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8295发布日期:2020-06-16 20:3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无模脚注塑模具主要用于注塑保险杠等产品。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无模脚注塑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完成注塑模具的合模、注塑及开模工序,因无模脚注塑模具的顶出板安装在基座内,省略了模脚而降低整体无模脚注塑模具尺寸,并降低整体模具的整体重量,以降低注塑机的尺寸规格,进而节省成本。

传统无模脚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第二模及顶出组件,第一模与第二模合在一起形成产品的注塑型腔,第二模包括直顶块和斜顶块,开模时,一般情况下斜顶块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会导致较薄较大的产品内侧面易贴合在斜顶块上损坏,而影响产品的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注塑模具开模时,斜顶块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会导致较薄较大的产品内侧面易贴合在斜顶块上损坏,而影响产品的注塑质量的问题。

一种脱模机构,包括直顶块、第一斜顶、第二斜顶、模芯及顶出板,所述直顶块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顶面,并与所述模芯滑动连接,使所述直顶块能相对所述模芯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斜顶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内侧面,并与所述模芯滑动连接,使所述第一斜顶能相对所述模芯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斜顶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内侧面,并与所述模芯滑动连接,使所述第二斜顶能相对所述模芯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斜顶还与所述顶出板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板能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所述直顶块及所述第二斜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直顶块和所述第二斜顶与所述产品抵接,并使所述顶出板驱动所述第一斜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沿背离所述产品方向,并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斜顶内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连通孔,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二斜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模芯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模芯上设有引导轨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引导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引导轨道包括抵接段和脱模段,所述抵接段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斜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脱模段用于引导所述第二斜顶沿背离所述产品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顶上开设有斜顶滑槽,所述第二斜顶滑动设置于所述斜顶滑槽内,所述第一斜顶包括第一成型面,所述斜顶滑槽的槽口在所述第一成型面上形成斜顶缺口,所述第二斜顶包括第二成型面,所述第二成型面与所述斜顶缺口匹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出块,所述顶出块用于驱动所述产品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与所述直顶块脱模分离,所述直顶块上开设有直顶滑槽,所述顶出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直顶滑槽内,所述直顶块包括第三成型面,所述直顶滑槽的槽口在所述第三成型面上形成直顶缺口,所述顶出块包括第四成型面,所述第四成型面与所述直顶缺口匹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出杆和提升杆,所述顶出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顶出杆和所述提升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提升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直顶块和所述第一顶板连接,所述顶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出块和所述第二顶板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相对所述第一顶板位于靠近所述直顶块一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斜顶、引导杆和驱动杆,所述第三斜顶用于成型所述产品的部分内表面,所述引导杆用于引导所述第三斜顶沿背离所述产品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杆一端与所述顶出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斜顶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斜顶、所述第二斜顶及所述第三斜顶分别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斜顶、所述第二斜顶及所述第三斜顶均与所述模芯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基座和底板,所述基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顶出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内。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模及第二模,所述第一模与所述第二模抵接形成型腔,所述型腔用于注塑成型产品,所述第二模包括上述的脱模机构。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脱模机构,在第一斜顶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时,第二斜顶可以持续与产品抵接,以利于产品内侧面与第一斜顶的分离,完成第一斜顶的脱模,并保证产品的内侧成型面完好,进而保证脱模工序的产品的脱模质量。

将上述脱模机构应用在注塑模具,可以保证开模时,第一斜顶在脱模移动时,第二斜顶与产品抵接,导致第一斜顶并不会与产品的内侧面贴合,产品的内侧面脱模完好,以提升产品的注塑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中第一模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中第二模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中第二模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第二模中部分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第二模中第三斜顶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第二模中引导轨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注塑模具主要用于注塑成型保险杠等产品,包括:第一模100及第二模200,第一模100与第二模200抵接形成型腔300,型腔300用于注塑成型产品,第二模200包括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直顶块210、第一斜顶220、第二斜顶230及顶出板240,第一斜顶220与顶出板240滑动连接,顶出板240能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直顶块210及第二斜顶23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直顶块210和第二斜顶230与产品抵接,并使顶出板240驱动第一斜顶220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沿背离产品方向,并与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在第一斜顶220在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时,第二斜顶230可以持续与产品抵接,以利于产品内侧面与第一斜顶220的分离,完成第一斜顶220的脱模,并保证产品的内侧成型面完好,进而保证脱模工序的产品的脱模质量。

因此,在注塑成型保险杠产品时,保险杠产品的内侧面较大,可以避免脱模过程中该保险杠产品的内侧面损坏,特别是对于具有大斜顶的保险杠产品,其保险杠产品的内侧面成型及脱模完好是技术难点,只有保证其产品内侧面的成型质量,才能提升保险杠产品的整体质量,进而增强该保险杠产品的良品率,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模芯250,直顶块210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顶面,并与模芯250滑动连接,使直顶块210能相对模芯25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斜顶220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侧面,并与模芯250滑动连接,使第一斜顶220能相对模芯250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斜顶230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侧面,并与模芯250滑动连接,使第二斜顶230能相对模芯250沿第一方向移动,采用模芯250实现直顶块210、第一斜顶220、第二斜顶230的安装,并引导直顶块21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斜顶220沿第二方向脱模移动,第二斜顶230可以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实现脱模初期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内侧面抵接,以利于第一斜顶220与产品内侧面的分离。

请一并结合图4,模芯250上设有斜顶轨道252,斜顶轨道252用于引导第一斜顶22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斜顶220移动的导向。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斜顶轨道252还可以为其他导向组件,例如,导向杆与导向孔的配合,其目的为实现第一斜顶220在受力后,可以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一斜顶220与产品内侧面的脱模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基座280和底板290,基座280与底板290连接,顶出板240滑动设置于基座280内,可以实现顶出板240的安装,在保证顶出板240顶出行程的前提下,省略了基座280和底板290之间的模脚,可以降低脱模机构的尺寸,以降低整体注塑模具的尺寸,以在注塑同等尺寸产品时,可以采用较小的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以降低注塑机的配置成本,优化了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连接件232,第一斜顶220内开设有连通孔221,连接件232贯穿连通孔221,连接件232一端与第二斜顶230连接,另一端与模芯250滑动连接,以通过第一斜顶220的移动,进而驱动第二斜顶230相对第一斜顶220移动,第一斜顶220与第二斜顶230配合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侧面,并可实现第一斜顶220与第二斜顶230的分级移动,进而使在第一斜顶220沿第一方向脱模移动时,第二斜顶230可以与产品的内侧面实现抵接,以利于第一斜顶220与产品内侧面的分离。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斜顶230还可采用单独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安装于第二斜顶230内,以实现第二斜顶230的独立控制,最终达到开模时,第一斜顶220沿第一方向脱模移动时,第二斜顶230可以与产品抵接,利于第一斜顶220脱模的效果。

请一并结合图7,模芯250上设有引导轨道251,连接件232与引导轨道251滑动连接,引导轨道251包括抵接段2511和脱模段2512,抵接段2511用于引导第二斜顶230沿第一方向移动,脱模段2512用于引导第二斜顶230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采用引导轨道251引导第二斜顶230的移动方向,可以采用抵接段2511的行程长度来控制第二斜顶230与产品的抵接行程值,当第一斜顶220在第二斜顶230的配合下,完成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脱模,第二斜顶在脱模段2512的引导下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以实现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内侧面的脱模,将第一斜顶220和第二斜顶230与产品的内侧面分两次脱模,可以实现良好的脱模效果,以保证产品的注塑质量。

优选的,脱模段2512包括分离段2512a和行走段2512b,分离段2512a用于引导第二斜顶230背离产品脱模移动,并与抵接段2511连接,行走段2512b用于引导第二斜顶23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分离段2512a连接,第二斜顶230在分离段2512a的引导下沿背离产品内侧面移动一定距离后,在行走段2512b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保持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内侧面的距离,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内侧面形成的间隙,以使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分离,并且避免第二斜顶230与产品的内侧面间隙过大,导致部分产品内侧面贴在第二斜顶230上,导致产品内侧面的损坏。优选的,分离段2512a可以是直线段或弧线段,其目的为实现第二斜顶沿230背离产品内侧面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顶220上开设有斜顶滑槽222,第二斜顶230滑动设置于斜顶滑槽222内,第一斜顶220包括第一成型面223,斜顶滑槽222的槽口在第一成型面223上形成斜顶缺口,第二斜顶230包括第二成型面231,第二成型面231与斜顶缺口匹配,以将第二斜顶230嵌于第一斜顶220内,可以实现第一斜顶220沿第二方向脱模移动时,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内侧面的抵接位置,以提升第二斜顶230对产品内侧面的支撑效果,优选的,第一成型面223的面积大于第二成型面231,以利于第一次产品内侧面脱模分离时,可以提供较好的分离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斜顶230还可以设于第一斜顶220外侧,并与第一斜顶220滑动连接,以实现在第一斜顶220沿第一方向脱模移动时,第二斜顶230持续与产品的内侧面抵接,以利于第一斜顶220与产品内侧面的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脱模机构还包括顶出块260,顶出块260用于驱动产品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直顶块210脱模分离,直顶块210上开设有直顶滑槽211,顶出块260滑动设置于直顶滑槽211内,直顶块210包括第三成型面212,直顶滑槽211的槽口在第三成型面212上形成直顶缺口,顶出块260包括第四成型面261,第四成型面261与直顶缺口匹配,在第一斜顶220和第二斜顶230与产品内侧面分离后,顶出块260顶起,驱动产品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产品与直顶块210的脱模分离。优选的,顶出块260可以设有多个,按照产品的尺寸形状及指定规则在直顶块210上规则设置,以实现顶出块260顶出时,可以将产品平稳提升,并不会对产品的内顶面造成损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顶出块260还可以设于直顶块210外侧,并与直顶块210滑动连接,其目的为实现产品的二次顶出,以达到产品内顶面与直顶块210分离的目的。

请一并结合图5,脱模机构还包括顶出杆243和提升杆244,顶出板240包括第一顶板241和第二顶板242,顶出杆243和提升杆244沿第一方向延伸,提升杆244的两端分别与直顶块210和第一顶板241连接,可以实现第一顶板24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驱动直顶块21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驱动产品沿第一方向移动,实现产品的部分脱模,顶出杆243的两端分别与顶出块260和第二顶板242连接,第二顶板242相对第一顶板241位于靠近直顶块210一侧,以实现第二顶板242在相对第一顶板241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可以驱动顶出块26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直顶块210分离,实现直顶块210与产品部分内顶面的脱模分离。

优选的,第一斜顶220底部设有滑动块224,第一顶板241上开设有滑动槽2411,滑动块224与滑动槽2411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斜顶220与用于驱动第一斜顶220移动的第一顶板241直连,以省略传统连杆的设置,以合理设计第一顶板241和第二顶板24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行程,在满足脱模分离的前提下,减少第一顶板241和第二顶板24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行程,并减少整体脱模机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尺寸,即沿第一模100与第二模200整体脱模方向的长度尺寸,以降低注塑模具的整体尺寸,以实现小吨位注塑机的注塑匹配,以降低注塑机的应用成本。具体的,滑动槽2411为t型槽,滑动块224为t型块,以实现滑动槽2411与滑动块224的可靠连接及导向。优选的,滑动槽2411还可以是燕尾槽或其他,滑动块224还可以是燕尾块或其他,其目的为实现第一斜顶220与第一顶板241的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290上设有第一驱动件245,第一驱动件245用于驱动第一顶板241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第一顶板241连接,第一顶板241上设有第二驱动件246,第二驱动件246用于驱动第二顶板242相对第一顶板241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第二顶板242连接,以实现第一顶板241与第二顶板242的驱动。优选的,第一驱动件245和第二驱动件246为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件245和第二驱动件246还可以是油缸或其他,其目的为实现驱动第一顶板241与第二顶板242沿第一方向移动。

请一并结合图6,脱模机构还包括第三斜顶270、引导杆271和驱动杆272,第三斜顶270用于成型产品的部分内表面,引导杆272用于引导第三斜顶270沿背离产品方向移动,驱动杆271一端与顶出板240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斜顶270滑动连接,优选的,驱动杆272与第一顶板241连接,第三斜顶270的设置,可以实现保险杠产品复杂内表面的成型,并采用独立的引导杆271对第三斜顶270的移动方向及行程限定,以使第三斜顶27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分向量与第一斜顶220及直顶块210相同,以保证第三斜顶270脱模过程的协调性,第三斜顶270在引导杆271的引导下,并不会与第一斜顶220和直顶块210的移动产生干涉,也不会与第一模100的组件产生干涉,以保证产品脱模过程的安全性,并保证脱模后产品的质量。优选的,第三斜顶270底部设有t型槽,驱动杆272上设有与t型槽配合的t型滑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顶220、第二斜顶230及第三斜顶270分别设有两个,第一斜顶220、第二斜顶230及第三斜顶270均与模芯250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实现与保险杠产品两个内侧面的配合成型,以实现保险杠产品的高质量注塑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塑模具还包括提升机400,提升机400用于同步提升第一模100与第一顶板241,以使第一模100及直顶块210沿第一方向移动,提升机4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模100和第一顶板241连接,可以实现开模过程中,直顶块210与第一模100的同步运动,以保证开模过程中的协调性,以保证开模安全,并实现产品的高质量注塑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280内设有弹性件281,弹性件281用于推动第一顶板241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第一顶板241连接,该弹性件281可以在脱模停机时,对注塑模具整体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防停机后,注塑模具受力后直顶块、第一斜顶220、第二斜顶230及第三斜顶270沿合模方向的分向量移动,导致碰撞受损,该弹性件281与第一顶板241连接,可以阻止该碰撞的发生,对整体注塑模具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模200还包括导向柱253,导向柱253贯穿第一顶板241及第二顶板242,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导向柱253用于支撑模芯250,并与模芯250连接,实现模芯250的安装支撑,并可引导第一顶板241及第二顶板242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100上设有限位槽110,基座280上设有限位柱282,限位柱282用于引导第一模100相对第二模200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与限位槽110滑动连接,采用限位柱282和限位槽110的设置,实现第一模100与第二模200在移动过程中的导向,不仅可以保证产品成型的质量,还可以起到导向的安全防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模100上设有浇筑口120,浇筑口120与型腔300连通,型腔300用于注塑成型保险杠产品,实现保险杠产品的注塑成型。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注塑模具为一种无模脚的保险杠内分型模具,实现了保险杠模具高度厚度缩小的目的,便于在更小吨位上的注塑机上生产,降低保险杠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对于后保险杠产品,产品比较高,造成模具厚度比较厚,对生产的注塑机吨位要求更大,注塑机生产的成本更高,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注塑模具,可以避免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采用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省略模脚或支撑板,可以将传统基座和模脚770mm的高度省略至单独基座580mm的高度,减少了190mm,可以满足更小注塑机生产的需求,不会因注塑机而提升生产成本,如汽车制造商制作小批量车型测试,检测消费者市场对其新车型的接受程度,解决了传统保险杠模具结构往往满足不了这种低风险成本快速要求,本发明的注塑模具是一种保险杠内分型精密快速模具,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及与精密塑胶模具一样的品质,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