挡块;306-立板;307-隔板;308-竖板;309-磁铁片;310-铁条;311-通孔;312-拉杆;31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浇注的塑胶模具,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以及加料组件3,上模具2水平放置于下模具1上方,且加料组件3垂直插接于上模具2上方中心并相互连通,下模具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呈“半圆”状的浇筑腔102;

具体的,通过下模具1中的浇筑腔102,使用者便可以通过加料组件3将塑胶原料注塑在浇筑腔102内;

上模具2上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插孔202,且上模具2上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均水平安装有真空泵203,两个真空泵203相近的一面均插接有与其相通的吸气管204,且吸气管204末端插入插孔202内并位于上模具2下表面,两根吸气管204内壁上方均固定有连接块205,且连接块205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挡板206,挡板206末端与吸气管204内壁下方接触,且平行于挡板206末端左侧设有底面与吸气管204内壁下方固定的限位块207,限位块207右面中部开设有插槽208,且挡板206左面下方固定有插入插槽208内的插块209,上模具2和下模具1相接处中部左右两侧均贴合有密封垫101,插孔202末端平行于浇筑腔102上方并相通,在使用者加入注塑原料之前;

具体的,使用者先将两根吸气管204插入插孔202内,并使其末端平行于浇筑腔102的上方且相互连通,然后,使用者将真空泵203连接外部电源,通过真空泵203给予吸气管204压力,并通过吸气管204将浇筑腔102内的空气吸出,这样便可以在浇筑前将空气吸出,避免出现气泡的现象,而通过吸气管204中的挡板206,当真空泵203给予吸气管204压力时,挡板206在吸气管204吸气的作用下通过转轴向连接块205的右侧转动并转动至呈“一百八十度”这样便可以将吸气管204完全打开,方便吸气,而当外部的空气想通过吸气管204进入浇筑腔102内时,挡板206通过转轴向连接块205左侧转动,而利用其中的限位块207,插块209将插入插槽208内并被限位块207挡住,这样挡板206便无法向左侧继续转动,这样便可以避免外部空气折返到浇筑腔102内,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合格率;

加料组件3包括刻度尺301、进料管302、卡盘303、挡块305、立板306以及隔板307,且刻度尺301设有四条并分别贴合于加料组件3左右两面前后侧,进料管302垂直插接于加料组件3下端中心位置并与其相通,且卡盘303套入于进料管302外部中下方,进料管302右面中上方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通口304,且挡块305活动插入于通口304内并将进料管302封闭,立板306垂直固定于挡块305右端,且立板306高度大于通口304高度,隔板307从上至下嵌入于加料组件3内部,且隔板307包括竖板308、磁铁片309、铁条310、拉杆312以及拉环313,竖板308设有两块并垂直焊接于隔板307左右两侧,且磁铁片309设有两条并分别贴合于竖板308外壁中间位置,铁条310设有两个并分别与两条磁铁片309相互吸引且左右平行,且拉杆312设有两根并垂直焊接于隔板307上表面中部前后侧,拉环313固定于两个拉杆312顶部,且隔板307上表面中心开设有通孔311,上模具2上表面中心开设有与其相通的浇筑孔201,且进料管302末端插入浇筑孔201并通过卡盘303卡于浇筑孔201内,卡盘303直径大于浇筑孔201直径,两个磁铁片309外壁分别与加料组件3内壁左右两侧接触,且铁条310内壁与加料组件3外壁的刻度尺301接触并通过磁铁片309的吸引力固定于加料组件3外壁,浇筑孔201末端平行于浇筑腔102上方并相通;

具体的,使用者将加料组件3通过进料管302插接在上模具2上表面中间的浇筑孔201,并使得进料管302的末端平行于浇筑腔102的上方且相互连通,由于通过真空泵203和吸气管204将浇筑腔102内的空气以及吸出,所以,使用者便可以开始通过加料组件3向浇筑腔102内加入原料,先将隔板307从上至下嵌入在加料组件3的内部,并使得两条磁铁片309的外壁与加料组件3的内壁贴合,而两个铁条310将与加料组件3外壁的刻度尺301接触,并与磁铁片309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磁铁片309与铁条310相互吸引,所以通过磁铁片309可以将铁条310吸附在加料组件3的外壁,随后,使用者便可以扣住拉环313并将拉杆312上下拉动,使得隔板307也在加料组件3内上下移动,使用者根据需要加入原料的量度来调整铁条310在刻度尺301的位置,调整好位置之后,因隔板307与铁条310一块移动,铁条310在刻度尺301的位置便是使用者需要加入原料的量度,而隔板307也将在同一水平线上,使用者通过通孔311向加料组件3内加入原料,并加至隔板307下表面即可,这样便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原料的使用量度,避免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取量的精准度,有效避免失误,加完原料之后,使用者便可以将挡块305从通口304内抽出,并使得进料管302处于打开状态,而原料便顺从进料管302流入下方的浇筑腔102内。

其中真空泵型号为sv200。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