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压材料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2899发布日期:2020-10-17 01:2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模压材料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反光材料的加工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反光材料,分为玻璃微珠漫反射材料及微棱镜回归反光材料,广泛应用于安全反光服装、交通路标、交通指示牌等安全标识需要的场所,玻璃微珠结构反光材料通常是在聚脂薄膜等基材上通过胶粘法将玻璃微珠粘结上去而得到玻璃微珠型的反光材料,如常见的安全反光背心,环卫工人反光安全工装等。微棱镜回归反射反光材料的反光效率更高,主要应用于广告及交通安全标识领域,如高速公路标识牌等。现有技术中,采用软性模具连续辊压的方式生产微棱镜反光材料。

现有技术的具体工艺:通过加热辊加热运转中的带形模具,模具上雕刻有微棱镜花纹,模具上的温度到达目标值时,将模压热塑料性片材送入与模具表面贴合,并在一定的压力下,可塑态温度下的塑料片产生形变,将模具上的图案进行复制,再冷却定型,得到所要的微棱镜反光材料并进行收卷处理。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热量补给时间长,采用单支辊体进行模具的预热,同时还要将热量传递给模具上的材料,由于塑料片材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传热速度较慢,为了保证模压效果,塑料片材的表面加工温度要达到可塑态温度需要的时间较久,会使得模压定型时间较久。

2.采用自然散热,冷却速度慢。

从现有市场设备生产速度来看,按照不同的材料性能,通常生产速度仅为0.3~0.9米/分,生产速度慢,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所述的这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包括加热辊和带形模具,所述带形模具的表面设置有压印,所述加热辊的下侧设置有一个第一预热辊,所述加热辊相邻设置有一个第一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下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压辊,所述的第二压辊相邻设置在所述第一预热辊或者加热辊的一侧,所述第一压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材料卷,所述第二压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材料卷,所述第一预热辊的右侧设置有一个第二预热辊,所述第二预热辊的上侧设置有一个导辊,所述导辊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材料卷,

所述的带形模具依次安装在所述的第二预热辊、第一预热辊、加热辊、导辊上并形成闭环;

所述的导辊和所述的加热辊之间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下方设置有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机;所述的带形模具与所述的冷却机构的上侧面接触并且平行,所述的带形模具与所述的预热机构的下侧面接触并且平行;

所述的冷却机构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的预热机构连接,所述的预热机构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的冷却机连接,所述的冷却机通过第三管道与冷却机构连接;

所述的第一压辊、第二压辊、第一预热辊、第二预热辊、加热辊、导辊与各自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一个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侧相邻设置有冷却导热层,所述冷却导热层的上侧相邻设置有冷却换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热机构包括一个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侧相邻设置有预热导热层,所述预热导热层的下侧相邻设置有预热换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外壳上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热辊、加热辊、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预热辊的左右两侧及下侧均设置有保温罩。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导热层和预热导热层为超导纤维层或者气液两相超导层。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换热层和预热换热层的表面设置为微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预热辊和预热机构,可以对材料和带形模具进行预热,减少后面加热辊热量补给的时间,设置有冷却机构,可以快速冷却已加工好的材料,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外侧和下侧设置有保温罩,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表面设置有保温层,可以减少热量损失,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模压材料生产装置,包括加热辊5和带形模具21,所述带形模具21的表面设置有压印,所述加热辊5的下侧设置有一个第一预热辊19,所述加热辊5相邻设置有一个第一压辊4,所述第一压辊4的下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压辊3,所述的第二压辊3相邻设置在所述第一预热辊19或者加热辊5的一侧,所述第一压辊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材料卷1,所述第二压辊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材料卷22,所述第一预热辊19的右侧设置有一个第二预热辊11,所述第二预热辊11的上侧设置有一个导辊10,所述导辊10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材料卷12,

所述的带形模具21依次安装在所述的第二预热辊11、第一预热辊19、加热辊5、导辊10上并形成闭环;

所述的导辊10和所述的加热辊5之间设置有冷却机构7,所述冷却机构7的下方设置有预热机构18,所述预热机构18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机13;所述的带形模具21与所述的冷却机构7的上侧面接触并且平行,所述的带形模具21与所述的预热机构18的下侧面接触并且平行;

所述的冷却机构7通过第一管道8与所述的预热机构18连接,所述的预热机构18通过第二管道14与所述的冷却机13连接,所述的冷却机13通过第三管道9与冷却机构7连接;

所述的第一压辊4、第二压辊3、第一预热辊19、第二预热辊11、加热辊5、导辊10与各自对应的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机构7包括一个第一换热器73,所述第一换热器73的上侧设置有冷却导热层72,所述冷却导热层72的上侧设置有冷却换热层71。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热机构18包括一个第二换热器17,所述第二换热器17的下侧设置有预热导热层16,所述预热导热层16的下侧设置有预热换热层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73和第二换热器17的外壳上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热辊19、加热辊5、第二换热器17和第二预热辊11的左右两侧及下侧均设置有保温罩20。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导热层72和预热导热层16为超导纤维层或者气液两相超导层。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换热层71和预热换热层15的表面设置为微弧形结构。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已经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预热辊19、第二预热辊11、加热辊5、导辊10运转,带形模具21也随之一起运转,第一预热辊19、第二预热辊11和预热机构18对带形模具21预热,带形模具21的温度达到目标值后,第一材料卷1放卷将材料2与带形模具21贴合并且被加热辊5和第一压辊4模压,第二材料卷22放卷,材料2与带形模具21贴合并且被第二压辊3和第一预热辊19或者加热辊5模压,带形模具21上设置有压印,带形模具21上的图案被复制到材料2上,材料2经过冷却机构7和空气的冷却定型,经过导辊10的引导,最后被第三材料卷12做收卷处理。

冷却机13、冷却机构7和预热机构18的工作过程:冷却机13输送冷却水到第一换热器73中,冷却水通过冷却导热层72与冷却换热层71进行换热,然后冷却换热层71将材料2冷却降温,使材料2冷却降温定型,冷却换热器73将有余热的水传递到第二换热器17中,第二换热器17通过预热导热层16将热量传递到预热换热层15,预热换热层15对带形模具21预热,第二换热器将用完的冷却水输送到冷却机13中进行冷却,然后输送冷却水到第一换热器73中再次循环。

具体的,材料卷及压辊的数量可以按照材料的复合的层数和具体的生产工艺进行增加或减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