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5750发布日期:2020-08-25 18:2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一种将热塑性塑料加热成熔融塑料后,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注入至塑料模具中成型的机器,在塑料制件的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并对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在注塑机将塑料加热熔融的过程中,塑料原料中的水分以及有害物质会向注塑机外排出,使得车间内充满塑料废气;在日益重视绿色环保的今天,直接排放废气的方法显然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以及工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目前工厂中的注塑机常配套有废气处理系统,而废气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中央处理装置、排风装置、输送管道以及收集装置四大部分,首先收集装置将每台注塑机所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随后废气在排风装置的作用下通过输送管道被抽离至中央处理装置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了废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目前,参照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其主要对塑料原料在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其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呈漏斗状设置的收集罩12,收集罩12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输送管道10,且开口处与输送管道10连通,收集罩1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13,支撑柱13起到支撑收集罩12的作用且方便了收集罩12放置于注塑机1上。在生产过程中,注塑机1的加热部件穿过支撑柱之间形成的空隙,由于烟囱效应,废气向上运动至收集罩中,在排风装置的作用下,废气被抽离至输送管道中,最终废气到达中央处理装置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废气收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收到横向的气流干扰,从而造成了废气的逃逸,减弱了废气的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该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具有提升废气收集效果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注塑机,所述注塑机上设置有加热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注塑机上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底板、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立柱以及设置于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底板与所述横梁之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双向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双向螺杆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以及第二螺纹部,所述双向螺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气罩以及第二集气罩,所述第一集气罩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集气罩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集气罩位于所述第二集气罩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集气罩与所述第二集气罩相互抵接,且所述第一集气罩以及第二集气罩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废气的空腔,注塑机的加热部件贯穿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集气罩设置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输送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双向螺杆,使得位于双向螺杆不同螺纹部的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相互靠近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相互抵接,抵接时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之间形成空腔,加热部件贯穿空腔,加热部件产生的废气散发至空腔内,并且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起到阻隔废气散发的作用,提升了废气的收集效果,废气最终通过输送管道被抽离至中央处理装置中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设置有安装块,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轴以及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块且贯穿于所述安装块相对两侧,其中一个所述锥齿轮设置于所述双向螺杆上,另一个所述锥齿轮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轴,在锥齿轮的作用下,使得双向螺杆得到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方便了转轴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立柱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集气罩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移连接于两道所述滑槽中,所述第二集气罩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滑移连接于两道所述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集气罩上的第一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中,滑槽对第一集气罩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另外,第二集气罩上的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滑槽中,滑槽对第二集气罩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滑槽使得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气罩的顶部呈漏斗状设置,所述输送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气罩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烟囱效应下,废气倾向于向上运动,将输送管道连通至第一集气罩的顶部,有利于废气的及时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注塑机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使得架体牢固地安装在注塑机上,同时使得架体可相对注塑机拆卸,方便废气收集装置的维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气罩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双向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中,所述第二集气罩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双向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使得第一驱动块以及第二驱动块产生相互靠近与相互远离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块带动第一集气罩运动,第二驱动块带动第二集气罩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集气罩与所述第二集气罩之间设置有锁扣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扣件使得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在工作过程中起到锁紧作用,保证了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在工作时更稳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转动双向螺杆,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集气罩和第二集气罩相互靠近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相互抵接,抵接时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之间形成空腔,加热部件贯穿空腔,加热部件产生的废气散发至空腔内,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起到阻隔废气散发的作用,提升了废气的收集效果;

2、滑槽对第一集气罩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且滑槽对第二集气罩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滑槽使得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3、锁扣件使得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在工作过程中起到锁紧作用,保证了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在工作时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相互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集气罩与第二集气罩相互抵接时,将两者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塑机;101、加热部件;2、架体;21、底板;211、安装块;22、立柱;221、滑槽;23、横梁;3、双向螺杆;31、第一螺纹部;32、第二螺纹部;4、驱动组件;41、转轴;411、手轮;42、锥齿轮;5、第一集气罩;51、第一驱动块;511、第一螺纹孔;52、排气口;53、第一滑块;6、第二集气罩;61、第二驱动块;611、第二螺纹孔;62、第二滑块;7、半圆形缺口;8、空腔;9、空隙;10、输送管道;11、锁扣件;12、收集罩;13、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注塑机废气收集装置,包括注塑机1以及安装在注塑机1上的架体2,注射机上设置有加热部件101,其中,注塑机1及其加热部件101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另外,架体2包括底板21、分别设置于底板21两侧的立柱22以及设置于两根立柱22之间的横梁23,具体的,底板21呈矩形板状,底板21通过螺栓安装在注塑机1上,两根立柱22均与底板21垂直,立柱22呈长方体状且与底板21一体成型,横梁23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横梁23的一端焊接于其中一根立柱22的顶部,横梁23的另一端焊接于另一根立柱22的顶部,底板21与横梁23之间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双向螺杆3,双向螺杆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转动承载于底板21以及横梁23上。

参照图3和图4,底板2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双向螺杆3转动的驱动组件4,具体的,底板21一体成型有安装块211,安装块211呈长方体状,且安装块211垂直于底板21,驱动组件4包括转轴41以及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42,转轴41通过轴承(图中未标示)转动连接于安装块211且贯穿于安装块211的相对两侧,另外,其中一个锥齿轮42通过平键安装于双向螺杆3的底部,另一个锥齿轮42通过平键安装于转轴41靠近双向螺杆3的一端,此外,转轴41远离锥齿轮42的一端焊接有手轮411,通过转动手轮411,使得转轴41产生转动,在锥齿轮42的作用下,双向螺杆3得到转动。

参照图5,双向螺杆3包括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31以及第二螺纹部32,第一螺纹部31位于双向螺杆3的上部,第二螺纹部32位于双向螺杆3的下部。双向螺杆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集气罩5以及第二集气罩6,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均呈内部中空设置,并且第一集气罩5的底部开口,第二集气罩6的顶部开口,第一集气罩5位于第二集气罩6的正上方,第一集气罩5的开口端正对与第二集气罩6的开口端。另外,第一集气罩5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部31,第二集气罩6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部32,具体的,第一集气罩5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一驱动块51,第一驱动块51呈长方体状,第一驱动块51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一螺纹孔511,双向螺杆3的第一螺纹部31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511中;第二集气罩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块61,第二驱动块61呈长方体状,第二驱动块61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有第二螺纹孔611,双向螺杆3的第二螺纹部32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611中,当双向螺杆3往不同方向转动时,在螺纹咬合的作用下,第一驱动块51以及第二驱动块61产生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与相互远离的运动,并且,第一驱动块51带动第一集气罩5运动,第二驱动块61带动第二集气罩6运动,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产生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运动。

参照图5和图6,两根立柱22均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221,滑槽221位于立柱22靠近第一集气罩5一侧的侧壁上,第一集气罩5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滑块53,两个第一滑块53分别滑移连接于两道滑槽221中,第二集气罩6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二滑块62,两个第二滑块62分别滑移连接于两道滑槽221中,为保证第一滑块53以及第二滑块62与滑槽221之间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滑块53以及第二滑块62的截面形状应与滑槽221的截面形状适配,滑槽22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t型或燕尾型,在本实施例中,滑槽221的截面形状呈燕尾形设置,那么相应的,第一滑块53以及第二滑块62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型。滑槽221对第一集气罩5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同时,滑槽221对第二集气罩6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滑槽221使得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在运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参照图7和图8,随着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不断靠近,最终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相互抵接,第一集气罩5的相对两侧侧壁分别开设有半圆形缺口7,第二集气罩6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半圆形缺口7,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相互抵接时,位于第一集气罩5的两侧的半圆形缺口7与位于第二集气罩6两侧的半圆形缺口7一一对应拼接形成两个圆形缺口,第一集气罩5以及第二集气罩6之间形成用于收集废气的空腔8,注塑机1的加热部件101经由两个圆形缺口贯穿空腔8,加热部件10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废气散发至空腔8中,此时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将废气与外界阻隔。

需要说明的是,圆形缺口与注塑机1的加热部件101之间应该留有空隙9,如此使得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外部的空气可以进入到空腔8内实现气流的引入,空隙9的距离不宜过大,过大的空隙9有可能会使得废气从空隙9中逃逸。空隙9的取值范围在4-8厘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厘米。另外,将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相互打开时有利于加热部件101的检修与维护,满足了工况需要。

参照图7和图8,第一集气罩5安装有与空腔8相连通的输送管道10,优选的,第一集气罩5的顶部呈漏斗状设置,第一集气罩5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52,输送管道10连通于第一集气罩5顶部的排气口52处,在烟囱效应下,废气倾向于向上运动,将输送管道10连通至第一集气罩5的顶部,如此可以更顺利地将废气排出至输送管道10处,有利于废气的及时排出。

参照图7,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之间设置有锁扣件11,在本实施例中,锁扣件11选用为搭扣,搭扣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搭扣设置在第一集气罩5以及第二集气罩6远离架体2的一侧,搭扣使得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在工作过程中起到锁紧作用,保证了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在工作时更稳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转动手轮411,在转轴41以及锥齿轮42的作用下双向螺杆3受到驱动从而转动,第一集气罩5以及第二集气罩6在双向螺杆3的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相互远离或靠近,当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相互远离打开时,工作人员可对注塑机1的加热部件101进行维修;当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相互靠近至相互抵接时,第一集气罩5与第二集气罩6之间形成空腔8,加热部件101贯穿空腔8,加热部件101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散发至空腔8内,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将废气阻隔,限制废气的散发,最终积聚在第一集气罩5以及第二集气罩6内部的废气通过输送管道10被抽离至中央处理装置中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