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9691发布日期:2020-06-17 01:02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



背景技术:

采用pet等聚醋为原料,生产饮料瓶、油瓶、药瓶和化妆品瓶等塑料包装容器,需要将塑料原料首先注制成瓶坯,再把瓶坯加热后放入拉吹机中拉吹成型。瓶坯加热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塑料容器成型产品的合格率,所以塑料瓶坯加热器的构成,是两步法加工塑料中空容器的关键设备。塑料瓶进行吹塑前,需要加热装置先将塑料瓶胚进行加热,待塑料瓶胚变软后,再由输送机构将塑料瓶胚送进吹塑机进行吹塑成型。



本技术:
人有见于上述习知现有调温机的不足,秉持研究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结合生产实践,利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提出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因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管胚预热,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主要包括:管胚凸柱、转动圆盘、红外加热管、机架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圆盘设置在机架上,机架顶部设有隔热机盖,若干管胚凸柱通过转动轴承等距离安装在转动圆盘,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转动圆盘转动,管胚凸柱底部设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固定齿轮环相互啮合,红外加热管安装在机架顶部且位于隔热机盖内部,控制器设置在机架前端,控制器电性连接于红外加热管和驱动电机。

具体的,所述的隔热机盖前端为外漏的置料平台,隔热机盖内部为管胚的加热区,驱动电机通过转动圆盘带动管胚凸柱从置料平台进入加热区内部,红外加热管设置在管胚凸柱的位移路径内外两侧。

具体的,所述的隔热机盖上设有两双l型槽位,双l型槽位设置在加热区的出入口且位于置料平台左右两侧,挡板安装在双l型槽位上,挡板具有供管胚通过的u型孔。可根据管胚的大小来更换挡板,使其管胚恰好从u型孔通过,避免隔热机盖内部的热量从u型孔排出,置料平台温度过高。

具体的,所述的隔热机盖底部设有用于排出热气的排气管,向上凸起的排气管内部设有引风机,引风机不仅能够避免隔热机内部温度过高,而且顺势将热量从顶部排出,避免隔热机盖内部的热量从u型孔排出,影响到工作人员。

具体的,所述的管胚凸柱主要为转动齿轮、管胚固定座和转动底座组成,管胚固定座安插在转动底座上,转动底座底部连接于转动齿轮,转动齿轮通过转动底座带动管胚固定座转动。

具体的,所述的转动圆盘上方设有管胚限位盘,管胚限位盘边缘设有若干u形的圆弧凹槽,圆弧凹槽与管胚凸柱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管胚为了后序的吹瓶或变形需要对其进行预热调温,使其管胚在加工前维持指定的温度;在红外加热管对管胚进行加热时,自转的管胚凸柱带动管胚转动,使其管胚受热均匀,避免局部加热过度,导致管胚变形,不仅能够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h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3所示,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主要包括:管胚凸柱1、转动圆盘2、红外加热管3、机架4和控制器7,所述的转动圆盘2设置在机架4上,机架4顶部设有隔热机盖41,若干管胚凸柱1通过转动轴承等距离安装在转动圆盘2,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转动圆盘2转动,管胚凸柱1底部设有转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与固定齿轮环5相互啮合,固定齿轮环5安装在机架4上,红外加热管3安装在机架4顶部且位于隔热机盖41内部,控制器7设置在机架4前端,控制器7电性连接于红外加热管3和驱动电机、引风机。

上述方案,所述的隔热机盖41前端为外漏的置料平台,隔热机盖41内部为管胚的加热区,驱动电机通过转动圆盘2带动管胚凸柱1从置料平台进入加热区内部,红外加热管3设置在管胚凸柱1的位移路径内外两侧。所述的隔热机盖41上设有两双l型槽位411,双l型槽位411设置在加热区的出入口且位于置料平台左右两侧,挡板412安装在双l型槽位411上,挡板412具有供管胚通过的u型孔。所述的隔热机盖41底部设有用于排出热气的排气管6,向上凸起的排气管6内部设有引风机,当有需要时,可通过引风机将隔热机盖41内部的热量适当地排出,避免内部温度过高,损害到管胚。

上述方案,所述的管胚凸柱1主要为转动齿轮11、管胚固定座12和转动底座13组成,管胚固定座12安插在转动底座13上,转动底座13底部连接于转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通过转动底座13带动管胚固定座12转动。所述的转动圆盘2上方设有管胚限位盘8,管胚限位盘8边缘设有若干u形的圆弧凹槽81,圆弧凹槽81与管胚凸柱1一一对应。

实施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器7启动红外加热管3,当加热区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值时,将管胚倒扣在位于置料平台上的管胚凸柱1上,并且对其进行固定。此时,再启动驱动电机来带动转动圆盘2转动,管胚凸柱1沿着一个环形路径位移,而在位移的过程中,转动齿轮11与固定齿轮环5相互配合,实现管胚凸柱1自转动,从而使得管胚可以均匀受热。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主要包括:管胚凸柱1、转动圆盘2、红外加热管3、机架4和控制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圆盘2设置在机架4上,机架4顶部设有隔热机盖41,若干管胚凸柱1通过转动轴承等距离安装在转动圆盘2,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转动圆盘2转动,管胚凸柱1底部设有转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与固定齿轮环5相互啮合,红外加热管3安装在机架4顶部且位于隔热机盖41内部,控制器7设置在机架4前端,控制器7电性连接于红外加热管3和驱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机盖41前端为外漏的置料平台,隔热机盖41内部为管胚的加热区,驱动电机通过转动圆盘2带动管胚凸柱1从置料平台进入加热区内部,红外加热管3设置在管胚凸柱1的位移路径内外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机盖41上设有两双l型槽位411,双l型槽位411设置在加热区的出入口且位于置料平台左右两侧,挡板412安装在双l型槽位411上,挡板412具有供管胚通过的u型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机盖41底部设有用于排出热气的排气管6,向上凸起的排气管6内部设有引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胚凸柱1主要为转动齿轮11、管胚固定座12和转动底座13组成,管胚固定座12安插在转动底座13上,转动底座13底部连接于转动齿轮11,转动齿轮11通过转动底座13带动管胚固定座12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圆盘2上方设有管胚限位盘8,管胚限位盘8边缘设有若干u形的圆弧凹槽81,圆弧凹槽81与管胚凸柱1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涉及远红外旋转式调温机,转动圆盘设置在机架上,若干管胚凸柱通过转动轴承等距离安装在转动圆盘,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带动转动圆盘转动,管胚凸柱底部设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固定齿轮环相互啮合,红外加热管安装在机架顶部且位于隔热机盖内部,控制器设置在机架前端,控制器电性连接于红外加热管和驱动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管胚为了后序的吹瓶或变形需要对其进行预热调温,使其管胚在加工前维持指定的温度;在红外加热管对管胚进行加热时,自转的管胚凸柱带动管胚转动,使其管胚受热均匀,避免局部加热过度,导致管胚变形,不仅能够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汕头市粤辉医药包装材料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