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1068发布日期:2020-05-22 17: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下模型腔(4),并且上模座(3)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5),所述下模座(2)的内壁滚动连接有滚珠(6),所述滚珠(6)的表面贯穿下模座(2)的内壁并延伸至下模座(2)的内腔,所述下模座(2)的内腔开设有与滚珠(6)的表面滚动连接的第一滚动槽,所述滚珠(6)表面远离下模座(2)的一侧贯穿下模型腔(4)的底部并延伸至下模型腔(4)的内腔,所述下模型腔(4)的内腔开设有与滚珠(6)的表面滚动连接的第二滚动槽,所述下模座(2)的内腔通过电机槽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输出轴的顶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轴(8),所述第一驱动轴(8)远离第一驱动电机(7)的一端贯穿下模座(2)的底部并延伸至下模座(2)的内腔,所述第一驱动轴(8)的表面与下模座(2)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轴(8)远离第一驱动电机(7)的一端与下模型腔(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型腔(5)靠近下模型腔(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9),所述下模型腔(4)的内腔开设有与密封圈(9)的表面相互抵触的密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双杆气缸(10),所述上模座(3)的内腔开设有与双杆气缸(10)活塞杆的表面适配的第一活动槽(11),所述双杆气缸(10)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动槽(11)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远离双杆气缸(10)的一端贯穿上模型腔(5)的顶部并延伸至上模型腔(5)的内腔,所述上模型腔(5)的内腔开设有与连接杆(12)的表面适配的第二活动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14),所述顶杆(14)远离连接杆(12)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槽(13)的内腔并延伸至上模型腔(5)的内腔,所述顶杆(14)的表面与上模型腔(5)的内腔滑动连接,并且顶杆(14)远离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5),所述顶块(15)的一侧贯穿上模型腔(5)的内壁并延伸至上模型腔(5)的内腔,所述上模型腔(5)的内腔开设有与顶块(15)的表面适配的顶块放置槽(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型腔(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切断气缸(17),所述上模型腔(5)的内腔开设有与切断气缸(17)的表面滑动连接的切断槽(18),所述切断气缸(17)活塞杆的表面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切断板(19),所述上模型腔(5)和上模座(3)的内腔均开设有注塑管道(20),所述切断板(19)的表面贯穿注塑管道(20)的表面并延伸至注塑管道(20)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1),并且第一支撑杆(21)远离底座(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顶端贯穿第二支撑杆(22)的底部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杆(22)的内腔,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杆(22)的内腔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22)远离第一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架(24),所述电机架(2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2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5)输出轴的底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轴(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27),所述第二驱动轴(26)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电机架(24)、支撑架(23)和螺纹筒(27)并延伸至螺纹筒(27)的内腔,所述第二驱动轴(26)的表面分别与电机架(24)和支撑架(23)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轴(26)的表面与螺纹筒(27)的内腔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28),所述滑杆(28)远离上模座(3)的一端贯穿支撑架(23)的底部并延伸至支撑架(23)的顶部,所述滑杆(28)的表面与支撑架(23)的内腔滑动连接,并且滑杆(28)远离上模座(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冷却腔(30),所述冷却腔(30)的内腔开设有环绕水管道(31),所述下模座(2)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道(32),所述下模座(2)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道(33),所述进水管道(32)和出水管道(33)的一端均与环绕水管道(31)的表面连通;所述底座(1)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风机(34)和吹风架(35),所述吹风架(35)的背面开设有吹风口,所诉风机(34)的表面通过管道与吹风架(35)的表面连通。

10.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通过注塑管道20加入注塑液到下模型腔4和上模型腔5内,加液完毕后,启动切断气缸17带动活塞杆在切断槽18内运动,带动切断板19伸出,将浇口切断,在浇筑后,顺着进水管道32通入冷水,冷水注入到冷却腔30内的环绕水管道31内,然后顺着出水管道33流出,冷却后,启动第一驱动电机7,通过第一驱动轴8带动下模型腔4转动,下模型腔4带动注塑件转动,使其与上模型腔5之间脱离,然后停止第一驱动电机7,启动双杆气缸10,双杆气缸10使得活塞杆伸出,带动连接杆12运动,连接杆12带动顶杆14运动,顶杆14带动顶块15抵触在注塑件的表面,此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7,通过驱动轴8带动下模型腔4转动,此时注塑件被顶块15固定,使得下模型腔4和注塑件之间脱模,然后停止第一驱动电机7,此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25带动第二驱动轴26转动,第二驱动轴26带动螺纹筒27向上运动,带动上模座3升起,带动注塑件升起,此时启动风机34,风机34将风顺着吹风机35背面的吹风口吹出,对注塑件进行降温,然后,还原双杆气缸20,将注塑件取下,进行下一步加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下模型腔,并且上模座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所述下模座的内壁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的表面贯穿下模座的内壁并延伸至下模座的内腔,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该旋转脱模式注塑模具,启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下模型腔转动,使其与上模型腔之间脱离,然后带动顶块抵触在注塑件的表面,此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带动下模型腔转动,此时注塑件被顶块固定,使得下模型腔和注塑件之间脱模,可以快速的将注塑件脱模,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宇成
技术研发日:2020.01.14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