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8236发布日期:2020-07-24 15:1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



背景技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鞋类己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鞋类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对鞋底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鞋底通常包括上底和下底,传统的鞋底成型方法,通常是先分别将上底和下底成型好,然后通过粘合剂粘合在一起,这样的工艺较复杂,上底和下底分别成型后还需要利用粘合剂再将两者手动粘合在一起,粘合的过程中粘合剂成分的挥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环保,且对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可使鞋底稳固对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中框、中板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中框及中板围设形成上模型腔,所述中板与下模座围设形成下模型腔,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第一注塑腔及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与下模型腔连通,所述第二注塑腔凸伸出下模型腔并抵接在中板下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型腔内成型有上鞋底,所述下模型腔内成型有下鞋底,所述上鞋底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下方间隔设置有缓冲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鞋底及下鞋底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塑胶材质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中框、中板及下模座两侧分别设有手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通过在上模座及下模座之间设置有中框及中板从而形成上模型腔及下模型腔,配合在上模型腔内成型上鞋底及在下模型腔内成型下鞋底,最后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设置,配合第二注塑腔向下模型腔内注塑塑胶使得上鞋底与下鞋底在下模型腔内黏结融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0、中框20、中板30及下模座40,所述上模座10、中框20及中板30围设形成上模型腔(图未标示),所述中板30与下模座40围设形成下模型腔(图未标示),通过注塑机将塑胶原料送至上模型腔及下模型腔内后分别成为上鞋底50及下鞋底60构造,所述上鞋底50用于贴合脚部设置,所述下鞋底60用于接触地面设置,所述上鞋底50设置有接触面51,所述接触面51下方间隔设置有缓冲柱52,所述缓冲柱52用于减缓使用者在走动时对地面造成的冲击力,提高使用者的穿戴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鞋底50及下鞋底60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塑胶材质构造,以保证上鞋底50及下鞋底60的特性更适合鞋底各部分功能,使得下鞋底60更耐磨,上鞋底50具有柔性及更贴合匹配使用者脚部。

所述下模座40内设置有第一注塑腔41及第二注塑腔42,所述第一注塑腔41与下模型腔连通,所述第二注塑腔42凸伸出下模型腔并抵接在中板30下端面,以避免从第一注塑腔41内注塑的塑胶通过下模型腔进入到第二注塑腔42而影响第二注塑腔42的正常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10、中框20、中板30及下模座40两侧分别设有手柄70,方便将上模座10、中框20、中板30及下模座40进行移位及组合。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时,首先将上模座10、中框20、中板30及下模座40从上至下依次对接压合,再向上模型腔及下模型腔内依次注入塑胶形成上鞋底50及下鞋底60,其中,下鞋底60由注塑机通过第一注塑腔41向下模型腔内注塑塑胶注塑成型;再将中板30从下模座40上脱离,将尚未冷却形成的上鞋底50与下鞋底60对接,然后将上模座10与下模座40对接,最后由注塑机通过第二注塑腔42向下模型腔内注塑塑胶,注塑胶通过第二注塑腔42进入到上鞋底50与下鞋底60之间间隙内,使得上鞋底50与下鞋底60黏结融合在一起,有效避免了上鞋底50与下鞋底60需要通过胶水粘接的操作,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通过在上模座10及下模座40之间设置有中框20及中板30从而形成上模型腔及下模型腔,配合在上模型腔内成型上鞋底50及在下模型腔内成型下鞋底60,最后将上模座10与下模座40对接设置,配合第二注塑腔42向下模型腔内注塑塑胶使得上鞋底50与下鞋底60在下模型腔内黏结融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中框、中板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中框及中板围设形成上模型腔,所述中板与下模座围设形成下模型腔,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第一注塑腔及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与下模型腔连通,所述第二注塑腔凸伸出下模型腔并抵接在中板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型腔内成型有上鞋底,所述下模型腔内成型有下鞋底,所述上鞋底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下方间隔设置有缓冲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鞋底及下鞋底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塑胶材质构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中框、中板及下模座两侧分别设有手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中框、中板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中框及中板围设形成上模型腔,所述中板与下模座围设形成下模型腔,所述下模座内设置有第一注塑腔及第二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与下模型腔连通,所述第二注塑腔凸伸出下模型腔并抵接在中板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对接成型的鞋底模具通过在上模座及下模座之间设置有中框及中板从而形成上模型腔及下模型腔,配合在上模型腔内成型上鞋底及在下模型腔内成型下鞋底,最后将上模座与下模座对接设置,配合第二注塑腔向下模型腔内注塑塑胶使得上鞋底与下鞋底在下模型腔内黏结融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陈同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站胜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8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