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8324发布日期:2020-06-16 20:3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出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



背景技术:

双螺杆挤出机由驱动电机、减速箱、料斗、料筒和螺杆等几个部分组成,其具有良好的加料性能、混炼塑化性能、排气性能、挤出稳定性等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挤出制品的成型加工。

授权公告号为cn20180820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螺杆挤出机,包括电机、分段结构的筒体及设在筒体内的螺杆、设在筒体上向筒体内输料的喂料机,所述电机与大功率传动箱相连,所述大功率传动箱的输出轴与所述筒体内的同向双螺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挤出机的加工、装配精度大大提高,采用大功率传动箱和安全联轴器,运行稳定性高,故障率极低,有效改善了加工产品的性能,对于相同大小的厂房、同样数量的操作工人,产量可翻一翻,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双螺杆挤出机时,将物料投入喂料机中,物料进入筒体中,电机驱动双螺杆转动,从而可以将物料进行加工,但是双螺杆挤出机生产不同颜色的原料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树脂清洗原生产原料的颜色,造成浪费大量的树脂,提高生产成本,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其优势在于代替投入大量树脂清洗的方式,减少浪费树脂,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包括机架、分别设置在机架上的料斗、双螺杆以及驱动双螺杆转动的驱动电机和减速箱,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且用于包裹两螺杆的若干个筒体组件,所述机架上分别设有用于驱动筒体组件逐个展开的张开组件、用于驱动张开组件运动的动力组件以及用于清理筒体组件和双螺杆的清理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生产不同颜色的原料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张开组件逐个打开筒体组件,再通过清理组件对筒体组件和双螺杆进行清理,以此代替了投入大量树脂清洗的工作方式,减少浪费树脂,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减轻工人工作负担,提高清洗双螺杆挤出机的效率,进而可以快速生产不同颜色的原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逐个打开筒体组件,以此可有对双螺杆进行支撑,减少双螺杆由于自重下垂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组件包括上机筒和下机筒,所述上机筒和下机筒的侧壁上均设有供双螺杆穿过的内腔,所述上机筒和下机筒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所述铰接轴沿螺杆的轴向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个与铰接轴连接的支撑杆,所述上机筒和下机筒远离铰接轴的一侧通过快夹连接,所述上机筒和下机筒相背离两侧均设有连接环,相邻所述连接环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穿过连接环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进行清理时,打开快夹,并旋下螺母,将螺栓拆下,上机筒和下机筒从而可以展开;当清理完毕后,将上机筒和下机筒合上,将螺栓穿过两连接环并旋上螺母,并关上快夹,从而可以将上机筒和下机筒固定,便于双螺杆挤出机继续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电机以及设置在动力电机的电机轴侧壁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限位圆板,所述限位圆板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且靠近缺口的一侧设有转动杆,相邻所述转动杆的轴线交错设置,所述转动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伸入缺口内,所述机架上且沿转动杆的轴向转动设有若干个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侧壁上转动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供转动块插入的滑槽,所述转动板的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圆板伸入的若干个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位于相邻滑槽之间,若干个所述滑槽沿动力杆的径向均布,所述动力杆的侧壁上设有齿轮;所述张开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滑移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靠近铰接轴的一侧铰接有两拉杆,两所述拉杆分别向上机筒和下机筒的一侧延伸,两所述拉杆远离齿条的一端分别与上机筒和下机筒铰接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栓拆下,快夹打开后,驱动动力电机,动力电机带动转动轴和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转动块转动,当转动块滑入滑槽内,带动转动板转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继而带动齿条移动,齿条从而拉动拉杆移动,由于上机筒和下机筒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所以可以带动上机筒和下机筒快速展开,方便对上机筒、下机筒以及螺杆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设有动力气缸,所述转动块设置在动力气缸的端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展开上机筒和下机筒时,动力气缸推动转动块移动,动力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杆以及转动块转动,转动块从而可以带动转动板和齿轮转动;当筒体组件数量较多时,转动块旋转一圈后,会再次滑入滑槽内带动转动板转动,导致上机筒和下机筒张开角度过大,所以此时通过动力气缸带动转动块缩回,此时,可以避免转动块二次带动转动板转动,有利于减少所有上机筒和下机筒张开的角度产生差别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机筒靠近下机筒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下机筒靠近上机筒的一侧设有插入定位槽的定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机筒和下机筒清理完毕后,动力电机反转,带动转动轴、转动杆以及转动块反转,从而带动转动板和齿轮反转,进而带动齿条复位,继而推动上机筒和下机筒合并,此时,通过定位条插入定位槽中,以此可以减少上机筒和下机筒之间发生偏斜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固定架、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移动电机以及设置在移动电机的电机轴侧壁的丝杠,所述丝杠沿螺杆的轴向设置,所述丝杠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架上设有供限位块滑移的限位滑槽;所述移动座上转动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有两清理刷架,两所述清理刷架分别向螺杆的上方和下方延伸,两所述清理刷架上分别设有上清理刷组和下清理刷组,所述上清理刷组包括两清理上机筒内腔和两螺杆的上清洗刷,所述下清理刷组包括两清理下机筒内腔和两螺杆的下清洗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机筒和下机筒展开后,启动移动电机,带动丝杠转动,由于限位块在限位滑槽内,所以移动座可以沿着丝杠滑移,进而带动立杆移动,通过上清洗刷和下清洗刷对内腔和螺杆清理,以此可以方便快捷的将上机筒、下机筒以及螺杆清理,代替投入大量树脂的清理方式,减少浪费树脂,缩减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上清洗刷和下清洗刷靠近清理刷架的一端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靠近清理刷架的一端设有清理电机,所述清理电机设置在清理刷架上;所述上清洗刷和下清洗刷均包括清理筒,所述清理筒包括左刷筒和右擦筒,所述左刷筒的外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刷毛,所述右擦筒的外侧壁上设有擦洗棉布,所述擦洗棉布的厚度大于刷毛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清理电机驱动转轴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清理筒转动,进而可以带动刷毛和擦洗棉布转动,通过刷毛刷除残料,擦洗棉布再将残料抹去,以此可以清理内腔和螺杆上的残料,而且通过擦洗棉布的厚度大于刷毛的高度,以此可以增加擦洗棉布与内腔以及螺杆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清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右擦筒内设有溶剂腔,所述溶剂腔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右擦筒的端壁上设有与溶剂腔连通设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右擦筒的一端设有溶剂盒,所述连接管的侧壁上设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理时,打开阀门,溶剂盒内的溶剂沿着连接管进入溶剂腔内,再从通孔输出,从而可以润湿擦洗棉布,方便对螺杆和内腔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需要更换生产不同颜色原料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筒体组件逐个展开,再通过清理组件清理筒体组件和双螺杆,以此可以代替使用树脂清理的方式,减少浪费树脂,减少生产成本;

2、利用动力气缸驱动转动块滑移,减少转动块进一步带动转动板转动,减少发生上机筒和下机筒转动的角度不同的可能性,方便上清洗刷和下清洗刷对上机筒和下机筒清理;

3、利用刷毛和擦洗棉布对上机筒、下机筒以及双螺杆清理,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清理,提高清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体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体现实施例中上机筒和下机筒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和张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实施例中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体现实施例中上清理刷组和下清理刷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体现图6中a-a向剖视图。

图中:1、机架;2、料斗;3、螺杆;4、驱动电机;5、减速箱;6、筒体组件;60、上机筒;61、下机筒;62、内腔;63、铰接轴;64、支撑杆;65、快夹;66、连接环;67、螺栓;68、螺母;69、定位槽;600、定位条;601、弹簧;7、张开组件;70、移动架;71、齿条;72、拉杆;73、移动槽;8、动力组件;80、动力电机;81、转动轴;82、转动杆;83、转动块;84、动力杆;85、转动板;87、滑槽;88、齿轮;800、动力气缸;801、限位圆板;802、缺口;803、弧形凹槽;9、清理组件;90、固定架;91、移动电机;92、丝杠;93、移动座;94、限位块;95、限位滑槽;96、立杆;97、清理刷架;98、上清理刷组;99、下清理刷组;900、上清洗刷;901、下清洗刷;902、转轴;903、清理电机;904、清理筒;905、左刷筒;906、右擦筒;907、刷毛;908、擦洗棉布;909、溶剂腔;910、通孔;911、连接管;912、溶剂盒;913、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高效率双螺杆挤出机,其包括机架1,机架1上分别设有双螺杆3、料斗2以及用于驱动双螺杆3转动的驱动电机4和减速箱5。

参照图1,机架1上分别设有用于包裹两螺杆3的若干个筒体组件6、用于驱动筒体组件6逐个展开的张开组件7、用于驱动张开组件7运动的动力组件8以及用于清理筒体组件6和双螺杆3的清理组件9;当需要生产更换不同颜色的原料时,通过动力组件8驱动张开组件7展开筒体组件6,再通过清理组件9清理筒体组件6和双螺杆3,以此代替使用树脂清理的工作方式,减少使用树脂,减少浪费树脂,缩减生产成本,以此可以缩短清理挤出机的时间,从而可以快速更换生产原料,提高工作效率;当多个筒体组件6展开时,动力组件8驱动筒体组件6逐个展开,从而可以对螺杆3进行支撑,减少螺杆3由于悬空导致变形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2,筒体组件6包括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的侧壁上均设有供双螺杆3穿过的内腔62,料斗2设置在靠近减速箱5一侧的上机筒60顶壁上,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通过铰接轴63转动连接,铰接轴63沿螺杆3的轴向设置,机架1上设有若干个与铰接轴63连接的支撑杆64,支撑杆64沿驱动电机4的高度方向设置,机架1上设有若干个弹簧601,弹簧601远离机架1的一端与下机筒61的底壁抵触,以此可以对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进行支撑。

参照图1和图2,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远离铰接轴63的一侧通过快夹65连接,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相背离两侧以及减速箱5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侧均设有连接环66,相邻连接环66通过若干个螺栓67连接,螺栓67穿过连接环6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68。

参照图2和图3,上机筒60靠近下机筒61的一侧设有定位槽69,下机筒61靠近上机筒60的一侧设有插入定位槽69的定位条600,定位条600的宽度小于定位槽69的宽度;当需要清理时,旋下螺母68,将螺栓67拆下,并打开快夹65,从而可以将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之间以及相邻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拆分,以此可以将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展开;当清理完毕后,关上快夹65,将螺栓67穿过连接环66再旋上螺母68,以此可以方便快捷的将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与减速箱5、相邻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以及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连接;当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合并时,通过定位条600的宽度小于定位槽69的宽度,便于将定位条600插入定位槽69中;通过定位条600插入定位槽69中,减少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之间发生偏斜的可能性。

参照图4,动力组件8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动力电机80,动力电机80优选伺服电机,动力电机80的电机轴侧壁上设有转动轴81,转动轴81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限位圆板801,限位圆板801的侧壁上设有缺口802,转动轴81的侧壁上且靠近缺口802的一侧设有转动杆82,相邻转动杆82轴线交错设置,相邻转动杆82轴线之间的角度优选120度。

参照图4,转动杆82的侧壁上设有动力气缸800,动力气缸800的端壁上设有转动块83,转动块83远离动力气缸800的一端伸入缺口802内。

参照图4,机架1上且沿转动杆82的轴向转动设有若干个动力杆84,动力杆84位于转动杆82靠近上机筒60的一侧,动力杆84的侧壁上转动设有转动板85,转动板85的几何中心线与动力杆84的轴线共线,转动板85的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供转动块83插入的滑槽87,转动板85的侧壁上设有供限位圆板801伸入的若干个弧形凹槽803,弧形凹槽803位于相邻滑槽87之间,弧形凹槽803的最大槽长大于缺口802的最大长度,若干个滑槽87沿动力杆84的径向均布,优选三个,动力杆84的侧壁上同轴设有齿轮88。

参照图3和图4,张开组件7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移动架70,移动架70上设有移动槽73,移动架70上设有在移动槽73内滑移的齿条71,齿条71与齿轮88啮合设置,齿条71靠近铰接轴63的一侧铰接有两拉杆72,两拉杆72上下镜像设置,两拉杆72分别向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的一侧延伸,两拉杆72远离齿条71的一端分别与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铰接连接;当需要清理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时,启动动力电机80正转,从而带动转动轴81和转动杆82转动。

参照图3和图4,由于需要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逐个打开,所以当转动杆82转动一圈,转动块83会继续带动转动板85转动,此时会造成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展开的角度不同,导致清理组件9无法顺利清理内腔62,所以当需要展开相应的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时,启动对应的动力气缸800,动力气缸800推动转动块83伸出,当转动杆82带动转动块83转动滑入滑槽87中,转动块83从而带动转动板85转动,转动块83再滑出滑出87,动力气缸800带动转动块83缩回,减少转动块83再次带动转动板85转动的可能性,有利于减少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之间展开的角度发生偏差的可能性。

参照图3和图4,当转动板85转动后,转动板85再带动齿轮88转动,齿轮88从而带动齿条71沿着移动槽73滑移,进而带动拉杆72移动,从而可以带动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沿着铰接轴63展开,以此可以方便快捷的将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展开,进而可以对上机筒60、下机筒61以及螺杆3进行清理。

参照图3和图4,但是当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展开后,由于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具有一定的重量,此时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容易将拉杆72向前拉动复位,所以通过限位圆板801伸入弧形凹槽803中,对转动板85进行限位,减少转动板85发生转动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减少齿轮88和齿条71发生复位的可能性,减少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发生合并的可能性。

参照图3和图4,利用多个转动杆82的轴线相互交错,多个转动杆82上的转动块83从而可以逐个插入滑槽87中,以此可以逐个打开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当打开前面的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时,此时,位于后方的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可以对螺杆3进行支撑,减少螺杆3失去支撑导致下垂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参照图3和图4,当清理完毕后,动力电机80反转,动力气缸800再逐个推动转动块83滑移,进而可以逐个将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关闭,挤出机从而可以再次进行生产。

参照图4和图5,清理组件9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固定架90,固定架90上设有移动电机91,移动电机91位于减速箱5远离动力电机80的一侧,移动电机91的电机轴侧壁上设有丝杠92,丝杠92的轴线与螺杆3的轴线平行,丝杠92位于上机筒60远离转动轴81的一侧,丝杠9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座93,移动座93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94,固定架90上设有供限位块94滑移的限位滑槽95。

参照图5和图6,移动座93上转动连接有立杆96,立杆96上设有两清理刷架97,两清理刷架97分别向螺杆3的上方和下方延伸,两清理刷架97上分别设有上清理刷组98和下清理刷组99,上清理刷组98包括两清理上机筒60内腔62和两螺杆3的上清洗刷900,下清理刷组99包括两清理下机筒61内腔62和两螺杆3的下清洗刷901,上清洗刷900和下清洗刷901均包括沿螺杆3轴向设置的清理筒904,清理筒904靠近清理刷架97的一端设有转轴902,转轴902靠近清理刷架97的一端设有清理电机903,清理电机903固定安装在清理刷架97上,清理筒904包括左刷筒905和右擦筒906,左刷筒905的外侧壁上均布有若干个刷毛907,右擦筒906的外侧壁上设有擦洗棉布908,擦洗棉布908的厚度大于刷毛907的高度。

参照图6和图7,右擦筒906内设有溶剂腔909,溶剂腔909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910,右擦筒906的端壁上设有与溶剂腔909连通设置的连接管911,连接管911远离右擦筒906的一端设有用于存放清洗溶剂的溶剂盒912,连接管911的侧壁上设有阀门913;当上机筒60和下机筒61展开后,转动立杆96,将上清洗刷900和下清洗刷901分别转入螺杆3的上方和下方,挤压刷毛907插入内腔62内,启动移动电机91(参考图5),带动丝杠92(参考图5)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座93移动,打开阀门913,溶剂盒912内的溶剂沿着连接管911进入溶剂腔909内,再通过通孔910润湿擦洗棉布908,启动清理电机903,带动清理筒904转动,刷毛907从而可以对内腔62和螺杆3进行清理,并通过擦洗棉布908对内腔62和螺杆3进行擦洗清理,以此可以将上机筒60的内腔62、下机筒61的内腔62以及螺杆3进行清理,代替采用树脂清理的方式,减少浪费原料,减少生产成本;通过擦洗棉布908的厚度大于刷毛907的长度,有利于将擦洗棉布908进行挤压,增加擦洗棉布908与内腔62和螺杆3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清洁效果。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动力组件8驱动筒体组件6逐个展开,再通过清理组件9清理筒904体组件6和双螺杆3,以此可以代替使用树脂清理的方式,减少浪费树脂,减少生产成本。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