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3780发布日期:2020-10-20 13:0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盒来检测乙肝五项,但是现有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一般为16穴,产品产量较低,而且进胶方式为冷流道进料,冷流道指模具入口与产品浇口之间的部分,即塑料在流道内靠注塑压力和其本身的热量保持流动状态,流道作为成型物料的一部分,但并不属于产品,这就导致流道部分为注塑残留,原材料耗费量增加,另外冷流道进胶的物料的冷却时间相同,但是物料进入每个注塑型腔以及型腔内各部分的时间是不同的,不仅会使得每个注塑件的冷却时间出现差异,造成一批次的注塑件的注塑稳定性不稳定,产品质量会有差异,产品一致较差,而且注塑件各部分冷却时间也会不同,造成注塑件内部产生应力,造成注塑件弯曲。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由原先的每模16穴改为每模24穴,提高了注塑效率,增加了注塑产量,而且进胶方式由原先的冷流道改为热流道,不仅可以缩减原材料用量,降低成本,另外,在配合流道的设计可以使得每个注塑件以及注塑件的每个部分的冷却时间是一致的,避免注塑件内部产生应力,使得一批次注塑件的质量相同,产品一致性较高,提高了注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其包括注胶口、上垫板、上模、下模、下垫板、控制器、加热器和六个热流道,所述注胶口设置在上垫板,所述上模与上垫板固定,所述下模与下垫板固定,所述控制器固定在上垫板上,所述加热器设置在上垫板内,六个热流道均匀设置在上垫板内且穿过所述加热器,所述热流道与注胶口连通;

所述上模包括与两个上垫板固定的上固定板、四个设置在上固定板上的下压单元,所述下压单元包括上流道和四个上型腔;

所述下模包括两个与下垫板固定的下固定板、四个设置在下固定板上的上顶单元,所述上顶单元包括下流道和四个下型腔,所述下流道包括与热流道连通的进胶口、与进胶口连通的主流道、分别设置在主流道两端且与主流道连通的四个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分别设置在第二流道两端且与第二流道连通的第三流道,所述进胶口位于主流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中心处连通,所述第三流道与下型腔连通;

所述下型腔与上型腔组合形成注塑型腔。

具体的,所述下型腔上还设有若干顶柱。

具体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中心处设有主顶针。

具体的,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的连通处设有副顶针。

本实用新型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有益效果是:

1.由原先的每模16穴改为每模24穴,提高了注塑效率,增加了注塑产量,

2.进胶方式由原先的冷流道改为热流道,可以缩减原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3.通过流道的设计和热流道,可以使得每个注塑件以及注塑件的每个部分的冷却时间是一致的,避免注塑件内部产生应力,使得一批次注塑件的质量相同,产品一致性较高,提高了注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下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胶口,2.上垫板,3.上模,31.上固定板,32.上流道,33.上型腔,4.下模,41.下固定板,42.下流道,421.进胶口,422.主流道,423.第一流道,424.第二流道,425.第三流道,426.主顶针,427.副顶针,43.下型腔,44.顶柱,5.下垫板,6.控制器,7.加热器,8.热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其包括注胶口1、上垫板2、上模3、下模4、下垫板5、控制器6、加热器7和六个热流8道,所述注胶口1设置在上垫板2,所述上模3与上垫板2固定,所述下模4与下垫板5固定,所述控制器6固定在上垫板2上,所述加热器7设置在上垫板2内,六个热流道8均匀设置在上垫板2内且穿过所述加热器7,所述热流道8与注胶口1连通;

如图2所示,所述上模3包括与两个上垫板2固定的上固定板31、四个设置在上固定板31上的下压单元,所述下压单元包括上流道32和四个上型腔33;

如图3-4所示,所述下模4包括两个与下垫板5固定的上固定板41、四个设置在上固定板41上的上顶单元,所述上顶单元包括下流道42和四个下型腔43,所述下流道42包括与热流道6连通的进胶口421、与进胶口421连通的主流道422、分别设置在主流道422两端且与主流道422连通的四个第一流道423、第二流道424、分别设置在第二流道424两端且与第二流道424连通的第三流道425,所述进胶口421位于主流道422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流道423与第二流道424的中心处连通,所述第三流道425与下型腔43连通;进胶口421位于主流道422的中心位置可以使得主流道422内的物料进入四个第一流道423的时间是一致的,第一流道423与第二流道424的中心处连通可以使得第二流道424内的物料进入两个第三流道425的时间是一致的,从而实现每个注塑型腔进料时间一致。

所述下型腔43与上型腔33组合形成注塑型腔。

热流道:作为注塑模具系统的一个常用部件,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因此,热流道工艺有时称为热集流管系统,或者称为无流道模塑。

具体的,所述下型腔43上还设有若干顶柱44。顶柱44用于顶出产品。

具体的,所述第二流道424的中心处设有主顶针426。主顶针426主要用于顶出第一流道423和第二流道424内的塑体;

具体的,所述第二流道424与第三流道425的连通处设有副顶针427。副顶针427主要用于顶出地第三流道425和第二流道424内的塑体;

通过顶柱44、主顶针426和副顶针427的配合,可以使得四个产品被稳定顶出,不会产生错位,避免产品断裂。

该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首先上垫板2下压,使得上模3和下模4合模,接着物料从注胶口1进入,进入热流道8,加热器7对热流道6进行加热,避免物料在进入进胶口之前冷却,从而使得热流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无需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从而减少物料消耗量,物料通过进胶口421流入依次主流道422、第一流道423、第二流道424、第三流道425,最后流入注塑型腔,其中进胶口421位于主流道422的中心位置可以使得主流道422内的物料进入四个第一流道423的时间是一致的,第一流道423与第二流道424的中心处连通可以使得第二流道424内的物料进入两个第三流道425的时间是一致的,从而实现每个注塑型腔进料时间一致,等产品冷却后,通过顶柱44、主顶针426和副顶针427的配合,可以使得四个产品被稳定顶出,不会产生错位,避免产品断裂。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注塑稳定性高的乙肝五窗口上下板注塑模具:

1.由原先的每模16穴改为每模24穴,提高了注塑效率,增加了注塑产量,

2.进胶方式由原先的冷流道改为热流道,可以缩减原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3.通过流道的设计,可以使得每个注塑件以及注塑件的每个部分的冷却时间是一致的,避免注塑件内部产生应力,使得一批次注塑件的质量相同,产品一致性较高,提高了注塑的稳定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