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绝缘层加工用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9474发布日期:2020-07-31 22: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绝缘层加工用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绝缘层加工用挤出机。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线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首先,生产出线芯或缆芯,然后在线芯或缆芯的外周包裹一层绝缘层,用以防止线缆导电体与外界接触造成漏电、短路、触电等事故发生。

在对线缆的外周包裹绝缘层时,一般采用挤出机挤出设备。首先,通过挤出机将物料加入挤出机的料筒内,通过料筒的加热,将物料的熔融后通过挤压头挤出,并覆盖在线芯或缆芯上,形成绝缘层包覆层。随后经过冷却后即可得到包覆有绝缘层的线缆。

目前,对线缆冷却多为水冷,即将线缆从储水槽的一端穿入,从储水槽的另一端穿出,使线缆与储水槽内的水充分接触,通过线缆与水的热交换,达到对线缆冷却的效果。但是,这种冷却方式,通过水与线缆热交换导致储水槽内的水温升高,从而使线缆冷却效果变差,从而影响线缆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绝缘层加工用挤出机,达到提高线缆冷却,从而提高线缆质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线缆绝缘层加工用挤出机,包括机体,在机体的一侧设置有多级冷却装置,多级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池和多个缓冲池,冷却池和缓冲池沿线缆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冷却池的侧壁与缓冲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冷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缓冲池的线缆孔,冷却池内设置有用于注水的进水管,缓冲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体挤出的熔融物料包覆在线芯或缆芯的表面形成绝缘层后,线缆穿过冷却池上的线缆孔位于冷却池和缓冲池内。由于多个冷却池与多个缓冲池间隔分布,则相邻的冷却池内的冷却水不会相互混合。线缆首先通过靠近机体位置的冷却池时,由于线缆温度较高,导致该冷却池内的水温上升较快,水温较高。当线缆穿过远离机体位置的冷却池时,此时,线缆已经经过冷却池冷却,温度已经有所降低,因此,远离机体位置的冷却池内的水温上升较慢,水温较低。因此,线缆依次经过水温逐渐降低的冷却池进行多级冷却,冷却效果较好,从而提高线缆的品质。

冷却池内设置有进水管,缓冲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而冷却池和缓冲池通过线缆孔连通,当进水管向冷却池内不断注水时,冷却池内的水通过线缆孔进入缓冲池后,通过排水管排出,实现对冷却池内的水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缓冲池两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溢水槽,溢水槽位于线缆孔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池内的水面高于溢水槽后,冷却池内的水通过溢水槽流入缓冲池,由于溢水槽位于线缆孔的上方,能够保证冷却池内的水能够没过线缆,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多个冷却池内注入的水的水温自靠近机体的位置至远离机体的位置依次降低。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近机体位置的冷却池内注入的水的温度高于远离机体的冷却池内注入的水的温度。则线缆首先通过水温较高的冷却池进行初步冷却,然后依次通过水温逐渐降低的冷却池进行多级冷却,冷却效果好。同时,水温依次降低,在保证线缆冷却效果的同时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巧妙。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冷却池内设置有多个支撑线缆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与冷却池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对线缆进行支撑,能够防止线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垂的情况,保证线缆始终处于冷却池的中间位置,使冷却池内的水与线缆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的外壁上套设有转动套,转动套与支撑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则线缆搭在转动套上移动时,将线缆与支撑杆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降低对线缆绝缘层的损伤。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压线杆,压线杆与冷却池之间连接有升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线杆能够避免线缆向上漂浮位于水面的上方,使线缆始终处于冷却池的中间位置,提高对线缆的冷却效果。同时,压线杆和支撑杆配合,将线缆夹在压线杆和支撑杆之间,保证线缆在冷却过程中移动直线性,保证其在水中冷却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升降组件包括丝杠和丝母,冷却池的内壁开设有盛放槽,丝杠竖直位于盛放槽内,丝杠的底端与盛放槽底端转动连接,丝杠的顶端穿过盛放槽的顶端与冷却池转动连接,丝母套设在丝杠上与丝杠螺纹连接,丝母与压线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丝杠,丝杠驱动丝母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压线杆上下移动,调节压线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线缆的冷却需求,灵活性强,使用范围广。

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丝杠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旋转把手转动丝杠,不需要借助工具便能够使丝杠转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多级冷却装置,多个冷却池与多个缓冲池间隔分别,使线缆依次通过水温逐渐降低的冷却池进行多级冷却,冷却效果好,能够提高线缆的品质;同时,冷却池内设置进水管,缓冲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进水管向冷却池内不断注水时,冷却池内的水通过线缆孔进入缓冲池后,通过排水管排出,能够不断对冷却池内的水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

2、支撑杆和压线杆配合,使线缆始终处于冷却池的中间位置,冷却池内的水与线缆充分接触,进一步提高对线缆的冷却效果;

3、通过丝杠和丝母,调节压线杆的高度,从而调节压线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不同直径线缆的冷却需求,灵活性强,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线缆孔、溢水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旨在显示排水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旨在清楚显示支撑杆和转动套;

图5是旨在显示压线杆、升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支架;2、多级冷却装置;21、冷却池;211、线缆孔;212、溢水槽;213、支撑杆;2131、转动套;214、压线杆;215、盛放槽;216、进水管;22、缓冲池;221、排水管;3、升降组件;31、丝杠;311、旋转把手;32、丝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线缆绝缘层加工用挤出机,结合图1和图2,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一侧设置有支架11,支架11上设置有对线缆进行冷却的多级冷却装置2。多级冷却装置2包括多个冷却池21和多个缓冲池22,多个冷却池21和多个缓冲池22间隔分布,冷却池21与缓冲池22固定连接。冷却池2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缓冲池22连通,并供线缆穿过的线缆孔211。

机体1对线芯或缆芯完成绝缘层包覆后,线缆首先依次通过间隔设置的冷却池21和缓冲池22,多个冷却池21对线缆进行多级冷却,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线缆的品质。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冷却池21和两个缓冲池22。冷却池21的一侧连通有用于注水的进水管216。靠近机体1的冷却池21内注入的水的水温高于中间的冷却池21内注入的水的水温。中间的冷却池21内注入的水的水温高于远离机体1的冷却池21内注入的水的水温。

如图3所示,缓冲池22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221。

回看图2,冷却池21的顶面高于缓冲池22的顶面,冷却池21靠近缓冲池22的一侧开设有溢水槽212,溢水槽212位于线缆孔211的上方,溢水槽212的底面与缓冲池22的顶面齐平。

在对线缆冷却时,线缆首先通过靠近机体1的冷却池21,然后依次通过缓冲池22和另外两个冷却池21。由于冷却池21内的水温依次降低,能够对线缆进行多级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同时,进水管216不断向冷却池21内注水,而冷却池21内的水高于溢水槽212后流入缓冲池22,再通过排水管221排走,能够不断的对冷却池21内的水进行更换,避免冷却池21内的水的水温太高,从而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

结合图2和图4,冷却池21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杆213,多个支撑杆213沿冷却池21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分布。支撑杆213呈圆柱状结构,支撑杆213水平设置,且支撑杆213的外周面与冷却池21的底面之间留有距离。支撑杆213的轴线方向和线缆的移动方向垂直,支撑杆213的两端与冷却池21的内壁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支撑杆213的外周面上套设有转动套2131,转动套2131与支撑杆213转动连接。转动套2131呈圆筒状结构,转动套2131中间位置的直径小于两端位置的直径,即转动套2131呈中间细,两端粗的圆筒状结构。

支撑杆213对线缆进行支撑,能够防止线缆因自重而下垂,从而避免线缆与冷却池21底面抵接,增加线缆与冷却池21内的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

而转动套2131能够减小线缆与支撑杆213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线缆绝缘层被损坏的情况。同时,转动套2131中间位置的直径小于两端位置的直径,便于使线缆位于转动套2131的中间位置,防止线缆在移动过程中沿转动套2131轴线方向移动,提高线缆移动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支撑杆213的正上方设置有压线杆214,压线杆214的长度方向和支撑杆213的长度方向相同。冷却池21的内壁上开设有竖直的盛放槽215,压线杆214的一端位于盛放槽215内,并与冷却池21内壁之间连接有升降组件3。

如图5所示,升降组件3包括丝杠31和丝母32,丝杠31竖直设置,丝杠31的底端与盛放槽215的底端转动连接,丝杠31的顶端穿过盛放槽215的顶端后与冷却池21转动连接。丝杠3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311。丝母32套设在丝杠31上与丝杠31螺纹连接。丝母32与压线杆214固定连接。

手持旋转把手311转动丝杠31,使丝母32带动压线杆214向下移动,从而使压线杆214与线缆的外周面抵接,减小线缆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提高线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向三个冷却池21内注入温度依次降低的水后,包覆有绝缘层的线缆穿过线缆孔211进入冷却池21内,然后使线缆依次经过缓冲池22和冷却池21,并使线缆搭在转动套2131的中间位置。然后,转动丝杠31,使丝母32带动压线杆214下移至与线缆抵接,压线杆214与转动套2131配合,增加线缆移动时的稳定性。之后,线缆沿冷却池21长度方向移动,通过三个冷却池21对线缆进行多级冷却,提高线缆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线缆的质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